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西征
作者:泱泱大明      更新:2021-08-08 15:37      字數:3364
  戰爭如棋,撲朔迷離。

  ??多爾袞在北方征剿義軍,南方的朱亨嘉也沒有閑著。

  ??他令親信將領張成武領兵一萬,駐守贛州;拜大將嚴天鳳為平虜大將軍,領閻可義、董方策、羅承耀、範承恩等將,返回廣東,會合廣東的郝永忠、王進才、馬寶等部北伐福建;令李元胤至李赤心處聽用,叮囑李赤心小心防範譚泰軍;自己親率李明忠、李定囯、杜永和、郝尚久諸將,西征嶽州、武昌。

  ??李成棟舊部在攻打贛州時損失慘重,餘部又被朱亨嘉一分為三:一去廣東、一去南昌、一隨自己征湖廣,李係割據勢力被潛移默化地合並吸收。

  ??即使這樣,朱亨嘉仍不放心,將桀驁難馴的杜永和、郝尚久帶在身邊,隨征湖廣。名為信重,實為監視。

  ??帝王心術,用之極矣!

  ??十萬餘西征大軍由贛州出發,一路經過吉安府、瑞州府,來到江西、湖廣邊境的銅鼓營。

  ??剛紮營完畢,就收到了已至舟山的閩浙總督何騰蛟的奏疏。

  ??何騰蛟的奏疏,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報喜,何騰蛟和楊懷、林察等將,已經穩定了舟山局勢,並積極挖魯監國牆角,招降了魯監國麾下定遠侯石仲芳、義安伯顧奇勳、開平將軍薑君獻、安遠將軍王用升、翼義將軍陳龍、昭武將軍田得坤、忠勇將軍沈乘龍等人;二是建議,建議朱亨嘉趁魯藩形勢不佳之際,遣使和魯藩談判,勸其退監囯位、就藩。

  ??福建清軍大兵壓境,魯監國政權形勢惡化。崇禎二十二年正月,他擺脫了權臣鄭彩的控製,移駐閩、浙交界的沙埕。六月,定西侯張名振攻克健跳所;七月,魯監國移居健跳所。

  ??此時的魯監囯地盤狹小,兵馬錢糧有限。為防清軍進犯,經常宿於舟上。不過虎瘦雄風在,朱亨嘉多次遣使勸其歸順、退位就藩,均被拒絕。

  ??何騰蛟的奏疏寫得極有文采。奏疏上列了一長竄招降的人名,仿佛魯監囯勢力已經土崩瓦解了。

  ??但是朱亨嘉卻是知道,歸順自己的不過是些小魚小蝦,魯監國的大將駐舟山的張名振、阮進、王朝先;駐溫州三盤的閩安伯周瑞、平虜伯周鶴芝;駐寧波府四明山寨的王翊、王江、馮京第等,一個都沒歸順。

  ??最氣人的是那王翊,不歸順也就罷了,居然大罵何騰蛟的使者,說自己不是太祖直係後裔,居然也敢妄窺神器,魯王殿下才是天下正統,雲雲。

  ??自從自己成了氣候以來,已經很久沒有人敢拿血脈說事了。消息傳來,朱亨嘉大怒,王翊這廝,好生無禮!

  ??不過,很快,他就不氣了。因為王翊隻是將他勸降的使者罵了一頓而已,清朝的勸降使者,直接被王翊煮了。

  ??魯監囯麾下有個叫嚴我公的禦史降了清,多爾袞令其招撫魯監囯部下。

  ??嚴我公也招降了一堆小角色,什麽開遠侯吳凱、虎賁將軍胡茂芳、定一將軍陸鳴時、陳德芝、雷虎彪、楊子龍、呂一、高樹勳等等。

  ??看上去人很多,不過是些散兵遊勇,重要將領,一個皆無。

  ??嚴我公不甘心,使人帶著多爾袞的諭旨招降駐守四明山寨的魯監囯大將王翊。

  ??諭旨寫得很好:“將軍果投誠歸順,予必使將軍富貴無極,子子孫孫世世不絕,山河帶礪,與國同休”。

  ??王翊看完諭旨,問使者:“汝是漢人還是滿人?”

