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奏章裏的玄機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2-02-28 22:17      字數:2766
  迎著眾人震撼的目光,桑禦史感到,現在就是自己人生的最高光時刻。

  從頭到尾操縱廷推,幾句話就決定了尚書人選!

  他甚至產生了自己猶如宰相般的幻覺,可惜理智告訴他,自己隻是一個代理人而已。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如果躲避霍韜的政治追殺了。

  夢醒時分,如此令人惆悵啊。

  本次廷推漸漸進入尾聲,至於又剩下的吏部左侍郎,推舉出了一個叫黃宗明的,議禮派裏最低調的一個。

  當年的站隊皇帝的大禮議文官功臣有:張璁、桂萼、方獻夫、席書、霍韜、黃宗明等。

  如今張璁、方獻夫隱退,桂萼、席書逝世,朝廷裏隻剩了霍韜、黃宗明。

  當然,嘉靖皇帝現在權威已經樹立,也不需要議禮派幫自己吵架了。

  議禮派這個名詞將會漸漸從政壇消失,曆史總是要向前發展的。

  廷推到此全部結束,結果如下:

  推舉戶部尚書許讚為吏部尚書,推舉原河漕總督王以旂為戶部尚書,推舉原南京禮部尚書嚴嵩為禮部尚書,推舉吏部左侍郎周用為南京禮部尚書,推舉禮部右侍郎黃宗明為吏部左侍郎。

  下一階段就是將廷推結果上奏給嘉靖皇帝,那就不是普通大臣所能影響的了。

  還是那句話,隻要不是特別讓皇帝礙眼厭煩的人,一般都沒事,反正在皇帝眼裏都是工具。

  現在所有人更好奇的是,桑禦史拿出的那封奏疏,裏麵到底是什麽內容?

  為什麽霍韜和張瓚兩個大佬看完後,就果斷一起退讓了?

  可惜桑禦史諱莫如深,什麽也不肯說,眾人縱然心癢也無奈,總不能逼著桑禦史破壞政治道德。

  當然也有像王廷相這樣,根本不屑於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找桑禦史,直接找背後主謀秦德威不是更明白嗎?

  在今日,午後徐妙璿去看弟弟和弟媳了,秦德威也趕緊出門。

  他計劃下午去顯靈宮偏院,找陶仙姑學習一下宗教文化知識,以備將來與皇帝對答時使用,然後晚上去王師叔家裏蹭個飯。

  孰料剛走出大門,就被王廷相堵住了。

  堂堂一個尚書居然親自跑過來?秦德威詫異的問:“老前輩也想與我順路走一走?”

  王廷相歎道:“老夫覺得,你我可能產生了一些隔閡,需要進行一次深入坦誠的交流。”

  秦德威無語,王廷相是挺穩重的一個人,怎麽也開始抽風?

  兩人來到穿堂客廳,秦德威指揮仆役上茶,然後又問道:“老前輩有什麽想不開的?說出來讓晚輩我開......開解一二。”

  王廷相就回答說:“今日上午這場廷推,你本可以拜托老夫多說幾句話,不比那桑禦史更有力?

  還有那什麽奏疏,老夫也是可以代勞的,又何必麻煩別人?還是你開始與老夫見外了?”

  雖然不是很懂王老前輩此時的心理狀態,秦德威還是解釋說:“那奏疏,真不適合由老前輩出麵拿出來。要是你出了麵,那就是大事了!”

  “那裏麵到底寫了什麽?”王廷相立刻就問。

  秦德威顧左右而言他的笑道:“也沒什麽,甚至可能就是過了今天就沒用的東西,老前輩管它作甚!不妨再與我說說這個廷推的事情!”

  王廷相很唏噓的說:“果然是見外了,生分了,居然都不與老夫共享機密了。

  想嘉靖十二年時,你初到京師,舉目無靠啊!無事不讓老夫預知,無計不與老夫密商。

  現如今,你這翅膀硬了,名標詞林,位列華選,已經不需老夫扶持了......”

  秦德威:“......”

  為何這語氣和格式有點耳熟?跟誰學的?

  最終秦德威忍無可忍,隻好揭開了謎底:“那奏疏裏真沒有什麽,就是彈劾武定侯郭勳!”

  嗯?這個答案讓王廷相完全沒有想到,一個彈劾武定侯郭勳的奏章,為何能嚇退霍韜?

