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
作者:泱泱大明      更新:2021-06-29 11:38      字數:5068
  隨著弘光帝、潞王、隆武帝的殉國,很多義士對複興大明沒了指望,他們有的流亡海外,有的出家做了和尚,有的躲到山裏當野人。

  ??忽然,於無聲處聽驚雷,傳來消息,魯監囯、靖江監國兩位大明的藩王奮勇抗清,打得轟轟烈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吾輩又怎麽能無所作為呢?於是紛紛出來造反響應。正趕上攝政王多爾袞又在推行圈地、投充、逃人、占房、剃發、易服,六條“仁政”,逼得很多漢人,不得不反抗。

  ??一時間,全國各地,鋒火四起,喚起紳民千百萬。

  ??除了直接投奔朱亨嘉、魯監囯的義軍外,大大小小的起義,多如牛毛。

  ????

  ??先是山東謝遷大起義。

  ??謝遷率眾攻破高苑、長山、輜川等地,攻破輜川後,抓住並處死了大漢奸、原清廷兵部尚書孫之獬。

  ??這孫之獬,十分可恨。多爾袞剛搞剃發易服的時候,清廷的漢官們拖拖拉拉,不好意思剃小辮。為了拍主子馬屁,孫之獬第一個剃。結果,上朝的時候,滿班大臣說他是漢人,不許他入班;漢班大臣說他是滿人打扮,也不要他。他又羞又惱,給順治帝上疏,建議盡快執行剃發易服。疏言:“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製,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多爾袞一看,你們漢人自己都想剃發易服,看來剃發易服得人心啊!於順治二年六月,再次頒發“剃發令”,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發”。

  ??剃發令一下,人頭滾滾。

  ??山東百姓恨死了第一個剃發的大漢奸孫之獬。謝遷當眾宣布其罪狀,用錐子遍刺其身,插上頭發,恨聲不絕道:“我為汝種發!”孫之獬自知眾怒難犯,已無活理,破口大罵。義軍將其口縫上,淩遲而死。死前,還把他的四個孫子綁來,當其麵斬殺。孫子、曾孫殺了個幹幹淨淨。即使這樣,百姓仍不解恨,義憤填膺,罵聲不絕。

  ??殺了孫之獬後,謝遷在大清朝掛了號,被稱為“山東第一巨賊”。

  ????

  ??齊魯大地多義士。除了謝遷外,又有任七、張七為首的起義。他們活動在山東曹州府濮州、範縣一帶,當地榆林很多,被清朝蔑稱為“榆林賊”。

  ??“榆林賊”嘯聚於榆林中,號稱百萬。他們不僅利用茂密的榆林作掩護,還創造了地道戰術,在地下挖掘縱橫交錯的通道,長達數百裏,神出鬼沒地襲擊清軍。

  ??到清朝初年,榆園軍已經蔓延到朝城、觀城、鄆城、城武等縣,聲勢頗為浩大。

  ????

  ??不光老百姓要造反,清朝的大官,蘇鬆提督吳勝兆也要反清複明。不過他可不是激於民族大義,而是被人忽悠的。

  ??“務公,吳勝兆那邊策動得怎麽樣了?”

  ??一個四十歲左右,青布儒衫的中年人,撫須而問,風度翩翩。

  ??此人姓陳,名子龍,字人中,南直隸鬆江華亭人士,崇禎十年進士,弘光朝兵科給事中。

  ??陳子龍是大明朝很有名的一個學社,複社的钜子,以經世致用自命,在紳衿中有很大的影響。他忠於大明,矢誌不渝,積極參加並組織江蘇一帶的抗清運動。

  ??“人中公放心,吳勝兆已經意動了,隻待吾大明舟山水師一到,即刻動手,攻占蘇、鬆,響應魯監國”。

  ??說話的人,姓戴,名之俊,字務公,長洲生員。此人曾和另一個義士周謙一起,在太湖反清。清蘇鬆提督吳勝兆圍剿他們,二人不敵,隻好暫時降了吳勝兆。但是反清複明的念頭一直未斷,所以和陳子龍商量,策反吳勝兆。

