第344章 大喬的歸宿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11-04 15:24      字數:2078
  喬公把酒言歡,熱鬧非凡。

  “喬公,以後就得靠您了,您就是咱們江東世家的領軍人物。”眾人紛紛稱讚。

  喬玄笑道:“以後大家互相關照,互相關照。有錢呢大家一起賺,共同發展嘛。”

  一共邀請了十幾桌,全是金陵城的大戶豪族。

  望江樓的廚子可累壞了,做菜做的腦門子都見汗了。

  呂布此刻正在金陵水寨編練水軍呢,收降俘虜水軍六千餘人,除了兩千人不願意當兵回家自謀出路的,剩下四千人一律留用。

  俘虜的江東戰船也有百十艘艨艟、快蟹,至於更大規模的樓船大多已經毀於那天的戰火了。

  現在呂布想要控製好金陵,那就必須經營好水軍。

  這附近不是湖泊就是大江,北方的鐵騎到了這裏就是幹瞪眼,地形不熟不要說打仗了,走路都能走迷糊了。

  呂布提拔劉鈞為副將,現在正在岸邊訓練新兵。

  呂布一身鎧甲,手持方天戟,來回巡視水軍。

  “報。”傳令兵拿著軍情書信到了。

  趙主薄接過遞給了呂布,呂布一看大喜:“哈哈哈,程普果然退了,已經退走了不知所蹤。”

  “太好了,隻需給咱們一段時間,咱們就能招募當地人入伍,行軍打仗就方便多了。”

  呂布深以為然,點點頭:“招募當地熟悉當地江河湖泊的老漁民,測繪地理圖,沿江設置暗哨,觀察孫權動向。”

  “好,即刻安排。”

  軍中密探細作安排下去,相信用不了十天半個月,金陵周邊的地理圖形都會繪製清楚了,那樣用起兵來就不再盲目了,孫權想要奪回金陵那就是癡人說夢。

  而且呂布早已經在長江南岸布置了一道暗棋,早在收服山越人的時候臧霸就在長江南岸建造了大營,數千精兵加上山越人部族兵力差不多兩萬人,再加上臧霸出色的指揮能力,應對剛剛接手的孫權還是不成問題的。

  趙主薄下去安排,一會兒又回來了。

  “主公,孫策的老婆大喬竟然在喬家,雖然年紀大點,依然是國色天香。”

  呂布連忙咳嗽了一聲:“你這什麽意思,我又不是曹操?”

  趙主薄一笑:“我的意思是大喬自然是要再嫁人,不如主公做媒,介紹給手下武將?”

  “介紹給你?”

  趙主薄連連搖頭:“我這已經三個老婆,再不能要了。”

  呂布想了想:“那就介紹給魯肅吧,子敬隻有一個夫人,是該再娶一個了。你再去一趟喬家,不用直說,你就討要一副大喬的畫像即可,先拿給魯肅看看,如果魯肅同意,再說此事。”

  “有道理,孫策新喪,大喬的事情不能著急。”

  魯肅老實厚道,要是能和大喬成了也算是一段良緣。

  不過趙主薄倒是沒去喬府要大喬的畫像,而是在府衙找到了。

  諸葛亮也忙回來了,趙主薄問:“孔明,大喬現在在家呢,你可有想法?”

  諸葛亮連連搖頭:“不要,不要。我發誓要娶個醜人女人。”

  呂布看了看諸葛亮那瘦弱的小身板,想著他五十來歲就英年早逝,實在有些可惜了。

  “孔明,從明個起我給你安排為期一個月的訓練,鍛煉一下你的體魄。你這多智近妖,可是身體差太多了,這樣下去可不行。”

  “啊,讓我去新兵營?我不想去。”

  諸葛亮的臉頓時苦了起來,徐州軍新兵營訓練那是出來名的嚴苛,雖然生活沒得說,但是壯漢都能磨掉一層皮。

  “對,讓你去新兵營。你若不想去的話那就早晚慢跑五裏,把你體格增強一點點。”

  “好吧,多謝主公關心。”

  誰來鎮守金陵,成為擺在呂布眼前的難題,太弱恐怕難以控製局麵。太強的人又都各有安排。

  呂布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任命孫觀為金陵郡守,執掌金陵政務和城防。

  水軍有徐盛掌管,一共水軍一萬餘,大小戰船三百餘艘,實力發展壯大之快,讓人側目。

  孫觀來後,提議:“主公,這一戰打的是相當慘烈。建議為咱們徐州和江東軍各立兩處墓碑,以便後人祭拜。”

  “有道理,同是我大漢子民,既然已經戰死,沒必要記仇,給江東軍也立下個碑文吧,這事就交給你來辦了,以後你就是金陵郡守了。”

  “是,主公。”

  呂布又派人查找於吉和華佗的下落,可惜這年月交通不方便,查找半月也沒見著人,隻能作罷。

  呂布拿下金陵的事情,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曹操,非常震驚。

  江東水軍天下少有,沒想到竟然被呂布輕易給破了。

  一月後,天氣已經變得寒冷,金陵的事情也安頓的差不多了。

  呂布帶領一萬三千餘丹陽兵走陸路北上,返回徐州。

  隨行的還有小喬的陪嫁隊伍,家丁二百,丫鬟婆子五十餘人。本來喬公是打算安排家丁一千人丫鬟二百人的。呂布極力反對,自家府上都住不下這麽多人。

  就這二百家丁呂布也不打算給小喬留這麽多,都得安排去屯田去,留在家整天閑著容易搞事情。

  可以說是呂布妻妾中規模最大的了,但是呂布並未因為小喬的家庭富足就給她夫人的地位,她過來就是排第五,位在項燕之後。

  因為要照顧小喬的隊伍,這一路大軍行進比較緩慢,一日不過百裏。

  所有士卒都配備了軍大衣,棉鞋、幾乎沒有人因為寒冷出現非戰鬥的損失。

  抵達徐州的時候已經是十二月初了,天氣正寒冷。

  小喬坐在轎子裏問貼身丫鬟:“這是到哪裏了?”

  “回小姐,這是到徐州城了,外麵可真冷啊。”

  呂布騎馬在外麵聽見了:“夫人放心,到家就暖和了,北方的房間裏燒的有壁爐和炕,溫暖如春。”

  “多謝夫君。”

  可憐小喬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一般落下,她一個十八歲的姑娘,從小在蜜罐裏長大,又哪裏離開過家。

  好在貼身的丫鬟婆子都在,也算解了思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