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一刀糜竺流淚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08-27 00:23      字數:2271
  呂布當即安排造船坊製作十艘十丈長的蜈蚣船,相比起沙船來,蜈蚣船結構簡陋,製作簡單,風帆也更加的方便操控,設置的船槳多,航行的速度也快,在微山湖的測試,這種船吃水潛幾乎可以直接衝上岸邊,是登陸的最佳選擇。

  軍港周邊幾裏地內安排建設觀察哨六個,選擇視力好的哨兵輪流觀察海麵。

  潛在敵人那隻有一個,就是孫策,至於劉表不會千裏迢迢的來襲擊呂布。

  徐盛豪氣萬千,雖然擔子重,但是他要以第一水師的弱小實力,對抗孫策強悍的水師,想想都感覺牛叉。

  不過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呂布要求水師大營偃旗息鼓,不許太過張揚。

  “咱們十五艘戰船,又都是新兵。萬一要是被孫策派兵偷襲了,到時候全軍覆滅。所以在三千大軍練成之前,不許張揚。”

  徐盛點點頭:“主公放心,一定不張揚,先悶頭發展實力。”

  呂布的反間諜組織每天在附近巡邏,尋覓別有用心的細作,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這類的人。呂布在水師大營修整了幾日,率軍直達琅琊成廉處。

  成廉處新軍一萬經曆了長達一年的訓練可以說是老兵了,這一年雖然沒有經曆什麽大仗,但是向東擴展了數百裏之多,剿匪、平定叛亂等小的戰鬥也進行了幾十次。

  琅琊郡以東二三百的地方現在也都歸屬了徐州,麵積增多了許多。

  成廉中軍大營,呂布有些感慨:“奉公,小半年沒見,你這成熟了不少,鬢角竟然有白發了。”

  “慚愧,才三十剛出頭就長白發了。倒是主公這一路奔波數千裏還不顯疲態,幽州之地草原和徐州風情不同啊。”

  呂布搖搖頭:“到處都是戰火,到處都是烽煙。原本富饒的幽州現在最繁華的三個郡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如琅琊郡人口多,轉來轉去所以又回來了。”

  “今年琅琊郡春土豆大豐收,春玉米也大豐收。除了極個別地區受蝗災影響,幾乎沒有饑荒的人口。”

  琅琊軍還是很能幹的,屯田四萬畝的同時,訓練還沒落下來。

  “春土豆五千畝,大豐收。又大又圓。現在春玉米也下來了,手臂粗細的玉米黃橙橙的,非常的好看。不為軍糧發愁的日子真的是太爽了。”

  食堂裏菜品豐富,一餐飯可以保障有兩種蔬菜。幾乎每天都可以吃上鴨蛋,四五天可以吃上一次肉。

  鴨蛋是後勤從微山湖調運過來的,一般一個月調運四次。豬肉是成廉軍中自養的,數量不多,但是偶爾改善一下生活還是可以的。

  呂布檢查了糧田,土豆收獲完成以後現在種的玉米已經膝蓋高了。春玉米地玉米剛掰掉,留下碧綠的玉米秸稈,士卒們收割了曬幹鍘碎保存了喂馬喂牛。大豆、高粱、花生、葵花、芝麻長勢良好。菜地裏種著的十幾品種,青菜蘿卜豆角黃瓜西瓜種的是相當的好,忍不住嘖嘖稱讚:“奉公有大將之才,別的不說光是這四萬畝屯田養活一萬兵足夠了。”

  成廉被誇的不好意思,笑道:“還有多的,今年陸續給周邊百姓分了不少的青菜,更多的加工成了幹菜保存。噢,對了,主公安排的軍糧加工坊已經製作成功了,正準備發給王恒看看呢,沒想到主公來了。”

  “走,那去看看。”

  呂布安排製作的軍糧是高熱量高營養的壓縮軍糧,為是深入敵後在得不到補給的情況下能保持體力作戰的。

  小作坊不大,占地不過二三百平米。十幾個身穿白大褂的火頭軍正在忙碌著。

  核桃仁、葵花籽、花生米、芝麻、切碎的大棗炒熟。這些都是琅琊郡山裏種出來的農產品,價格還是挺貴的。用白砂糖熬化,加入到炒熟的果仁當中,然後倒入模具,用巨石壓實在了。

  “主公請看,成品堅硬如鐵,需要鋼鏟切割,一小塊就一斤多重,稍微大一點塊的就是四五斤重。就是成本太貴了,一斤成本就要二十文。”

  呂布哭笑不得,安排研發壓縮軍糧,怎麽把這研發出來了。

  “做好保密工作,一定不要讓民間知道製作方法,這東西太貴了,老百姓哪裏吃得起。一刀下去糜竺都得流淚。”

  做軍糧的大師傅聽了笑壞了:“將軍說的太對,這裏頭全是好東西。但是經曆過重壓之後變的鐵石一樣硬了,其實吃起來很費勁,最大的用途就是充饑,一小塊堅持一天沒問題。”

  一人一天一斤的量,再搭配上幽州生產的牛肉幹,精兵攜帶幾十斤軍糧,完全可以半月不用補給,長途偷襲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不錯,這個營養還是沒有問題的。就是成本太高,別生產太多了,按照總後勤的規劃來吧。”

  成廉指著旁邊的院子說:“要說軍糧還是琅琊本地的煎餅給力,本地人牙口好,吃的紅薯麵、玉米麵、高粱麵做的煎餅,大火幹燥好,疊成長條保持幹燥,能放一年。吃的時候,裏麵一棵大蔥,或者弄點老鹹菜,這就是美味了。”

  “煎餅的確非常節省,可是吃不習慣的兵吃不下去,放的時間一久的確不好吃。”

  正聊著,外麵華吉匯報:“劉三斧來了,說是有事請成廉將軍協助。”

  “噢,讓他去中軍侯著,一會過去。”

  呂布和成廉在食堂檢查一遍了這才回到中軍,中軍劉三斧正侯著呢。

  一見呂布來了,連忙叩頭:“拜見師傅。”

  “三斧,什麽事情要求駐軍協助啊,你那八百地方部隊搞不定嗎?”

  劉三斧搖搖頭:“蕭郡守最近不是向東擴充地盤嗎,東推了有百十裏,倒是沒有什麽山賊土匪,有一片山區有個大鎮店,叫做黑山鎮。這個鎮上有六七千人的,都是一個宗族的。他們也倒沒有對抗官府,但是有個惡習。”

  “惡習,什麽惡習?”

  “這裏個鎮的四周山地貧瘠,糧食收成差,為了節省口糧,家中老人到了七十不能幹活了,就給扔山上不管了。蕭郡守十分氣惱,要求當地徹底改正惡習,當地拒不改正。一個鎮上壯丁好幾千,我這八百號人不頂用。所以來請求成廉將軍支援。”

  丟棄年老的父母和易子而食一樣,有違人倫。但是有他的根源,生產力底下。

  首先是勞動工具不行,幹活不給力。種子常年自繁自養,沒有注意優選,產量太低了,為了活命,做出這種事情也算是事出有因。

  但是派大兵強硬就能改掉這壞毛病嗎?

  “走,帶本將去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