  ??吳勝兆,遼東人,早年是吳三桂的副將,後來是李成棟麾下參將。降清後跟隨多鐸南下,任蘇鬆常鎮提督。

  ??按說清朝對他不薄,他的老上級李成棟到現在也才是提督,這麽快就跟前上級平起平坐了,官升得夠快的,為何要反清?被戴之俊忽悠的。

  ??吳勝兆帶兵進剿太湖義師,打勝了,逼降了戴之俊、周謙。按說有功,當賞。但此人有個愛好,喜歡縱兵劫掠,在吳江縣一帶搶了一把。“遠近怨聲沸騰”,閩浙總督張存仁上疏參劾他。結果,不但沒得到獎勵,反而被罰俸六個月。因此,“心甚怏怏,每懷異念”。

  ??這還不算,他和上級,同駐蘇州的清江寧巡撫土國寶關係沒處好,摩擦甚多。土國寶密報於內院大學士洪承疇,說吳勝兆招降納叛,心懷不軌。洪承疇命吳勝兆移鎮鬆江。吳勝兆受到土國寶的排擠,內心更加不滿,和心懷明朝,四處策劃反清的大儒錢謙益,頗有來往。

  ??雖然吳勝兆對清朝很不滿,但造反搞不好要掉腦袋的,所以猶豫不決。

  ??戴之俊決定推他一把。

  ??大明崇禎二十年三月,戴之俊一臉驚慌地來找吳兆勝。

  ??“大帥,不好了,禍事來了!”

  ??“啥禍事?”

  ??“上次您是不是和錢謙益一起喝酒聊天,發了幾句牢騷?”

  ??“是啊,有這事”。

  ??“土國寶想害您,抓了錢謙益,說他謀反,錢謙益把您給供出來了。馬上就有人要來抓您了,您再不造反,命就沒了”。

  ??吳勝兆大驚,同意造反。他讓戴之俊聯絡南明的反清勢力,一起打蘇州、鬆江。其實不用聯絡,戴之俊本身就是大明的人。

  ??戴之俊找到陳子龍,陳子龍聯絡魯監國,封了吳勝兆一個定吳伯、平江將軍。

  ??陳友龍派好友夏之旭作代表去見吳勝兆,鼓勵他反戈易幟;又說動駐紮在舟山的明軍,主要是肅虜侯黃斌卿、定西侯張名振、總督浙直水師戶部左侍郎沈廷揚、監軍張煌言的軍隊。約定了,四月十五、十六日舟山海師進抵吳淞,內外配合,共襄複明大業。

  ??吳勝兆按計劃行事,四月十六日,他以會議“下湖剿賊”事務為名,把鬆江府海防同知楊之易、理刑推官方重朗請到提督署內。大喝一聲:“拿了!”副將李魁立即率兵一擁而上,當場把楊、方二人亂刀砍死。吳勝兆下令文武官員割辮反清,又派督標中軍副將詹世勳、左營中軍都司高永義前往海邊迎接舟山海師。

  ??可惜天不從人願!

  ??張名振、張煌言、沈廷揚、蔡聰等帶領本部兵員,分乘戰船二百多艘,從舟山出發,前往鬆江。不料四月十三日,在崇明附近海麵遇上颶風,船隻被掀翻。沈廷揚、總兵蔡聰等十餘名將領上岸後被清軍俘獲,就義;張名振、張煌言僥幸逃脫。

  ??詹世勳、高永義瞭望海上,直到天亮不見援兵蹤影,感到事情不妙,就同另一副將楊文啟、材官沈蘭等合謀反戈一擊。他們帶領兵丁進入提督衙門,砍死李魁,逮捕吳勝兆、陸冏,解送蘇州轉押南京。又殺死吳著、戴之俊、喬世忠、王興邦、黃國楨、孟學孝等人,借以滅口。

  ??消息傳到南京,洪承疇同操江總督陳錦、鎮守南京滿兵提督巴山會商後,決定派兵搜捕反清義士。

  ??陳子龍跳江自盡,夏之旭自縊於文廟。接著,清政府又殺害了參與吳勝兆反清活動的楊廷樞、吳勝秦、吳奇、林可進、劉承高、左帥、黃錦標、錢彥林、顧鹹正、夏完淳、欽浩、劉曙等人。

  ??楊廷樞是戴之俊的老師,吳縣人,崇禎三年解元,既是大儒,也是著名的反清義士。被抓後,清廷想借重他的名望,勸他剃發。他回答道:“砍頭事小,剃發事大”,慷慨就義。

  ??在這次大搜捕中遇難的還有大明中書舍人殷之輅。

  ??中書舍人,從七品的小官。

  ??洪承疇見一個從七品的芝麻大點的小官也造反,便嘲諷殷之輅道:“汝是明朝都大的官,作謀反大逆的事?”