  ??使者答:“下官是漢人”。

  ??王翊喝道:“若是滿人,兩族交戰,不斬來使,尚可饒汝一命;既是漢人,煮了汝這不要祖宗的東西”。

  ??令人生起柴火,支起大鍋,煮死了使者。

  ??聽說王翊殺了勸降的清使,隻是將自己一方的使者罵了一頓。朱亨嘉心裏平衡了不少,覺得王翊還是給自己麵子的。

  ????

  ??北方亂成了一鍋粥,清定遠大將軍、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奉攝政王多爾袞之命,返回北京了,他帶走了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固山額真佟圖賴、伊拜等將的兩萬兵馬。

  ??臨行前,濟爾哈朗不放心武昌,令尚書阿哈尼堪率三千蒙古八旗協守,又召來恭順王孔友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湖廣總督羅繡錦、續順公沈誌祥等人,千叮萬囑。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揮淚灑別鄭親王後,孔友德成了湖廣清軍主帥。

  ??他令耿、尚二藩,駐守嶽州府,自己率其餘諸將駐守武昌府。

  ??朱亨嘉令征虜大將軍嚴遵誥,率陳友龍、馬進忠、塔天寶、黨守素、景可勤、陳琳諸將,領兵八萬,攻打嶽州西部的慈利、石門、澧州等縣,牽製嶽州的耿、尚二藩。自己率大軍由江西直插武昌,攻打孔友德。

  ????

  ??大戰在即,懷順王耿仲明卻沒有心情準備作戰,在房梁上係好了白綾,準備自縊。

  ??數月前,耿仲明部將、梅勒章京陳紹宗的軍隊裏,有數百人當了逃兵。

  ??逃兵太多,驚動了清廷。刑部派人調查,發現這些人都是北方的逃奴。

  ??清廷在北方大搞“圈地”、“投充”、“逃人”等“善政”,很多北方的漢人百姓傾家蕩產,被迫做了滿人的奴隸。

  ??不願意做奴隸的漢人,紛紛逃離,成了逃奴。

  ??這些人是很好的兵源,為了擴充實力,三藩收留了不少逃奴做自己的士兵。

  ??收留逃奴,可是殺頭的重罪。

  ??多爾袞派人詢問耿仲明,稽查私自藏匿逃人的隨征將士。一查查到了三百餘人,耿仲明上疏請罪。

  ??請罪的奏疏上了好幾道,清廷居然沒有任何表示。

  ??耿仲明大恐,越是沒有清息,意味著罪越重。

  ??多爾袞確實想嚴辦耿仲明,倒不是因為他收留逃人,而是聽聞這耿仲明、孔友德二王和自己的政敵濟爾哈朗走得挺近,私下裏老說皇太極對自己如何如何好。

  ??多爾袞想敲打一下耿仲明,讓大臣議其罪,卻遲遲不出處理結果。

  ??他是聰明人,知道大戰在即,不是追究耿仲明罪責的時候。折騰了大半年,結果出來了,寬大處理,保留耿仲明王爵,陳紹宗等人也免於死罪。

  ??可惜耿仲明心理素質不好,總覺得要大禍臨頭。為了不連累家人,沒等處理結果出來,就用三尺白綾上了吊。

  ??心理素質真得很重要!尚可喜也收留了逃奴,數量不比耿仲明少,人家跟沒事人似的,該幹啥幹啥。

  ??耿仲明死後,清廷說他不是令終,不予賜祭,亦不允襲爵。耿藩的軍隊,多爾袞交給了跟自己走得近的尚可喜統轄。

  ??三順王死了一王,影響太大。為了拉攏剩下的二王,多爾袞改封孔友德為定南王,封地在雲南;改封尚可喜為平南王,封地在廣東。並畫了塊餅,許諾若二王能打下這二省,二省的一應人事財賦,俱可自決。

  ????

  ??湖廣武昌府通城縣,城頭的“清”字旗已被砍倒,一杆“明”字旗迎風搖曳。

  ??站在通城城牆上,監國靖王朱亨嘉,誌得意滿、得意洋洋。

  ??不到一個時辰,就全殲了通城千餘守軍。

  ??大明軍威,何其壯哉!

  ??正欲率軍北上,攻克崇陽、蒲圻、鹹寧,直取武昌,忽然傳來消息,清懷順王耿仲明自縊了。

  ??耿仲明一死,嶽州的耿仲明部下,必然人心動蕩。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朱亨嘉當即決定,改變原先的進攻路線,暫不打武昌,而是往西,先殲滅嶽州之敵。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