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莫須有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1-07-23 23:08      字數:5654
  秦德威沒想到,自己才離開沒幾日,與前同事們的散夥飯還沒吃呢,就又重新來到了會同館。邁進會同館大門,頗有一種“前度劉郎今又來”的感慨。

  ??他被雜役領到一處明堂,等了一會兒,就看到王大司馬從後麵走了進來,

  ??大司馬身旁還有三個人。其中一個是顧老先生,另外兩個不認識。秦德威猜測,估計是南京刑部和都察院的堂官。

  ??這個陣容就很全了,欽差、法司、地方官紳一應俱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眾人紛紛落坐,唯有小學生罰站。

  ??所有人幾乎都到齊了,唯獨另一個被召請過堂的江府尹沒有出現,又等了一刻鍾還是不見人。

  ??秦德威閑著也是閑著,忍不住就開始挑撥:“王大司馬啊,這江京兆很藐視你這欽差啊。不到您怎麽想的,換成我絕對不能忍啊。”

  ??王廷相冷哼一聲,“換成你?換成你來當欽差?你是不是想很久了?”

  ??此時有個府衙書吏過來,說事代替江府尹傳話的。

  ??“我家老爺說,他身為京兆尹,代天子治理王畿,體麵貴重,絕不肯受辱於刀筆吏!請大司馬自行判斷,若有罪在身,恭等天罰就是了。”

  ??有經驗的人一聽就明白了,江府尹估計是覺得自己很難解脫,幹脆就不來了,免得還要被某“刀筆吏”羞辱一次,反正最後都是由天子定奪。

  ??顧老先生不禁驚詫莫名,江府尹還真做了點虧心事?到底是怎麽悄無聲息的讓小學生抓住的?怎麽一點風聲都沒有?

  ??至於秦姓“刀筆吏”也是稍微有點吃驚,沒想到這江府尹還挺有個性,很有點願賭服輸的光棍氣質。

  ??王大司馬則陷入了沉思,江府尹不來過堂,今天程序應該怎麽走?

  ??這時法司二大佬之一,看胸前補子大概是都察院的那位站了起來,對王廷相拱了拱手說:“既然京兆尹不來,那本官也沒必要陪著坐聽了,且先告辭。”

  ??於是又走了一個,別人都是打醬油的無所謂,但王廷相無論如何,也必須要弄出一個審理結果上奏。

  ??於是王廷相就拍案道:“京兆尹不來便罷,我等先開始吧!秦德威上前來陳情!”

  ??秦德威上前幾步,站在了正中公案的前方,刑部那位老堂官坐在公案左方,顧老先生坐在了公案右方。

  ??秦德威吭哧了好一會兒,也沒能開始陳述。

  ??王廷相和顧璘這些熟人都很奇怪,向來伶牙俐齒的小學生今天是怎麽了?為何連話都說不出來?

  ??秦德威苦笑幾聲,無奈道:“在下......居然不知道怎麽說啊。”

  ??王廷相喝道:“法紀嚴明之地,不許作怪生事!”

  ??秦德威叫屈道:“老大人明鑒,絕非故意作怪!實在是在下慣於與人口舌爭鋒、激烈互辯,不太能適應這般在公堂上安安靜靜,單獨自行說話的方式。”

  ??王廷相:“......”

  ??你這意思就是習慣了在公堂上與人用吵架方式交流?讓你自己說單口的居然還不適應?

  ??秦德威滿懷期待的看向顧老先生:“要不然,東橋老先生你來替江府尹說話,與在下辯駁?”

  ??顧璘:“......”

  ??你這小學生踏馬的分不清敵我了?老夫今天作為地方鄉紳列席,是站在你這邊的!

  ??另一邊的刑部老堂官“哈哈”笑道:“有趣有趣!那就讓老夫來質問你。”

  ??王廷相怕秦德威冒犯貴官,就介紹了一下:“此乃南都周大司寇!“

  ??秦德威了然,原來是南京刑部的周尚書,便有行了個禮。

  ??周尚書放過知縣,坐鎮過大理寺,又升至南京刑部尚書,審案業務很嫻熟,張口質詢道:

  ??“秦德威!你不過一縣衙刀筆,膽敢窺伺京兆府尹,預謀羅織上官,究竟是何居心!”

  ??對的,就是這樣,有內味了!秦德威瞬間找到了感覺,立刻反駁道:“並非是在下窺伺上官,而是為求自保不得不多加探聽消息!

  ??當初府衙二公子江存義橫行不法,與在下結了深仇,在府試時又被其蓄意構陷!

  ??惹到如此強仇,在下怎能不日夜憂慮、小心提防,為圖自保,不得不對京兆尹倍加關注,查探到一些線索也是應有之義!

  ??話又說回來,先有江府尹立身不正,然後才有在下可趁之機!這個因果不可倒置!”

  ??周尚書:“......”

  ??本官隻說了一段,你瞬間就噴回四段?