  秦德威提醒說:“不是彈劾奏章本身下退了霍韜,而是拉著霍韜和張瓚一起簽字這個行為,嚇退了他們!”

  換成普通人,聽到這裏也未必能理解,但王廷相心細,立刻就反應過來了。

  “他們兩個都不敢在奏疏上聯名?”王廷相皺眉想了想,就發現了關鍵:“他們兩個都不願意彈劾郭勳?那麽郭勳與他們兩個......那問題可真就大了!”

  說起武定侯郭勳,當初也是靠大禮議起家,因為堅決支持皇帝而極度受寵,嘉靖朝前二十年的第一武臣。

  如今也是個炙手可熱的人物,實權未必比部院大臣小,堪稱近幾十年來最有權勢的武臣。

  後世有這麽一句評價,在大明中期,郭勳是唯一一個能以武臣身份,幹涉文官政務的人。

  另外,郭勳郭侯爺還組織編寫了《大明英烈傳》,特別美化突出了他的祖先郭英......

  話說回來,雖然別人未必清楚,但秦德威卻知道,張瓚去年能當兵部尚書,全靠郭勳疏通了嘉靖皇帝。

  其後在王師叔的考察問題上,秦德威又非常敏感的察覺到了兵部與都察院的聯動,這裏麵細思極恐。

  又在第一次廷推上,秦德威這樣有心人就能注意到,張瓚確實是根據霍韜意圖發言。

  到此秦德威基本可以確定,兵部張瓚真的在配合霍韜,推斷起來必定是武定侯郭勳居中協調指揮。

  至於郭勳和霍韜,那當然是有大禮議戰友的交情了。

  所以桑禦史拋出彈劾郭勳的奏疏後,霍韜和張瓚怎麽可能在奏疏上聯名簽字?

  如果霍韜當時不主動退出,桑禦史可以公開奏疏內容,捅出霍韜、張瓚不敢彈劾郭勳的事實!

  然後宣揚他們兩個人都受郭勳指揮,不管這是不是事實,說出去就有效果!

  郭勳是武定侯,是武勳武臣,先想想這個身份。

  再想想如果讓文官們知道,一個武勳企圖借著霍韜操縱吏部尚書推選,還已經控製了一個兵部尚書,霍韜當場會是什麽結果?

  在別人眼裏,兵部張瓚確實一直在附和霍韜啊,太實錘了!

  所以這個奏疏在群情洶洶的廷推上,在最敏感的關鍵時刻,可以狙擊霍韜,讓霍韜放棄和退讓。

  王廷相弄明白這裏麵彎彎繞繞後,長長的歎了口氣。自己是不是已經老了,還是新一代年輕人太陰險了?

  你秦德威怎麽就能想到,用郭勳這檔子沒實證“莫須有”的事,去恐嚇霍韜和張瓚的?

  就一個推選撕逼的事情,被你秦德威整得一環套一環,雲山霧罩誰也看不懂,別人還能有廟堂遊戲體驗嗎?

  秦德威則很想表示,你老王也別說別人陰險,未來飛揚跋扈的郭勳還不是被你們陰死的?

  嘉靖朝因為皇帝奇葩,所以導致奇葩人物也特別多,郭勳也算是其中一個。

  此人自恃君恩,以武臣身份不停幹涉政務,插手文官的事情,也算是空前絕後了。

  想到這裏,秦德威不由得又是一番感慨。

  人啊總是貪心不足,在此敬你郭侯爺是條漢子,居然敢與進入巔峰期的文官集團搶飯吃。

  難怪五六年後,王廷相疑似坑了一把郭勳,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似的,送了郭勳進天牢。

  接著夏首輔不惜觸怒嘉靖皇帝,也要在牢裏下黑手弄死郭侯爺,然後夏首輔又被嚴嵩抄了後路......

  由此可見,文官們對郭勳是多麽厭惡。

  秦德威繼續解釋:“所以呢,並不是與你老人家見外,實在是你身份高,不適合拿著這樣奏疏衝在一線。

  禦史彈劾郭勳那是日常撕逼,你王尚書要彈劾郭勳、威逼霍韜張瓚,那就是大規模黨爭了!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保我師叔上位,所以就不要節外生枝,再弄什麽黨爭了!

  再說了,禦史是幹什麽的?不就是衝在最前線的炮灰嗎!

  禦史這樣一個七品官,丟了也不心疼。您這樣的正二品可不一樣,不能輕舉妄動。

  還有,這個事已經過去,就不要外傳了,老前輩你自己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