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魚米之鄉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09-03 15:38      字數:2108
  廣陵城西,軍營。

  劉郡守來見呂布。

  呂布不由得感慨:“劉郡守這一年多的時間竟然有白發了,看來執政一方不容易啊。”

  劉郡守搖搖頭:“何止是不容易,是非常的不容易。廣陵郡各縣基礎非常的差,百姓窮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這兩年我幾乎跑遍了各縣,總算是小有成就,今年糧倉裏堆滿了水稻和油菜籽。水匪、山賊也消失了。現在想想還是做主薄的時候舒坦啊。”

  趙主薄笑道:“要不咱倆換換啊。”

  “美得你,我好不容易治理兩年的。”

  都是熟人,開個小玩笑。

  “血蟲病預防做的如何?百姓理解嗎?”呂布問。

  “百姓知道血蟲的厲害,隻是習慣這種事情很難改,有的人就喜歡吃生魚生蝦生蟹。百姓家裏很難管,隻能以宣傳為主。但是所有的飯店酒樓都嚴格通知了,嚴禁提供任何的生吃魚蝦螺螄,罪魁禍首釘螺經過幾次大剿滅,已經數量很少了,現在各縣還在持續剿滅中。”

  呂布點點頭:“百姓糧食夠吃了,也就不會去吃釘螺了。隻待糧食充足了,這種情況就會緩解。還得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對孩子們進行宣傳,螺絲蝦蟹都不得生吃,千滾豆腐萬滾魚,一定要燉熟了。”

  “主公,還記得去年過來的時候開挖的魚塘嗎?今年預計大豐收了,三百畝魚塘估計能產上百萬斤魚。”

  “噢,真有此事?可不興搞浮誇,糊弄我啊。”

  劉郡守苦笑:“就是借我一個膽子,我也也不敢糊弄主公。負責養魚的是個高手,我放權給他管理,去年還不怎麽樣,今年太厲害了。”

  呂布擔心下麵人高些浮誇的風氣,不利於長期穩定的發展。

  “準備個拋網,咱們去魚塘看看,我可以要認真檢查的哦。”

  一行人十幾人騎馬來到魚塘,這裏是衙門官辦的魚塘,主要職責是提供種魚,也就是養大魚,用來甩子的。

  魚塘邊上一站,魚就過來了,養殖的魚不怕人,還以為是喂食物的呢。

  大大小小,各色魚都有。

  負責魚塘的主管在旁邊有些緊張,畢竟呂布這樣的百戰之人身上帶著強大的殺氣,平常人感覺非常的壓抑。

  呂布抓了一把麩皮撒進去,魚群瘋搶,濺起一陣的水花。

  “不錯,混養的。鯉魚、草魚、白鰱魚、大頭魚、鯽魚,還有少量的白條魚。”

  數量很多,密密麻麻,按照這個密度來說一畝三千斤魚沒問題的,畢竟漢斤比較小。

  呂布問:“主管,這魚一天喂幾次啊,密度這麽高,會不會有浮頭的現象。”

  “回將軍,這魚一天喂三到四次。早上早飯時候喂一次,中午一般會喂青草、青菜之類的。傍晚還會為一次飼料。草魚主要吃草,鯉魚鯽魚吃料,白鰱魚、花鰱魚則是吃水中的小型的藻類。浮頭的情況很少見,一般下大雨前偶爾見過,不過咱們魚塘幾處手壓井,每天正午的時候會派人壓水,增加水的流動性。”

  呂布一看大為吃驚,古人真是太聰明了。呂布發明的手壓井是提水的,到了魚塘這裏,竟然用幾根樹樁釘在了水池裏,架起一個手壓井,提水,這就是一個循環泵,能增氧的。

  “看來你對魚挺有研究,劉郡守挺會用人。水裏的魚需要空氣,水流經過循環融入了空氣,能給魚帶來活力。可以多設置幾個,一旦出現魚浮頭的情況進行水循環。”

  “好的大人,咱們這有水渠進水,所以出現浮頭的情況不多。但是甲魚危害比較大,今年打上來的甲魚就有上百隻了。育苗的隻能在水泥池裏進行,這魚塘太大,害魚不少。”

  “好,技術細節要處理到位。生石灰消毒要弄好。”

  主管聽罷大為稱讚,這是行家啊,絕對是養過魚的人。

  “真沒想到大人還精通養魚。”主管稱讚說。

  “不養魚的將軍當不了好主公,帶兵打仗可不僅僅是打打殺殺,吃飽是第一要務。現在天氣快冷了,抓緊喂魚,適量捕撈一些,密度太高不適合越冬。”

  “好的主公。”劉郡守說。

  呂布拿起拋網,沉腰轉身,大網飛出。

  “中魚了,中魚了。”徐石頭激動的不行。

  “這是魚塘裏,這樣再撒不中那不成傻子了。”

  魚劇烈的跳動,呂布緩緩的把魚提上來。

  真猛,一共八條,都是十來斤左右的。尤其是一條大頭魚,少說有二十斤了。

  呂布看了看,確定是養殖魚,然後都給放進去了。

  魚養這麽大不容易,應該都是去年老魚沒有捕撈,大魚甩籽才多。

  “鼓勵百姓多多養稻田魚,江河裏的魚雖然多,但是架不住捕撈,以養為主,野生為輔佐。隻有這樣才能給子孫後代留一些。”呂布安排說。

  劉郡守深施一禮:“主公思想深遠,非我等所能及。下官一定勸誡百姓。現在每年設置了兩個月的休漁期,保護產卵時候的魚兒。”

  附近稻田裏的油菜已經碧綠一片了,種植麵積很大,軍屯。民屯。百姓自己的地都種植了,山坡上種植的紅薯還是綠葉子的,南方之地還沒打霜。

  “前段時間調撥的棉布發下去了沒有?冬天來了,不會大量凍死人吧。”

  “已經安排發放下去了,本地也有種了萬餘畝棉花。有小商販以棉布換大米,經營糧食的。所以百姓大多都有衣服穿,隻有極個別困苦的可能還照顧不到。”

  “嗯,地方上的縣令要經常巡查一下,畢竟有的官吏沒那麽高覺悟,不要把賑災的布匹糧食挪作他用。”

  “好的。馬上要開工挖運河,到時候凡是參加的都給發一身薄棉衣,盡量保證百姓不出現凍死餓死的情況。”

  “不是盡量,是一定。這樣,各縣再調撥五百套,但凡有年老體衰家境困難,衣食無著者都可以領取棉衣一套。對於年輕力壯的,可以通過工作換取衣服。”

  劉郡守一一做了安排,因為在呂布看來,廣陵是玉米之鄉,不應該出現凍死人餓死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