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心照不宣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2-02-28 22:18      字數:2164
  真正的朝議,現在才開始!任何工作的首要問題,就是幹部問題!

  眾人雖然摩拳擦掌,但不免還是遲緩了一下。

  今天關於安南問題的決策,是秦德威突然提出來的,眾人之前毫無心理準備,倉促之間都要多考慮一會兒。

  所以還是秦德威搶在前麵,正式奏請道:“臣侍讀學士兼鴻臚寺少卿、提督四夷館秦德威,請命征安南!”

  別人或許還在糾結推薦誰,秦德威不用糾結。

  禮部尚書嚴嵩再次針鋒相對的出來,奏道:“此次南征,已經定策攻心為上。

  秦德威此人機智多變,通曉夷情,確實也極為善於攻心......”

  秦德威聽到這裏,冷不丁的插話說:“但是!”

  嚴嵩沒反應過來,仍然按著自己思路,幾乎同時緊接著說:“但是......”

  頓時從寶座上傳來了一聲笑:“嗬嗬!”

  在文華殿上,敢這麽失態的也隻有皇帝了。

  但對講究嚴肅形象的嘉靖皇帝來說,在殿上發出笑聲也是很少見的,大概是此時心情真不錯。

  嚴嵩老臉一紅,隨即又立刻恢複正常。。

  他隻有一個兒子,即便賭上自己的一切,也要阻止秦德威南征!

  嚴尚書若無其事的繼續說:“但是,平心而論秦德威太年輕了。

  剛才也說過,策略是攻心為上。秦德威這個歲數實在不足以威嚇敵方。

  對於攻心策略而言,非常不利。莫登庸看到如此年輕之人,或許心裏會產生輕視,反而想出戰試試看了。”

  公平的說,嚴嵩說得不是沒道理,也有一定可能性。

  十九歲的總督軍務,看起來簡直就是玩笑。

  有的時候年齡是個寶,有的時候就是個拖累了,秦學士但凡再年長十歲,也不至於如此尷尬。

  秦德威盡力反駁道:“攻心所依仗者乃是大勢,而大勢則是我大明國運, 個人作用並不是主要因素。”

  嚴嵩絲毫不相讓的說:“大勢固然重要,但領兵者仍然不可輕忽, 或者說領兵者也是大勢的一部分。”

  這時候秦德威忽然產生了些許疑心, 總感覺另有隱情,嚴嵩是不是太過於賣力氣了?

  說實話, 就算自己真去了兩廣,也不至於一定會把嚴世蕃怎麽樣啊。

  嚴嵩為什麽執拗到如此地步?如此擔心自己去兩廣?

  就在秦德威心生疑慮並深思的時候,嘉靖皇帝果斷采納了嚴嵩的進言。

  又對秦德威說:“這次南征不必勞動你了,你留在京師, 與朕共享太平。”

  秦德威仿佛心灰意懶,隨便謝了恩, 又對嘉靖皇帝奏道:“既然不用臣南征, 臣就想請一次假, 回南京去探親。”

  如果不是看嘉靖皇帝心情好, 秦德威未必敢這麽大膽。

  嘉靖皇帝微微皺了皺眉頭, 這是鬧情緒?直接賭氣撂挑子了?

  竟敢公然當麵鬧情緒, 真就是恃寵而驕,不知收斂了!

  這是對皇帝的不敬!

  其餘十個大臣, 包括嚴嵩在內,都有點駭然。

  近十年來, 敢這樣與嘉靖皇帝甩臉子的大臣, 隻有前首輔張孚敬, 所以張孚敬首輔才有三起三落的遭遇。

  連生性傲嬌的大學士夏言此時在皇帝麵前,都還夾著尾巴做人, 不敢稍微有所放縱。

  你秦德威哪能與張孚敬相比?這樣隨便賭氣,簡直就是在廷杖的邊緣瘋狂試探。

  嘉靖皇帝已經在考慮, 是打十下意思意思,還是打二十下見個紅了。

  但此刻秦德威迅速又補完了一句:“等到九月份, 再回京師。”

  如此刻意強調時間,肯定暗示什麽,反正不是“待到秋來九月八”。

  嘉靖皇帝是個很聰明的人, 稍稍琢磨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

  今年是鄉試之年,要從京城派出官員往各省主考鄉試。

  最遠的雲南鄉試主考官已經出發了,其餘各地也會根據距離遠近次第派出。

  而鄉試是固定安排在八月份考試,八月底放榜,然後九月份主考官返程回京。

  南京是天下第一鄉試的考場所在地,主考官非從五品以上大翰林不可。

  而現在這位姓秦的侍讀學士又說想九月再回京, 到底暗示什麽不言而喻。

  “知道了。”嘉靖皇帝就說了這三個字。

  也行吧,他並不怕大臣有私心, 他也不認為真有大公無私的大臣。

  此時秦德威確實有資格要點好處,給就給了。

  能進入“十人團”的大臣,沒有傻的, 漸漸也回過味了。

  霧草!這是把天下第一鄉試,也是含金量最高的鄉試的主考敲定了?

  按道理說,主考官不允許提前公布。

  但秦德威是暗示, 嘉靖皇帝也是暗示,一切都是心照不宣,別人還沒反應過來似乎就敲定了!

  現在是小範圍議事,朝儀不那麽嚴格,嚴嵩忍不住又想站出來說點什麽。

  這時候夏言忽然盯著嚴嵩,咳嗽了幾聲,嚴嵩隻得按住了再次狙擊的念頭。

  另一個秦學士的老對頭霍韜遲疑著說:“秦德威還是太過於年輕......”

  十九歲的南直隸鄉試主考官,委實也有點匪夷所思。

  這比起十九歲的總督軍務的離譜程度,也差不了多少!

  秦德威大怒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還讓不讓人做事了?反正我做不到屍位素餐,你霍韜想讓我辭官就明說!”

  嘉靖皇帝開口道:“秦德威的定策之功容後再說,先推舉南征文武大臣的人選!”

  這意思很明顯,秦德威的事情暫時到此為止,不必多言了!

  還是先說說,派誰去白撿征安南的功勞。

  雖然沒能南征,但已經把好處撈到手的秦德威算是放鬆下來,心思就開始飄向別處。

  正所謂上陣父子兵,又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要不要把曾後爹推上去?

  曾後爹愛好武學,又有邊鎮工作經驗,還平定過兵變,又正值壯年身體健康,基本素質方麵沒問題。

  可他最大的短板,就是才正五品,品級上不匹配。再怎麽也不可能讓五品官員充當南征主帥。

  如果正官當不上,那麽是否可以塞進南征隊伍當個副手或者分路人選?

  隻可惜自己人微言輕,舉薦無力,如果不是機緣附會,自己連站在這裏發言的資格都沒有。

  或許可以把嚴嵩抓出來,利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