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這事沒完!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1-10-21 20:45      字數:2177
  秦德威在王廷相這裏打聽完消息,臨走前,又有辦事禦史從六科回來,取回了今日下發都察院的詔旨,呈給王廷相看。

  其中就有關於馮行可上書的內批,果然如同曆史上一樣是“不許”。

  都在預料之中,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繼續組織馮行可賣慘了,進入長期化常態化的階段,然後就是等待馮恩廷鞫。

  大明司法判決文書一般有好幾份,一份給被告,一份給原告,一份存檔,一份張貼公示,還要給上司一份。

  刑部禮送秦德威出去後,就派了個小吏跑腿,將另一份判決文書送到了吏部去。

  至於被毆打的當事人李開先,此事正在與唐順之聊天。

  這位在後世網文中很著名的工具人唐順之,在嘉靖八才子組合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王慎中。

  現在唐順之官職是吏部稽勳司主事,與李開先同在吏部,串個門很方便。

  “我聽說了昨日的事情。”唐順之直言不諱的說:“這樣做很不合適。”

  但李開先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麽:“前段時間,遵岩老弟遇到秦德威時,此人說了很多不中聽的話。

  於是最近就有些眼紅小人,拿秦德威那些話來攻擊我們。

  說我們都是大言無當、沽名釣譽、屍位素餐之輩,連一個南京來的小秀才都知道,甚至連小秀才都不如。

  現在這種狀況,如果不收拾此人,我們又如何抬得起頭?”

  其實被罵就被罵吧,偏偏在遷轉的關鍵時刻,被指責不稱職,對基本業務一竅不通,這就很難受了。

  唐順之又道:“當前本來就是樹大招風的情況,有幾句閑言碎語不算什麽,沒必要斤斤計較、多此一舉。”

  李開先歎口氣,很無奈的說:“主要是遵岩老弟當時表現實在不佳,實在有點顏麵無光。

  如果我們不想點辦法補救,把這個人以及他說過的話壓製下去,就總會有人拿秦德威來譏諷我們。

  隻要傳了出去,秦德威惱羞成怒動手打八才子的人,特別還是因為文壇之事,那秦德威貶低我們的話也就不足為論了。”

  唐順之搖搖頭,對李開先這些小伎倆不以為然。

  而李開先也對唐順之的態度有些不滿:“我挨這兩巴掌,都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維護我們嘉靖八才子!

  當前是個什麽情況你也知道,我們必須極盡全力,不能有任何疏忽!”

  正在這時,刑部的判決文書送了過來。李開先拿到判決文書,掃了幾眼後,登時就被氣炸了!

  這大明還有沒有王法了?普通人打官員,隻聽過袒護官員的,沒聽過袒護普通人的!

  賠湯藥費?罰七石米?轉發南直隸提學官訓誡?

  就這?他一個吏部考功司主事、嘉靖八才子的體麵就值這些?

  更讓李開先吐血的是,判決書上居然還寫明,因“曾銑與霍韜麥祥衝突”之事。

  誰看到了這句話,也會理解成李開先是為了霍韜麥祥,語言涉及曾銑,才與秦德威起了糾紛!

  李開先出離憤怒了,刑部憑什麽不聽自己編的陳情?憑什麽不從重處分秦德威?

  如此冤案,居然出現在一位官員身上,連吏部主事都得不到司法公正,這大明簡直藥丸!

  唐順之好奇的看完判決文書,很是無語,正所謂,玩火者必自焚。

  滿心思都是操弄政治的人,終究總會被政治所操弄啊,隻是早點晚點的區別。

  李開先為什麽就是不明白這點?難道因為他在吏部要害位置呆的久了,每日裏經手考核天下官員,自我意識就漸漸膨脹了?

  但考核天下官員權力是屬於吏部的,並不是屬於某個人的能力啊。

  李開先拍案怒道:“刑部如此判決,必定是王廷相在其中弄權!

  他們三法司之間事務多有往來,肯定是王廷相幹涉司法!這事沒完!”

  唐順之又感到,李開先最近有點走火入魔了,或許是因為受到“入翰林”之事的刺激,但也不好繼續勸。

  隻能說:“今晚小酌幾杯,消愁解悶去。”

  然後李開先並沒有答應邀請,到了夜間時,李開先微服出行,悄悄來到了大學士翟鑾府邸。

  當今有四個內閣大學士,在嘉靖朝前期算是數目最多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也就兩三個,偶爾還有一個的時候。

  執政模式就是強勢首輔張孚敬,再加三個混子方獻夫、李時、翟鑾。

  三個混子大學士的主要職責,大概就是在張孚敬被嘉靖皇帝撒氣撤職時,暫時接替一下工作。

  然後等過兩月嘉靖皇帝氣消了,張孚敬就又回來了,大家該幹什麽還幹什麽。

  史稱“上意喜怒難測”,張孚敬三落三起......

  至於三混子之一的翟鑾大學士,嘉靖六年就入了閣,老大學士了,但在內閣位次最後......

  比嘉靖十年入閣的李時、嘉靖十一年入閣的方獻夫還靠後。別問原因,問就是翟大學士為人謙讓。

  其實翟大學士不是沒有夢想,怎奈同時代強人太多。

  當然對於李開先這樣的人來說,就算是排名最末的大學士,那也是能抱的大腿。

  李開先把自己的遭遇向翟大學士匯報了一下,然後就問道:“晚輩應當如何?”

  翟大學士祖籍山東,李開先也是山東人,攀攀關係自稱一聲晚輩。

  翟鑾皺眉想了想,“刑部案件都會送大理寺複核,我囑咐大理寺駁回重審。”

  “就怕刑部再審又是如此。”李開先提醒說。

  翟鑾解釋了一句:“我的意思是,駁到都察院去重審。”

  李開先立刻奉承道:“閣老如此甚妙!”

  如果別的衙門審,王廷相背地裏做點什麽還無所謂,別人關注點也不在王廷相身上。

  但如果都察院來審,眾目睽睽看著,如果還敢胡亂判決偏袒秦德威,就可以窮追王廷相瀆職!

  翟鑾歎道:“你不知道,秦德威背後還有夏言!所以關鍵不在於王廷相,而在於夏言。

  若是能借著此案,把夏言牽扯出來,就更妙了。”

  想想就知道,如果政治盟友王廷相扛不住時,夏言肯定要出手。

  對混子大學士來說,最大的威脅不在內閣裏麵,而在於外部。

  萬一哪天皇上想夏言入閣,但內閣人數又太多怎麽辦?那麽換掉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