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濟南郡的發展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08-27 00:23      字數:2066
  張遼很高興:“做夢一樣,幾個月前想得到幾匹馬都是寶貝,現在突然這麽多馬匹。”

  “嗯,算來算去也就這點好處,幽州也好,青州也好,短期內都是往裏投錢,真正能獲取稅源的也就徐州。”

  一路南下,過去的時候人少感覺不到。回來的時候過大河呂布是真切感受到了,通過渡船真心慢,而且渡船小且不安全,天氣不合適就不能渡船,必須等風平浪靜了才行。黃河上修不了橋,別河流修橋總行了吧。到了濟南郡附近百十米寬的河流相當的多,隻有木製的小橋,騎兵過去之前還得加固橋梁。

  呂布問身邊眾將:“你們看這河,水深一丈多,雖然不湍急,但是河麵寬,誰知道這種橋怎麽修的?”

  陳蘭見識多些,還是知道一些的:“在河底打樁子,樁子打好了架起橋麵來。”

  “你說的那是木橋,容易損壞。我記得有個修橋工匠是個狠人,把河道改了,這樣就能安安心心的修橋了,結果橋修好了,河道改不過來了,還得再修一座橋。”

  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修橋是及其困難的事情,外行隻當笑話聽,內行才懂其中的難度。

  正說話間前麵先鋒軍來報:“將軍,高順將軍前來迎接。”

  “什麽,仲達來了,快請過來。”

  沒一會兒高順騎馬過來了,看見呂布連忙下馬拜道:“恭喜主公拿下幽州。”

  呂布笑道:“快快請起,你我兄弟何須如此。”

  高順起來看了看眾人:“主公和諸位將領瘦了,看來幽州之行很辛苦。”

  “辛苦是避免不了,不過可沒少吃了牛肉,看來吃牛肉能減肥啊。”呂布說著從赤兔馬背上取過來一包東西。

  “這是給仲達的一點小禮物,風幹牛肉幹,這東西是挺好吃,就是費腮幫子。”

  眾人大笑:“風幹牛肉太堅硬了。”

  高順已經為大軍準備好了營地、草料。呂布命令安營紮寨,士卒休整。

  夏季行軍天氣酷熱,人馬都容易疲憊。

  濟南郡最不缺少的就是泉水和湖泊,大軍紮營地有一片湖泊附近,水淺不過腰深。呂布命人做了隔離圍欄,安排士卒在水淺處學習遊泳。

  呂布和高順來到濟南城,此時的濟南郡城是東漢初年修建的,雖然經過修繕,但是還是顯得破敗。高順拿下濟南郡後,原來郡守不願意投靠呂布,讓高順給趕走了,本地的官吏願意投靠徐州的一律留用。

  高順暫時是文武都負責,事情是真多。

  呂布檢查了屯田,高順做事還是相當認真的,軍屯田兩萬五千畝,民屯兩萬畝。主要種植的玉米,因為過來的晚,種別的也不趕趟了。但是幾千畝的青菜非常像樣,士卒認真管理,火頭軍已經開始來采摘小白菜、小油菜了。

  “不錯,仲達搞的不錯,看樣子現在生活沒什麽困難了。”

  “沒有困難,從這裏到滕國很近,架子車運輸過來許多的土豆、玉米、青菜。現在這邊已經開始自產了,再過些時候就沒任何問題了。軍中相比起民間生活好太多了,今年滕國的豬場嚴重過剩,每個月出欄上千頭豬,現在每三天就能吃上一次肉了。”

  呂布也沒想到朱斌那小子這麽厲害,把養豬場辦的太狠了。母豬上千頭,六個養豬場。采取半牧半飼養的方式大規模飼養,嚴格的隔離製度,隻出不進,豬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

  而且按照朱斌的出欄標準,養到四百漢斤就可以出欄了,沒必要非得養到五六百斤,豬越大耗費的糧食就越多,肉料比就不合適。

  高順在濟南發放了大量救濟糧,為青黃不接的百姓應急。同時和徐州一樣,施行生育補貼,為生孩子的平民家庭發放麵條和玉米麵,為沒有奶水的家庭發放奶粉。

  尤其是奶粉,活人無數,呂布的威武與日俱增。

  出城不遠,田野裏出現了地窩子搭建的村落。

  “這是流民村,大多是當年因為黃金之亂無家可歸的百姓,當然也有最近因為戰火無家可歸的人。”

  徐州的安置辦法是非常好的,成年人帶孩子的,每戶規劃的有宅基地,每人三畝地的口糧田,官府賒給種子、農具,前兩年免農稅,第三年開始農稅一成。比如一家三口那就是九畝地。

  這九畝地,尤其是新地,換其他諸侯那裏能把人餓死了。但是徐州可以,為什麽可以有紅薯、土豆、南瓜。這三種作物耐貧瘠,多長點少長點多少能長點。想吃好喝好不可能,但是餓不死。

  “政務上的事情太多了,回頭還得安排專人負責。咱們主力部隊就光負責打仗。”

  “主公說的太對了,就這幾個村。下場大雨就能出人命,但是官府也沒能力給他們建瓦房。隻能暫時維持現狀,能吃飽是第一步。當地的一些大戶極力反對咱們這個安置方法,他們想把這些流民作為他們的佃戶,繳納高達三成的地租。”

  呂布點頭稱是,有些大戶恨不得對窮人敲骨吸髓,恨不得窮人一輩子給她們當牛做馬。這個辦法一施行,很少有人去大戶那租地了,動了他們的利益。

  “先不要管他們,任由他們鬧,一旦過分了連根拔起。走,進村看看去。”

  這個村子可真不小,有二百戶人,雖然宅基地挺大,但是家家戶戶都是窩棚。村裏修的有排水溝、公廁、公共的石頭碾子等等。

  家家戶戶門口還有堆放的樹枝、小灌木。已經到了正午,十來歲的孩子們正在燒火做飯,不是水煮土豆,就是水煮青菜。也有例外的,搞個水煮魚。

  “村裏的土豆沒還成熟吧?這是官府發的?”

  高順搖搖頭:“一萬多人,哪裏發得起。因為從種到收這段時間他們沒吃的,官府雖然發了點玉米麵,但是也不能天天吃啊。所以就組織有多餘勞動力的人去屯墾勞動,一個月給二百斤土豆,二十斤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