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講理(中)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2-02-28 22:18      字數:2125
  京城公爵三個,侯爵和伯爵不知道有沒有百八十個,所以鹹寧侯仇鸞單純從爵位上來說,並不算太醒目。

  但仇鸞近些年的上升趨勢,十分讓人矚目。

  十幾年前,鹹寧侯傳到仇鸞這裏時,已經是非常赤貧敗落的狀態了,估計和當初的徐妙璟差不多。

  而仇鸞也沒多大才幹,看起來也不像是能振興家業的樣子。

  但天無絕人之路,嘉靖皇帝他來了,他還發動了大禮議。

  所以在嘉靖初年,仇鸞也是找到了財富密碼的人,通過支持大禮議地位迅速躥升。

  從一個什麽不是的空頭侯爵,不到三十歲就當上了總兵官,前幾年出鎮兩廣鍍金去了。

  現在仇鸞也不過三十出頭而已,看起來還能活躍二十年沒問題。。

  除了三個二十多歲的國公,仇鸞在京城勳貴的“年輕一代”裏,算是非常醒目的人物了,所以非常自傲。

  不然也不會因為美人不理自己,就要蠻橫動粗的事情,隻是沒想到遇到了更蠻的。

  徐妙璟找人打聽了一圈,才打聽到鹹寧侯的府邸。沒法子,京城侯爵伯爵實在太多了。

  再充當不速之客登門時,已經臨近黃昏了。

  “這就是我姐夫秦德威的原話,還請仇侯爺三思。”徐妙璟傳完話後總結說。

  仇鸞有點驚詫,原本以為馮恩會去找大學士夏言求助,到時他或許可以與夏言交換點利益。

  沒想到跳出來架梁子的是翰林院的秦學士,一個沒實權的侍讀學士,對他仇鸞有什麽用啊?

  想到這裏,仇鸞便傲然的答道:“想讓我與馮恩講和,秦學士的麵子還不夠。”

  徐妙璟繼續傳達秦德威的意思:“我姐夫還說,若侯爺不服,就按著京城老規矩,出來擺擺龍門陣,不然就幹脆的認錯。”

  仇鸞差點氣得破防,上次是他一不留神、猝不及防、毫無準備的被馮恩打了。

  居然還要自己向馮恩認錯,簡直豈有此理!

  “行!那就見個麵, 請人評評理!”仇鸞一口答應了,“別說我欺負人, 規矩你應該懂, 三天後顯靈宮外麵大街上見!”

  顯靈宮外麵大街的對麵,就是西院胡同。仇鸞在這裏丟掉的麵子, 就要在這裏找回來。

  徐妙璟就如此回話了,然後就對秦德威科普道:“這樣的講理,說白了最大規矩就是家奴動手群毆,但家奴不能打任何一方的主人。”

  所以, 就算被告到朝廷,也是家奴互毆, 主人無辜。

  男人到死是少年, 秦德威忽然有點期待, 腦中響起了亂世巨星的配樂。

  徐妙璟很積極的說:“姐夫你這邊人手太少了, 要不要我去借人?多找人湊一湊也許能湊出幾十個家奴來。”

  秦德威否決了:“你去借人, 能借得過鹹寧侯?而且又有幾個人, 敢為了你得罪鹹寧侯?”

  徐妙璟習慣性的問道:“那怎麽辦?”

  秦德威淡定的說:“智慧,講理要靠智慧!隻會動粗打打殺殺是沒前途的!”

  此後三日, 鹹寧侯仇鸞大灑英雄帖,聲稱要與秦狀元打擂台講理。

  倒也引起了不少勳貴的積極回應, 其中份量最重的人就是英國公張溶。

  畢竟是個上升勢頭十分明顯的武官, 仇鸞的麵子還是有幾分的。

  眾人湊了湊人頭, 很有經驗的決定先帶一百五十個家奴去現場,應該足夠用了。

  打聽過了, 那秦德威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動作,根本拉不來多少人。

  而且眾人發過話, 誰家敢幫助秦德威出人手,誰就是勳貴圈子的叛徒!

  紈絝們的紛紛擾擾, 並沒有影響到朝政的運轉。

  東廠奉命調查兩淮鹽商與江北官員的關係,經過月餘的艱苦調查,終於將一份調查結果呈交給了嘉靖皇帝。

  調查結果中, 點明了一些江北籍官員與鹽商關係匪淺,有佐證的那種。

  但皇帝最關注的蔡昂蔡學士,經過調查後,發現他與鹽商居然沒有絲毫關聯。

  這個結果讓嘉靖皇帝非常意外,他原本已經認定,蔡昂會與兩淮鹽商有點不清不楚的關係,沒想到蔡昂居然如此清白。

  其實這個時候, 嘉靖皇帝已經下定決心改製,恢複鹽業中法了。

  叔父孝宗皇帝做錯的事情, 他朱厚璁要糾正回來!

  但嘉靖皇帝卻又是一個十分講究“權術”的人,他原本想著,以蔡昂勾結鹽商為突破口, 一邊殺雞駭猴,一邊推動鹽法改製。

  但蔡昂居然做人清清白白,就不好拿來當突破口了。

  嘉靖皇帝隻能暗罵一句, 這蔡昂腦子有毛病嗎?

  他與兩淮鹽商一文錢利益關係都沒有,為什麽還那麽積極的跳出來充當反對派?

  嘉靖皇帝繼續考慮著,並跳過蔡昂這段,看了幾個名字後,卻又看到了曾銑這個名字。

  本來日理萬機的嘉靖皇帝未必能記得這個名字,但東廠奏報裏很貼心的注釋了,此人乃是嘉靖十四年平息遼東兵變功臣,秦德威之繼父。

  其一,曾銑父親在揚州行商時,為鹽商馬家分銷淮鹽十萬斤。

  其二,曾銑在遼東當巡按時,遼東試行開中法,馬家曾經向廣寧倉輸糧換取鹽引勘合。

  其中有沒有違規,東廠沒時間調查細致,隻是把事情簡單羅列了一下。

  嘉靖皇帝疑心頓起,他並不是對曾銑產生了懷疑,而是對秦太監產生了懷疑。

  曾銑這些事情表麵上並無違規,也沒有任何違規證據,嘉靖皇帝不覺得有什麽。

  但秦太監還特意將曾銑羅列進去,看起來很像是挾私報複,而且還是想在皇帝這裏耍小聰明,給曾銑上眼藥?

  如果沒記錯的話,秦太監弟弟當年折在聊城,當時知縣就是曾銑。

  嘉靖皇帝抬起頭,逼視著侍立的秦太監,很誅心的質問:

  “你為何會想,著重查曾銑?竟然連曾銑父親做過什麽都查訪到了!”

  秦太監恭恭敬敬的說:“鹽法改製是有秦德威所倡議,所以臣認為,必須要重點清查秦德威身邊的人。

  這曾銑身為秦德威繼父,理當被細查。而且無論結果如何,皆應羅列出來,以供陛下參考。”

  嘉靖皇帝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