  ??意思是,你,殷之輅,在明朝當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也敢造大清的反。可笑!

  ??殷之輅,以洪承疇的原話,反譏洪承疇道:“汝是明朝都大的官,作謀反大逆的事?”

  ??意思是,你,洪承疇,在明朝當那麽大的官,居然造大明的反,投了清囯當漢奸。可恥!

  ??洪承疇聽了,老臉羞得通紅,命人拖出處斬。

  ????

  ??華夏、王家勤、屠獻宸、楊文琦、楊文瓚、董德欽、董誌寧密謀在寧波反清。

  ??他們大多是魯監囯舊臣。華夏任魯監國兵部職方司郎中,董誌寧、王家勤任大理寺評事,屠獻宸任兵部車駕司主事,楊文瓚任禦史,董德欽任監紀推官。

  ??魯監囯航海後,他們隱居故裏,力謀恢複。得到魯監囯在福建大戰清軍的消息後,自然要在浙江搞事,響應舊主。

  ??大明崇禎二十年冬,華夏、屠獻宸、董誌寧、王家勤、楊文琦等人策反了寧波遊擊陳天寵、仲謨。此二人曾是史可法部下,藏有史可法頒給的劄書,早有反清複明之心。計劃由王翊、李長祥部突襲紹興,得手後即與黃斌卿海師合攻寧波。到時候,他們和陳天寵、仲謨裏應外合,攻取寧波。

  ??不料,有人告密。

  ??鄞縣降清未用的廢紳謝三賓探知消息,在十一月間向清分守寧紹台道陳謨告密。陳謨報告了巡按秦世禎,秦世禎急調附近駐軍進攻大蘭山、東山、管江各義軍山寨,王翊倉猝率部轉移。清軍在王翊營中繳獲了明魯監國頒發的印、敕和書信。

  ??清廷依據謝三賓告密書揭和繳獲的書信按名搜捕,華夏、屠獻宸、董德欽、王家勤、楊文瓚先後遇難,史稱“五君子翻城”之役。

  ??華夏被捕後,清朝官員抓住密信中所說“布置已定,發不待時”八字,對他嚴刑逼供,訊問同黨。他拚死不招,說這隻是虛造聲勢,“苟有可通,不能不大言以壯任事之氣,而又何借區區實布置為?”

  ??虜官不信,令人用夾棍夾。

  ??華夏被夾暈後複蘇,大聲喊道:“崇禎先帝造謀,弘光皇帝統兵,其餘大學士範景文、四川禦史陳良謨、南京禮部儀製司主事黃端伯、杭州府錢塘縣知縣顧鹹建、監國太常寺少卿陳潛夫一班忠義(這些人均已殉國)皆予布置也。”

  ??最後,華夏英勇就義。劊子手要他跪下受刑,他挺立不屈。被擊傷腳後,盤坐地上,大呼高皇帝者三。又呼:“藿食謀之,藿食死之”,然後被殺。

  ??最搞笑的是,告密的謝三賓因為家裏有錢,被清巡海道孫枝秀看上了,故意把他說成是同謀,捉拿入獄,好謀其家財。

  ??孫枝秀暗中派人告訴華夏說,就是這人告的密,汝把他供出來,正好報仇。

  ??不料,華夏不肯。他義正詞嚴地說:“我等反清複明,是青史留名的大好事。謝三賓,反複小人,行同狗彘也。此好事,豈有他分?”

  ??謝三賓使盡家財,疏通關係,才逃得一命。害人終害己,賣友未得榮。嗟乎!

  ????

  ??湖北王光泰、王昌兩兄弟在襄陽、鄖陽一帶反清。

  ??兩兄弟有個大哥叫王光恩,綽號關索,頗有點名氣。三兄弟原來都曾參加過明末農民起義,後來招安成了官軍。

  ??清軍進至鄖陽時,王光恩投降了清朝,被委任為襄陽總兵。後來因為同清朝委任的鄖陽撫院潘士良鬧摩擦,被誣陷逮捕押往北京處斬。

  ??清廷又另派人當襄陽總兵,王光泰(又名王二)、王昌(又名王三)知道來者不善,率領部下兵將七八千人,殺清分巡下荊南道甘文奎、襄陽知府楊礦、推官李實發、襄陽知縣潘朝佑,反清。

  ??清廷命吏部侍郎喀喀木等領滿、漢軍隊前往鄖陽鎮壓,王氏兄弟寡不敵眾,退往夔東,成為“夔東十三家”之一。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