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再上風來樓
作者:過水看嬌      更新:2021-08-03 00:27      字數:4318
  俗話說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今天的鳳來樓請來的正是L市有名的豫劇老班底東風豫劇團。

  ??這可是當今豫劇響當當的大戲班,據說老班主帶著手底下幾個名家上首都表演去了。

  ??留下來的是戲班二隊,但即便這樣,一聽是東風豫劇團的,那也是熱情不減座無虛席。

  ??徐童走進門,就見夥計忙前忙後,都已經顧不上招呼新客人了。

  ??他也不著急,眼見大堂已經沒有了座位,於是直奔著二樓走去。

  ??結果剛要上樓,就被一位專守在二樓門口的夥計給攔了下來:“合字上的朋友,把青子收好,上麵都不是老寬。”

  ??這夥計說的是江湖黑話,翻譯過來就是道上的朋友,把兵器收好,上麵的人都不是外行。

  ??徐童咧嘴一笑,這種江湖黑話他已然背誦得滾瓜爛熟,甚至不假思索拍了拍自己的肚皮:“並肩子合吾,馬牙的快來。”

  ??朋友,都是同道之人,肚子有點餓,準備點吃的。

  ??夥計一聽頓時喜笑顏開,一招手就請徐童上樓,樓上的桌子少,臨著大廳能看到下麵唱戲的幾個位置,此時還未坐滿。

  ??徐童站在台階口,目光先是看了一眼。

  ??角落坐著一個道人左手拿著拂塵,右手盤著一串念珠,似是在聽戲,又像是在打坐,兩眼微垂,不知道是睡是醒。

  ??前麵兩桌子,坐著一男一女,男子一身西裝禮帽戴著小墨鏡,手上握著一把扇子,頗有幾分上海灘大公子的派頭。

  ??女子年紀大了許多,看上去已經有四十出頭的年紀,衣服簡潔樸素但料子無不上乘,最關鍵的是女子氣質很好,坐在那裏就有一種大家風範的感覺。

  ??光看這兩位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不是內地人,現在中原的百姓還普遍穿得樸素,哪有這樣花裏胡哨的衣服。

  ??再一瞧,咦!徐童兩眼一亮,隻見桌前正是坐著一老一少,不正是之前在天橋表演的那對爺孫嘛,看他們腳下還有個小木桶,怕就是那天晚上表演時候的大木桶。

  ??不知道是怎麽做的,現在變得這麽小,看起來還真的像是彩家的千機桶。

  ??徐童打量幾人,幾人目光何嚐不是掃視在他的身上。

  ??那位疑似是彩門高人的老人,目光看到徐童後不禁一愣,旋即朝著徐童點頭笑了下,顯然是記得徐童在他的鑼鼓裏丟了兩塊錢,隻是沒想到這位大方客,居然會是同道人。

  ??徐童報以微笑,自己找了個臨近窗口的位置坐下來,剛好可以看到下麵大堂的戲曲。

  ??夥計很快端上一盤鹵肉,一碗米飯,一盤點心,以及一壺清茶就下去了。

  ??從頭到尾連一句話都沒說,這倒不是夥計無禮,而是茶樓裏的規矩,同行的人早晨不搭話,怕是犯了忌諱,誰要是壞了規矩,就要賠付一天茶錢。

  ??等到了黃昏,也就不用在意這些了,大家想怎麽聊就怎麽聊。

  ??這規矩放現實裏早就沒了,可在這裏卻始終是店家的大忌,故而這幾桌人稀稀拉拉地坐在那兒,也沒見誰開口說話,大家都安安靜靜地聽戲。

  ??今天下麵唱的是桃花庵,縱使是戲班的二隊,但功底上卻是不含糊,特別是那位叫崔蘭芳的花旦一出場,一開腔就技驚四座。

  ??連正在埋頭幹飯的徐童都停下了筷子,仔細地聽著,直至桌上的鹵肉都涼成了一團,把這首戲詞給聽完了之後,才忍不住放下筷子鼓掌起來。

  ??“咣!”

  ??這時候坐在他身後傳來一聲異響,隻見那位婦人,匆匆忙忙地站起身,擦著眼淚走下樓去。

  ??而同桌的少年卻是黑著臉,似乎是想到了什麽不痛快的事情,扇著扇子,一言不發地坐在那裏。

  ??“嘿嘿嘿,小友又見麵了,昨日小友仗義出手,小老兒謝過。”

  ??這一曲桃花庵唱完,天都快要黑了,老人轉過身來,朝著徐童抱拳道謝。

  ??“咦!”

  ??這下輪到他有些驚訝了,自己對那幾個管理小做懲罰的事情,不值一提,根本沒驚動過誰,直至第二天一早,那幾位光著屁股的家夥才被人發現。

  ??他自詡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覺,不承想老人居然知道這件事。

  ??放下筷子,隻見他右手在外,左手在內,兩根拇指豎起來,朝著老人拱拱手:“老人家客氣了,隻是不知道老人家是如何確定,這件事是我做的呢?”

