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五年定遼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2-02-28 22:16      字數:2320
  秦德威被帶到議事大堂外麵,朝裏麵瞅了瞅,雖然大都不認識,但隻看外形和服色也能辨別出各人身份。

  一個沒胡子的是太監,一個高階老武官必定是總兵,還有一個中年武官應該是廣寧衛指揮使了。

  讓秦德威稍稍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居然一直是地位最低的指揮使在說話,太監和總兵官都一聲不吭。

  以秦德威的精明,稍微想想就理解了,肯定是總兵和太監懶得摻乎這破事,畢竟廣寧衛和遼東巡撫惹出來的亂子,責任歸屬十分明確。

  而袁指揮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是想平事也好,還是甩鍋也好,亦或趁機立功升官也好,不賣力氣不行。

  座位最靠外的馮經曆看到大堂門外燈籠下的人影,就對秦德威招了招手,示意秦德威進來。

  但秦德威卻沒動,反而對馮經曆招了招手,示意馮經曆出來。

  這讓馮經曆很詫異,你秦德威居然不想進來裝逼?那你來廣寧衛衙署作甚?

  按照馮經曆的認知,秦德威此刻應該是滿腹怨氣,進來把人都罵一遍才對。

  反正你是狀元翰林,你爹是巡按禦史,你罵完了,別人也不能把你怎麽樣。

  於是馮經曆疑惑的起身走出去,又細細打量了幾眼秦德威,此子除了換身粗布衣服之外,竟然不像吃過苦頭。

  “你怎麽不進去?”馮經曆好奇的問。

  秦德威風致高標的答話說:“作為一個翰苑詞臣,我不便參與你們這些地方上的......”

  馮經曆輕喝一聲:“你等等!”

  然後他回身到廊下,抽出一根陳列在裝飾架上的齊眉棍,握在手裏又重新站在秦德威麵前。

  畢竟是武備衙門,有點這種陳列也正常。

  秦德威退了一步,“你這是幹什麽?”

  馮經曆一邊掂量著適應棍子輕重,一邊很沉穩的答道:“不要多想,隻是防身而已,畢竟最近不平靜。”

  秦德威:“......”

  “你繼續說吧。”馮經曆示意。

  秦德威便簡潔明了的說:“你那個廣寧衛經曆司印,借給我用兩天。”

  馮經曆大怒,你秦德威能不能尊重別人一點?

  在江寧縣時,你秦德威把持大印不撒手,現在自己都貶到邊鎮軍衛了,你秦德威又追過來索要官印!

  一個翰林官搶雜官的官印,還有沒有人性了?

  秦德威感覺馮經曆手裏的棍子有點危險,立刻接著說:“有功勞算你一份!”

  “好的,現在要嗎?”馮經曆放下了棍子。

  秦德威想了想說:“今晚用不到,等明天再拿吧。”

  馮經曆還是不太理解,指著議事大堂裏說:“你是不是想趁亂立功?那你為什麽不進去參與?”

  馮恩的意思就是,廣寧城最大的三個頭目,甚至全遼東最大的四個頭目(巡撫、巡按、太監、總兵)中的兩個,都在裏麵。

  沒有這三人支持,在廣寧城什麽也幹不了,如果真想立功出風頭,無法繞開這三人。

  馮經曆又露骨的提醒說:“就算你不插手,袁指揮估計也能把事情擺平了。”

  “切!”秦德威不屑一顧的望了眼大堂裏的袁指揮。

  他現在已經回味過來了,上午鬧兵變時,這廝身為惹出亂子的廣寧衛指揮使,竟然翻牆走人,跑的比自己還快!

  這就導致亂兵抓不到目標指揮使,才會順手拿自己充數了。

  但也犯不上自己動手,回頭去咱後爹那裏告一狀就行了!

  然後秦德威又意氣風發的對馮經曆說:“你格局小了啊,我這樣的翰苑詞臣與你們地方上的......你放下棍子!

  我的意思是,要有高站位的意識,統籌全局的眼光!

  所以具體事務我就不插手了,重心放在為朝廷出謀劃策,做好頂層設計,謀劃整個遼東的百年大計。”

  馮經曆忍不住吐槽說:“當年你自己說過,從來就沒有百年不變的大計,更沒有萬世不移的章法。”

  秦德威點點頭:“即便沒有百年,能管用幾十年也可以了。

  遇到問題有治標和治本的區別,治標這種小事就交給你們地方了,治本大計還是我來吧,待我給朝廷策劃一個五年定遼!”

  馮經曆縱然有對秦某人有盲信心理,這時也覺得玄而又玄。你秦德威縱然有主政一個縣的經驗,但這遼東可是一個省級單位啊!

  算了算了,不管了,朝廷畢竟還有一幹重臣,還能任由你秦德威胡來。

  臨走前秦德威又說:“先不要對袁指揮這些人泄露我身份,你仍然說我是一個同鄉故舊就行了!”

  馮經曆不明白:“為什麽?我正想稟報上去,加派兵丁保護你。”

  秦德威答道:“我這人心善,見不得別人來跪舔我!”

  這次兵變指不定裏麵還有多少破事,接觸太多容易把自己拖下水。

  馮經曆恍然大悟,猜測到秦德威不願意接觸袁指揮。

  如此秦德威回到廣寧驛休息,次日秦德威也不出門,就在屋裏奮筆疾書,洋洋灑灑寫了篇《五年定遼長治久安疏》。

  先是習慣性闡述了一遍雖然祖宗法度聖明,皇上求治心切,但大臣都是廢物,導致祖宗法度崩壞,皇上不得不求因此變。

  隨即指出了當前的國內形勢,什麽人口滋生啊,什麽商品經濟大發展啊,舊框架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

  然後具體到遼東,向朝廷提議了核心兩點政策,一是在遼東清理田畝數目,試行混合一條鞭法。

  廢除徭役力差,全部按畝數折合成銀錢或者糧食,具體請戶部拿方案。

  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去軍戶被徭役拖累的重擔,變相逼迫占田豪勢吐出點利益,稍微可以均平賦役。

  二是在遼東嚐試推行募兵製,兵源不拘於軍戶,以這次出現兵變的廣寧、遼陽為試點,小步前進。

  如果可行,用五年到十年時間推行到遼東全境,具體請兵部拿方案。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提高軍兵專業化水平和軍兵作戰意誌,同時減緩軍戶的負擔。

  兩點核心政策之外,秦狀元又創造性的提出一個概念叫配套措施。

  一是因為遼東邊鎮特殊性,實行糧食統購統銷製度,請增設一名戶部管糧郎中,專門駐守遼東。

  以此防止一條鞭法和募兵製後,導致糧價波動邊鎮不穩。

  二是請廢除弘治朝尚書葉淇新鹽法,恢複舊開中法,隻能通過向邊鎮輸送物資換取鹽引。

  如不行,請在遼東單獨試行,專撥十萬鹽引在遼東恢複開中法。以此維護邊鎮物資充足,刺激邊鎮經濟發展。

  如果朝廷還是拿不出來,皇上也別矜持了,請殺張延齡那垃圾,將張家把持的餘鹽入官用在遼東,也算廢物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