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鑄幣
作者:泱泱大明      更新:2021-06-25 09:58      字數:2077
  大明朝太祖高皇帝是驅逐蒙元的大英雄,惟大英雄能本色。太祖他老人家的本色就是窮。因為窮,他做過和尚、討過飯、也當過紅巾賊。窮人嘛、自然是希望一文錢不花,而得橫財千萬!

  ??於是太祖想到了一個天才的主意,發行大明寶鈔,取代銅錢。寶鈔這東西沒啥成本,不就是紙嘛,隨便印便是。

  ??紙幣這東西,真不是啥新鮮玩意,宋金元都有,而且存在了相當長時間,基本上貫穿王朝始終。不過宋金元三朝皇帝都是有錢人,不差錢,人家隻發行了少量紙幣,作為金銀銅錢的補充。太祖是窮人,窮則思變,敢教錢幣換新篇!

  ??一開始太祖還繼承傳統文化,在洪武元年鑄造銅錢,名為洪武通寶,分為一錢、二錢、三錢、五錢、一兩等五種。

  ??到了洪武八年,太祖想致富的想法按捺不住了,開始發行紙幣,名為大明寶鈔。寶鈔署洪武年號,分為一貫、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等六種。他規定寶鈔一貫等於白銀一兩,銅錢一千文黃金一兩等於寶鈔四貫。

  ??搞笑的是太祖一方麵大力推行寶鈔,另一方麵又規定:百姓可以拿金銀去跟官府換取寶鈔,但是不可以拿寶鈔跟官府兌換金銀。他的本意估計是想把金銀都聚攏到官府手中,不讓老百姓用,這樣他們就隻能乖乖用寶鈔了。接著太祖下令、市場交易隻許用銅錢和寶鈔,不準使用金銀。

  ??洪武二十二年四月太祖下令印造小麵額的寶鈔,從十文到五十文,補充銅錢的不足,為取消銅錢做準備。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太祖幹脆下令禁用銅錢,強製民間銅錢在半個月內上繳官府換取小鈔,想要讓通貨完全紙幣化。

  ??從洪武二十七年開始,法律角度上大明朝就隻有一種官方貨幣——大明寶鈔了。

  ??然並卵。老百姓不買帳,民間仍然偷偷使用金銀銅錢,寶鈔日益貶值。

  ??為了應對寶鈔貶值,朝廷開始逐年減少印寶鈔數量。這個思路表麵上很對,貨幣印的少了,自然應該升值。但是,那是建立在市場隻有一種貨幣的基礎上,問題是大明朝不光有寶鈔,還有金銀銅錢等硬通貨,雲南等地還有貝幣,減少寶鈔印刷數量,不僅沒有拯救寶鈔貶值,反而讓其他硬通貨幣迅速擠占了寶鈔的流通市場。

  ??僅僅過了六十年,大明寶鈔就變成了一堆廢紙。太祖想通過印鈔票,讓老朱家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宏偉藍圖沒有實現。

  ??大明朝的貨幣製度又回到了銀銅二元幣製時代。即政府發行銅錢,白銀則任由民間自己流通。這種幣製,好處是可以有效地自動調節金銀和銅錢的兌換比例,適應各地經濟發展差異的現實。例如,先進地區多用白銀,落後地區多用銅錢;害處是硬通貨幣受製於礦山的開采數量,經常處於不夠用的通縮狀態,通縮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太祖推行寶鈔完敗,表麵上看是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官府不兌換寶鈔政策,讓百姓對寶鈔價值心生懷疑;二是保守退縮的寶鈔發行政策,加速了寶鈔的貶值,麵對白銀的競爭,大明寶鈔不斷地縮減它在貨幣市場上的實質占有率,最後被白銀完全取代。從根本上說,紙幣要想完全取代金屬貨幣,隻能建立在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很遺憾,大明朝資本主義剛剛萌芽。

  ????

  ??朱亨嘉也想鑄銅錢,名字都想好了:靖江通寶。

  ??鑄之前,他讓人把本朝曆任通寶樣式比較了一下。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錢幣這東西真得代表著綜合國力呀!洪武和永樂時,大明國力強大,錢也印得漂亮。尤其是永樂通寶,不僅書法絕倫、鑄工精湛,而且厚重大氣,不僅大明人搶著用,日本、安南等友好囯家也搶著仿製。這錢鑄的,真的是為國爭光!宣德通寶、弘治通寶、嘉靖通寶時,大明囯力還行,錢也鑄得湊合。到了近期,大明朝囯力衰弱,想鑄好錢沒這個能力,弘光通寶?什麽玩意!

  ??朱亨嘉想:孤要麽不鑄,鑄就要鑄得大家都想用!他招集戶部尚書關守箴、寶鈔提舉司(為了統一事權,鈔紙局、印鈔局等全並入了寶鈔提舉司)郎中蔣文德等人反複商議,最終決定鑄六種靖江通寶:一錢、二錢、三錢、五錢、十錢等五種。正麵書“靖江通寶”四字,背麵印有幣值,文字清晰、形態古樸,更重要的是份量足,真材實料。沒敢鑄多,先鑄三十萬貫,放入大明錢莊流通。

  ??至於紙幣,朱亨嘉暫時不打算印,那玩意搞不好會激起民怨的。真要缺錢,寧可以大明錢莊名義印點銀票。銀票這玩意,有錢莊貯存的硬通貨做保證,信用度高,百姓們喜歡用。最關鍵的是,萬一哪天瞎印銀票印多了,還可以把責任推給錢莊。到時候把那個錢莊管事的,叫什麽來著?對,趙寶源。把那小子抓起來砍頭,哢嚓一刀,什麽民怨也平了!什麽,無恥?什麽無恥不無恥的,自古當帝王的,哪個不是皮厚心狠手腕毒?不然怎麽坐得穏這九五至尊之位?再說,孤隻是想想,還沒幹呢,說孤無恥,早了點。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