  ??看到徐童的手勢,老人神色微變,左手吉祥,右手凶,兩根拇指似香燭,這是八門裏七門調的手勢。

  ??頓時老人神色一正,左手平舉,右手抱拳,兩個大拇指碰在一起。

  ??徐童記得宋老說過,彩門的這一手是抱拳另一手又遮掩著,示意為術在其中,不讓外人看到,兩根拇指相對,露出個頭來,示意術出不盡,袖裏乾坤。

  ??這正是彩門的手禮,絕對是錯不了。

  ??這一下他基本可以確定,眼前這位老人真的是彩門高人。

  ??徐童示意老人坐下,讓夥計把桌上的剩飯收走,換上一壺茶水,兩塊糕點。

  ??“吃擱念的模杆,哪敢沒個馬招子,告罪,告罪,有眼不識馬王爺,差點放了老鼠。”

  ??混江湖的雜耍,哪敢沒個眼線盯著,對不住,對不住,差點就對兄弟下手了。

  ??老人摸著胡子笑嘻嘻地告罪道。

  ??合著人家不知爺孫倆人那麽簡單,隻怕昨晚上自己給了兩塊錢的時候,就被人給盯上了。

  ??隻是沒想到那幾個管理員會突然出現,打亂了他們的計劃,不然怕是自己的錢包恐怕就要不見了。

  ??徐童頓時就冷笑起來:“嗬嗬,合著是我走了眼,把鷹當了鵪鶉打,放過了你們這群大老鼠,新人踩板子見笑了。”

  ??老人這一說,他就明白過來,那幾個管理員恐怕也是察覺到他們是小偷,否則為什麽放著別的商戶不管,專門抓著他們走。

  ??隻是那些管理經驗不夠,不敢直接說抓小偷,怕打草驚蛇,說話有衝,結果反而犯了眾怒,連自己也誤會了,還把他們整蠱了一頓。

  ??這不禁讓他歎息一聲,有些時候,黑白眼睛去看,未必就是真的,自己這也算是受教了。

  ??此時坐在一起,把事情一說開也就過去了。

  ??兩人隨意聊了幾句,徐童本想在老人身上套出點主線的線索,可惜這是個老江湖,滑溜得很,嘴裏滿是黑話,和你兜著圈子聊,愣是說不到點子上。

  ??說了半天,他也乏了,老人也說累了,對方一拱手就回自己那桌上,給自家孫兒喂點心了。

  ??這邊剛走,就見方才走下樓的那婦人又走了上來,瓜子臉,大眼睛,長得確實好看,隻是雖然補了妝,但還是能看出來剛剛大哭過一場的樣子。

  ??雖然不知道她為什麽哭,但結合桃花庵這出戲,倒是能猜想出一二來。

  ??這個故事很短,說的是有一個叫做書張才的書生,出門聚會,結果一去十二年嫋無音訊,其妻竇氏思念丈夫整日幽幽寡歡,望眼欲穿.

  ??一次偶然看到一個小孩和自己丈夫很相似,就認這孩子做義子。

  ??無巧不成書,大街又見一賣衣老嫗王三思,所賣之物正是其夫離家之時所穿衣服,追問根由才得知,張才於十二年前已故。

  ??悲傷之餘,又得知張才望會期間曾與桃花庵尼姑陳妙善有私,並生一男,因庵中無法撫養,遂交於王三思轉賣他人。

  ??竇氏桃花庵訪尼,與陳妙善互訴和張才的生離死別之苦,同命相憐,以德報怨,又將妙善接到家中奉養,以了丈夫生前之念。

  ??數年後,義子高中狀元,舉家歡喜,王三思也來道賀,才道破狀元郎正是妙善所生,是張才這家夥的親兒子。

  ??看似闔家歡樂,結局大好,但用屁股想也知道,張才就是個渣男,出去風花雪夜,最後還要老婆給他收拾爛攤子。

  ??看這倆母子倆的動靜,就能猜測出來恐怕其中的緣故,就如這台戲的內容差不多了多少。

  ??徐童對這對母子的故事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鳳來樓這個地方,明明是無關聯的事情,卻總是給人一種息息相關的感覺。

  ??上次是自己,這次是這對母子,如果是巧合也就罷了,如不是……

  ??想到這他不免眯起眼睛,對這個地方越發好奇起來。

  ??“這位客官,我們家老板有一封信給您。”

  ??就在他對這棟茶樓充滿了好奇的時候,夥計走上前,把一封信遞給徐童。

  ??徐童看著這封信,臉上神情一時狐疑起來,沒有直接用手拿,而是示意夥計放在桌上。

  ??信封無字,卻有著一股淡淡的檀香。

  ??隻見他把信封小心翼翼地拿起來放在手上,看似隨意地把玩起來,信封在他手上一會便成紙鶴,一會便成紙花,隨後雙手一抹,隻見信封有原封不動的放在桌上。

  ??僅憑這一小手段,就讓一旁陪孫子吃糕點的老頭眼中流露出一抹異色。

  ??“夥計,洗手間在哪?”

  ??“樓下左拐!”

  ??徐童伸了個懶腰,站起身往樓下走,隻是那封信還留在桌子上。

  ??坐在後桌上的道人見狀,也跟著站起來,從桌前經過時,一掃拂塵,一股暗勁崩開,竟將信封給震裂開。

  ??眾人抬起眼皮一瞧,隻見裏麵居然空蕩蕩的什麽也沒有。

  ??見狀道人眉頭微挑,走到窗前一瞧,正看到徐童離開茶樓的背影,微垂的雙眼不由一睜,冷冷笑道:“跑得倒是快!”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