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高橋馬鞍
作者:家家哥      更新:2021-08-14 18:42      字數:2660
  郝萌有些鬱悶:“主公,這次打仗也不帶上我,也讓我出去逛逛。”

  ??“我當時想帶著你呢,畢竟你是咱們徐州軍的主力。可是那樣的話隻有公台鎮守徐州,曹操、劉備隨時可能發難,我怎麽能放心呢。正是因為你和公台守衛好了徐州,我才能在外麵這麽安心的打仗。能拿下丹陽郡,你和公台都立下很大的功勞。”

  ??“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如果咱們徐州沒有大軍鎮守,很可能就被大耳賊偷襲了。大耳賊兵敗急眼了,現在正在小沛招兵呢。”

  ??“你就放心吧,下次打仗一定帶著你。”

  ??這郝萌也看出來了,隻有出去打仗才會立下戰功,才會擴展隊伍。

  ??不過第二天郝萌接到通知,去新兵營接受三千士卒,這是當初收降的士卒,原本五千人,現在一下發展到了八千人。滕國高順處也接到命令,把三千人的鐵馬軍增加兩千,一共五千鐵馬軍。

  ??這是呂布在搞平衡,原來的張遼、高順、郝萌、臧霸四大主力,現在多了一個紀靈,算是五大主力。主力之間要保持平衡,實力差不多。

  ??酒宴散去眾人各自回去,隻有王恒留下來。

  ??“鐵器監現在已經擴大了數倍,鐵匠八百人,學徒兩千二人,共計三千人,日產鐵甲二百套。另外新式長方形馬鐙、高橋馬鞍已經製作出來三百套。主公親測一下是否合用,如果合用的話就可以大量生產。”

  ??呂布很高興:“這段時間辛苦你了,鐵器監、木器監、皮具坊工匠擴展的厲害,工匠們尚未磨合好,提升產量的同時一定要抓好質量,質量不行,產量再多也沒用。隨著地盤的擴大,各類工匠是越來越多了,生產後勤有保障,這才是咱們強大的根源。”

  ??原來這段時間呂布每拿下一塊一地方,就會在當地搜羅部分工匠,以鐵匠木匠為主,慢慢的徐州軍後勤的隊伍異常的壯大,製作各類器械也是越來越快。以步兵用的小盾牌為例,原本一天生產了不了幾十個,現在一天能生產五六百個之多,小圓盾屬於消耗品,不是特別堅固。表皮是鐵皮,中間是木板,裏麵是一層油漆,直徑也不過兩尺多,作戰時候保護頭臉軀幹等要害部位的。

  ??翌日清晨,呂布調了曹平下屬三百騎兵來到了訓練場上。

  ??後勤已經把新的高橋馬鞍送來了,曹平呆呆的看著兩頭高挑的馬鞍,有些吃驚。

  ??“姐夫,這鞍子兩邊怎麽這麽高,還是木頭做的,感覺很硬吧。”

  ??“原來的軟墊可以墊上啊,上去試試就明白高橋馬鞍的好處了。”

  ??曹平和騎兵們一起換上高橋馬鞍,中間墊上軟墊。

  ??“這麽騎著感覺穩當多了,前麵有支撐,後麵靠山,感覺不錯。”

  ??曹平說罷率領騎兵衝了出去了,拿著蘆葉矛在飛奔的馬上紮稻草人。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太習慣,但是慢慢的就適應了。高橋馬鞍更加的方便馬上作戰,前趴的時候前麵有支撐,後仰的時候後麵有靠背,更方便發力。

  ??曹平訓練了一陣子回來了:“姐夫,這馬鞍是真好用,可就是太熱,不容易散熱,夏天用著可受罪。”

  ??“那也不是天天打仗行軍,夏天訓練都是早晚的訓練,這個問題不大,再用幾天,看看還有什麽問題,沒有的話就大規模推廣了。”

  ??“是。”

  ??呂布又給了曹性周倉他們裝備了一些高橋馬鞍,使用反饋是高橋用了馬鞍射箭更準了,騎乘安全性也更高,更方便控製馬匹,不容易墜馬。

  ??反饋不錯,使用效果還是有的,呂布一聲令下,軍中推廣高橋馬鞍。至於官府中的馬匹這個沒必要推廣,還是軟墊馬鞍更舒服一些。

  ??收服了丹陽之後,徐州軍騎兵勢力大大增加,各部相加,騎兵超過八千了。其中呂布直屬徐州鐵騎兩千,張遼匈奴馬輕騎兵三千。曹性部哨探騎兵五百,臧霸處有五百騎兵。紀靈處一千多騎兵,再加上其他各郡的騎兵,八千人隻多不少。

  ??呂布直接把實物和圖紙送到張遼、紀靈處,他們這裏都有少量的工匠,使用木材來製作高橋馬鞍。

  ??張遼安排騎兵使用了一下,發現優點太多了,尤其是適合新手,控馬非常的方便,對於騎射有很大的優勢。

  ??其實對於這種簡易的發明和改進呂布並不感興趣,因為沒有技術含量,又難以持久保密,像高橋馬鞍這種設計用不了幾年諸侯們都會裝配上,如果不是騎兵發展的數量比較多,呂布都懶得設計這東西。

  ??北方旱情有些嚴重,一個月沒下大雨。小麥、土豆得不到有效灌溉那是要減產的。

  ??徐州城外屯田這裏有數十台水車、數百架桔槔不停的澆水,都得到了有效灌溉。

  ??但是別的地方就沒這麽幸運了,尤其是山區。

  ??徐州城東三十裏有一座紅棗山苗圃,這是杜紫藤主薄做大棗研究的一個山區苗圃,原來山間有溪流可以灌溉,現在溪流幹涸了。河裏有水,但是水位很低,低於棗園十來米,水輪車無法把水提上來。

  ??如果有電或者柴油機就能輕鬆澆水了,可惜都沒有。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呂布、陳宮、民戶主薄王民等人,帶著十幾輛架子車來到了這裏。

  ??工地上插著苗木司的大旗,數十名壯丁正在用水桶提水澆地,這點兒水隻能說是杯水車薪,管不了多大的作用。

  ??杜紫藤熱的滿頭大汗,看著辛苦培育的苗木得不到澆灌就要死了,他是心急如焚。就差沒報請陳宮調兵澆地了。

  ??“澆築的水泥涵洞做好了嗎?”呂布問工匠。

  ??“做好了,前天做好的,今天已經完全硬化了。”

  ??河溝旁挖了一個斜著的水渠,裏麵用水泥磊了一個直接一米左右的方墩子,墩子上麵是一直徑三十厘米的涵洞,從上涵洞進入到下涵洞出水。隻需把水渠的入口挖開,水就能進來了。

  ??呂布親自上手,單手提著二百多斤的一個巨大水泵放在了水泥墩子上,加鐵管,固定在了涵洞之中。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