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山鄉巨變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09-05 18:06      字數:2279
  徐石頭和爹一起動手,一起搭建驢舍,毛驢雖然不怕風雨,但是誰不喜歡有個安樂窩。要求不用太高,遮風擋雨就行。

  徐石頭發現這一年沒回來,家裏變化真大。

  房簷下掛著滿滿的玉米棒,黃橙橙的非常的好看。

  “爹,咱家溫侯米收的還挺多。”

  “後院菜窖裏還有幾千斤紅薯呢,另外紅薯幹還有幾千斤。明年官府有安排的任務,要求每戶必須存夠一到兩年的口糧,不知道為什麽。”

  徐石頭撓撓頭:“這是為了遇到洪澇災害,蝗蟲災害的時候老百姓不至於流離失所,不至於沒東西吃,這是長遠打算。不能看見豐收了就大吃特吃。”

  石頭爹看了看徐石頭:“當兵一年你變化大了,還會說大道理了。”

  鄰居們也來幫忙,人多好幹活,個把時辰就把驢圈修好了。

  徐石頭在家轉轉,家裏的變化太大了。往年家裏糧食總是不夠吃,但是今年家裏有存的紅薯、玉米、溫侯瓜、胡蘿卜、水蘿卜、土豆、醃製大缸的鹹菜,灶房裏竟然還掛著煙熏的臘肉。

  “這還沒到年,哪裏來的臘肉。”

  三弟自豪的說:“護秋的時候,我加入了狩獵隊。我們隊捕獵了五頭野豬,我分了五十斤肉。”

  “三弟不錯,能打獵野豬了。不過一定要小心,野豬非比尋常。不好應對。”

  “哥放心吧,我們隊十個人,五張弓箭,五把長矛,遇到野豬一起上,沒人後退。”

  “嗯,要勇敢,更要小心謹慎。”

  徐石頭又去叔叔伯伯家轉轉,發現各家變化都很大。

  六十多歲的大伯正在切片溫侯瓜喂豬呢,豬圈裏兩頭大黑豬吃的哼哼唧唧的。見徐石頭來了,抬起冷漠的眼神看了看。這是琅琊黑豬,性情粗野,狂放不羈。

  “大伯,忙啥呢。”

  “哎呦,是石頭回來了,一年多沒見了吧。”

  “可不是咋滴,一年多沒回來了。大伯家的瓜很多啊,用這麽好的瓜喂豬。”

  “我家也是餓怕了,種了一畝地的溫侯瓜,誰曾想到結了一千多個,堆積滿了兩間空房,老鼠防不勝防,一下這麽多,天天吃也吃不完,喂豬是個好辦法,養著豬,回頭吃豬肉。這日子以前不敢想,太幸福了。多虧溫侯弄來這麽多神奇的糧食。”

  “這能吃到過年,慢慢吃吧,不能光吃這個,要搭配其他的東西。”

  這個時候大娘蹣跚著腳步,背著一大包棉花回來了。

  “大娘,你這是幹啥去了,我幫你拿。”

  “石頭來了,不用你幫忙,棉花很輕的。我去彈棉花了,今年種了二分地的棉花,弄了幾十斤棉花,做幾件棉衣,這玩意暖和。”

  “今年種棉花的發大財了,棉花能做衣服不說,種子還能賣錢,早知道多種點的,當時不敢種,現在後悔了。”大伯歎息。

  閑聊了一會兒,徐石頭又去村裏其他小夥伴家裏轉轉,平常關係不錯的,回來了怎麽也得聊聊。

  現在周邊百姓變化可太大了,八成的農戶吃喝不愁。現在村裏隻有兩種人吃喝還成問題,一是好吃懶做,不喜歡幹活的懶漢。二是年老體衰身體有病的,其他的人都已經實現吃飽了。

  穿暖還差些,畢竟地就那麽多,種了糧食就不能種棉花,而且要一步步實現,今年推廣的棉花不多,需要等個一年兩年才能實現穿暖。

  鐺鐺,鐺鐺。

  裏正敲著銅鑼開喊了:“這個各家各戶都聽好了,明天早起修去西山的山路,現在山上種的紅薯、南瓜太多了,都是重貨,不能再用肩挑手提了。官府調撥的有鹹菜,各家自帶幹糧。能去的盡量都去,這不是別人的活的,這是咱們自己的活。”

  所謂的西山是個大嶺,坡度能有二十多度,山上是梯田。原本是沙土地,種莊稼也收不了多少,很少有人重視這裏。

  一聽說要修路了,村民紛紛準備幹糧、農具、修這路也不用錢,大家出力就行。

  但是今年紅薯、溫侯瓜的推廣,原本沒人喜歡的沙土地也成了香餑餑。隨著獨輪車的普及,肩挑手提的方式漸漸落伍了,現在需要修一條能通獨輪車的生產路。

  徐石頭家人可不少,怎麽也得出兩個丁。

  傍晚,徐石頭家裏來了兩個非常要好的玩伴,一個叫徐二虎,一個叫徐三亮。

  這兩人也有把子力氣,年紀不大,二十剛出頭。

  徐二虎撓撓頭:“石頭哥,我們兩個也想當兵,看你走的時候能不能帶上我們兩個。”

  徐三亮也是期望的眼神看著徐石頭。

  都是一起從小長大的,關係熟的很,沒必要瞎扯淡。

  “二虎,三亮。你兩人想去我很歡迎,但是咱們三關係熟,我不能忽悠你兩個,當兵打仗可是玩命的,尤其是攻城拔寨的時候,腦袋別褲腰帶上的幹活,你兩個要有思想準備。”

  三亮搖搖頭:“我家情況你知道,我上頭有兩個哥哥,家裏一共不到八畝地,就算現在有新作物了也是隻能溫飽。想建房子、娶媳婦那是不可能的。我聽說隊伍裏當兵三年分房子、分地。至於生死,早看淡了,人的命天注定,真要是沒那個命也沒辦法。”

  二虎咧嘴一笑:“呂將軍說的好,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男人就要有個男人的活法,不出去闖一闖,隻能在山裏窩一輩子。”

  徐石頭沒敢一口答應:“我能帶你們兩個過去,但是這個事情咱們要說清楚。我可不敢保證你兩個能分到哪裏去。你兩個回家給家裏人商量一下,要是家裏人同意我就帶你們兩個走,我住不久,後天吧就回去了。”

  徐三亮很高興:“太好了,你同意就行。我家恨不得我去年就去當兵。”

  三日後,徐石頭早起拜別了父母,帶著兩個兒時的玩伴,徐二虎、徐三亮走了。三人悄悄走的,天不亮就背著幹糧出發了。

  為什麽別人不帶,就帶這兩人呢,是因為這兩人身體好,壯實,膽量大,這樣的人上了戰場能有所建樹。再則兩人家來都有好幾個男丁,放得開,真要是打仗回不來了,家來老人也有人養老送終。

  走出了五裏地,村裏的小山漸漸的模糊了。

  徐石頭停下腳步:“二虎、三亮。好好看看咱家鄉,以後回來的機會可能就很少了,大丈夫四海為家,不知道將來要打到哪裏去呢。”

  徐二虎瞪著眼睛,張著嘴:“打仗要去很遠的地方嗎?”

  “你這不是屁話嗎,徐州境內都打下來了,打仗肯定要去很遠的地方了。”徐三亮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