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糧草充足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10-04 13:08      字數:2078
  陳宮見呂布有些生氣了,連連點頭:“主公說的是,主要是下麵的捕快認識不到位。”

  “狗對壯年人的危害比較小,但是兒童、婦孺、老人危害可就大了。公台要是不信就讓各郡各縣報告家犬傷人的事件,看看一天能有多少起。”

  王民主薄是看熱鬧不嫌事大,連連說:“有報告,有報告。各地醫館有報告的。每天大約是六十餘起,偏遠農村,負傷了沒去醫館的都沒算。另外還有些野犬進村襲擊兒童的事情。”

  陳宮一拱手:“主公放心,明日立刻行文下轄各郡各縣,啟動護秋的同時嚴防狗患。”

  “公台辦事我放心,今年糧食大豐收是一定了。咱們屯田的棉花長勢如何了?”

  這回輪到王主薄頭大了,他負責民戶,棉花種植歸他管理。

  “棉花長勢很好,總體良好。但是有些地塊生蟲比較厲害,鑽進了棉桃裏麵,也沒辦法殺滅。”

  “這個嘛,一般殺蟲百姓們用什麽藥?”

  “用藥的話必須沒爆發的時候就開始,一旦爆發了用什麽也不管用了。采用的是油茶餅泡水,用刷子甩的方法。”

  呂布無語,忘記這是東漢末年了,沒有噴霧器,沒有農藥。噴霧器倒是可以兌換一些,但是農藥兌換不了,可能這東西危害太大,給禁止了。

  “采用晚上燒火堆的方法會不會有蟲子的飛蛾投火?”呂布問。

  “飛蛾喜歡火,但是至於作用嘛就不好說了。近日安排實驗看效果吧。”

  “好吧,本將研發個噴霧器,回頭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民間發明的農藥其實還是很多的,石灰水、石灰硫磺合劑、草木灰水、魚藤草泡水、茶餅泡水等等,對殺蟲有一定的效果。

  陳宮鉛筆在紙上補充:“我感覺,任何毒蟲害蟲都怕火,等棉花收獲後,安排農民把秸稈做柴火,燒了做飯,這樣一來就把秸稈裏的害蟲都給燒死了。”

  “公台所言甚是,刀耕火種,幾千年的曆史了,這個辦法好。”

  眾人討論了好一會,今年秋天預防重點還是野豬,這是最大的害獸,從現在開始清理村子周邊的野豬。

  結合去年的經驗,采取陷阱、弓箭、獵叉、獵犬等多種方式捕獵野豬,把野豬對莊稼的危害降到最低。

  紅薯可以釀造酒,紅薯幹的價格還算可以。土豆,能當飯,能當菜,還能造粉條。值錢就是最大的動力,農民寧願夜裏不睡覺,也會守在地頭預防野豬。

  至於各種豬獾、狗獾、各類野鳥雖然也有危害,但是危害遠遠不如野豬嚴重。

  偶爾小範圍的災害影響不了豐收的大局,按照預測,今年又是爆倉的一年。而且前幾年的發放的農具、架子車等物品,都開始陸續的給官府交還了,有的用錢,有的用糧。

  徐州附近的幾個郡陸續出現了爆倉的現象,該修新倉庫了。

  王主薄匯報:“現在農戶養豬的多了起來,徐州、東海、彭城、琅琊這幾個郡養豬的最多,六成的農戶家裏都養的有豬。自家吃肉的豬不征稅,屠戶屠宰一頭豬十文的屠宰稅,現在已經稍有規模了。”

  “好,稅收不要太苛刻,盡量讓利於民。”

  總體趨勢肉用家畜以豬、羊為主。普通農戶養的很多,但是隻有個別成規模。

  家禽靠近湖泊河流的地區比較多,抗病力強,能吃草的大鵝養殖最多。其次雞、鴨、鴿子也多有養殖。和牛馬不同,官府不主抓這些,都是農家自繁自養。

  東海郡,郡守衙門。

  今天正午的太陽格外的熱,侯成和主薄坐在後花園的大樹下喝酒聊天。

  隻有一個菜,燉的野豬肉,獵隊護秋抓的一頭小野豬,肉嫩著呢。

  侯成啃著塊豬骨頭,搖頭歎道:“沒想到啊,我一個擅長養馬的,竟然把毛驢和騾子養的這麽好,主公還發來了嘉獎令。”

  主薄一拱手:“那都是郡守大人用心了。”

  侯成出身低微,馬夫出身,跟呂布是發小。

  原來這三年,侯成在東海郡是下了功夫了,東海郡本地盛產毛驢、黃牛和少量的農馬。

  侯成到任後,辦了養馬場、養驢場、養牛場。

  三年多的時間,繁殖了一萬多匹農馬、五千餘頭騾子,五千多頭毛驢。

  更是為農民改良了毛驢,現在許多農戶家裏的新生的毛驢比以前體型都大了。

  毛驢和黃牛一樣,成為農民的得力助手。

  侯成喝了點小酒和主薄騎馬出城,來到城東的訓騾場。

  上百頭騾子正在練習耕地,騾子基本從一歲半就要陸續開始訓練了,到兩歲就能適當的幹些農活。

  真正能派上大用場要到四歲,那個時候騾子的身體才發育到成熟。

  侯成不擺架子,有時候甚至親自去訓練騾子。

  這些騾子的身高比他們的母親匈奴馬高了能有一尺,但是性情要溫順許多,沒有那麽暴躁。

  今年一年,官辦的養馬場能出售兩歲口的騾子五千餘頭,再加上毛驢、黃牛,東海郡的農業畜力化就完成了,耕地、拉車都用上牲口了。

  呂家莊的呂大郎是個憨厚的漢子,祖傳做豆腐的。

  前些年因為兵荒馬亂的,生意就停了,現在恢複了太平,呂大朗就恢複了生意。

  石磨還在,但是拉磨的毛驢早沒了。

  呂大郎跟老婆商議:“娃他娘,咱們老呂家的做豆腐的手藝不能到咱們這一輩就斷了,現在生活好了,咱家再接著做豆腐吧。”

  媳婦笑道:“現在家裏可沒毛驢,隻要你推磨,我很樂意做豆腐。”

  呂大郎神秘的拿起鋤頭,拉著媳婦來到後院。

  “你這是做啥?”媳婦不解。

  “早些年打仗的時候,我把錢都藏起來了。”

  “你個死鬼還有這心眼子,老娘還以為你都送到街口王寡婦家了呢。”

  挖了有二尺深,出現一個壇子,太沉了。

  兩人配合才把錢壇子拉出來,不多不少,二十貫錢。

  雖然有些生鏽,但是問題不大,照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