  ??然而不隻四段,因為秦德威還在繼續說:“在下正當因為得罪上官而滿懷憂懼時,又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京兆尹既手握王畿地麵,又是位列廟堂朝臣,權柄不可謂不重,甚至一般的侍郎也比不上!

  ??看看那胡侍郎就知道,能把在下逼成什麽樣!可江府尹為何始終隱忍不發,從未直接對在下出手過,偶有動作也是跟著別人敲邊鼓!”

  ??眾人不僅陷入了深思,江府尹確實小心謹慎的有點過頭了,甚至到了低調的地步。

  ??秦德威不等別人想出來,先披露了自己的考慮結果:“在下想來想去,便有一個大膽的猜測!江府尹很在乎他那個鄉試提調官差事!

  ??所以他不願意節外生枝,生怕會影響到自己的鄉試差遣!這點從他放棄主持府試時,就可以看出來,稱得上不惜代價的保住鄉試提調官位置。”

  ??今天立誌當反方周尚書感覺終於抓住了小學生的錯謬之處,開口斥道:“一派胡言!一個鄉試提調官位置而已,沒了就沒了,完全不影響官位!

  ??在一個三品大員心裏,對鄉試提調官這樣的差遣,怎麽可能在乎到如此地步!

  ??就為了保住一個雞肋差事,便對你這樣刀筆吏各種忍讓,是你做夢做多了,還是胡編亂造的才子佳人話本看多了?”

  ??秦德威點點頭道:“老大人言之有理,在下也想不通,想來想去,又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江府尹想在鄉試上做點事情,比如舞弊,所以他才會如此在乎鄉試提調官位置!”

  ??聽小學生左一個猜測,右一個猜測,周尚書忍不住就諷刺說:“所以說到現在,都是你憑空臆想的?你就打算拿著臆想充當呈堂證供,控告江府尹?”

  ??“有句話道是,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秦德威想也不想的反駁道:“想到這裏時,在下又多出一個猜測!

  ??以江府尹如此小心謹慎的性格,居然想幹舞弊這麽大膽出格的事情,那答案隻有一個!

  ??肯定是想幫助他的近親舞弊,所以他才十分不得已,所以才會極其在乎鄉試差遣!若沒了鄉試差遣,拿什麽去幫人?”

  ??見周尚書要說什麽,秦德威連忙道:“老大人不用問,在下當時也想到了一個疑惑!江府尹是浙江人,哪來的近親會在南直隸參加鄉試?

  ??想到這裏時,在下也百思不得其解,純粹的猜測推演也就陷入死胡同,進行不下去了。

  ??然後在下就隻能把這些猜測壓在心底,讓它永遠不為人知就好了,誰還能沒點胡思亂想、放飛自我的時候?”

  ??周尚書質疑說:“你說了許多,隻憑這些猜測,就敢給京兆尹定罪?前代的莫須有也不過如從了!”

  ??“旁證都在後麵!”秦德威便繼續說:“後來在下在會同館做書手,借著一個機會得知了府衙內部很多情報,當然這是工作需要,不算假公濟私!”

  ??欽差大司馬王廷相聽到這裏時,突然想起了保留官職戴罪察看、被發至蘇州督造金磚的華通判。

  ??還說不是假公濟私,真就是欲蓋彌彰!王廷相敢斷定,秦德威當時必然從華通判的這裏搞了很多關於府尹的信息情報!

  ??秦德威繼續說出自己想到的疑點:“於是在下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江府尹家隻有二公子張揚跋扈,也從來沒人見過大公子!

  ??隻是江家上下都說,大公子在浙江老家讀書。於是在下還是很奇怪,疑點實在太多了。

  ??比如,江府尹全家都住在官舍裏,為何不接了長子過來同住?

  ??又比如,江二公子如此活躍,熱衷於結交本地人脈,但為什麽不讓大公子出麵?按道理說,大公子結交了人脈後,對江家更為有利吧?

  ??還有就是,江府尹上任也快三年了,為什麽從來不見大公子來看望父親?浙江距離南京又不算遠,大部分路途還是水路。

  ??甚至逢年過節也沒見這位大公子露麵過,這是不是太過於不孝了?”

  ??周尚書不耐煩地說:“又是猜測,又是疑點,照我看來全是以小人之心妄加揣測他人,然後捕風捉影之談!斷然不可采納!”

  ??秦德威毫不介意的說:“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點想象力,將猜測和疑點結合起來!

  ??人才與天才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這種想象力!隻有具備這種想象力,才能推動事情實現化繭成蝶的突破!

  ??在下的推斷就是,江府尹協助舞弊的對象莫非就是江家這位大公子?隻有如此,才能解釋江府尹為何小心謹慎到了過頭的地步!

  ??那麽新的問題就來了,江家大公子戶籍是浙江的,怎麽才能參加南直隸鄉試,接受自家父親的照應幫助?這個答案就很好想到,唯一的辦法就是冒籍!”

  ??堂上三人齊齊震動了一下,這裏才算進入今天審問的正題!

  ??“在下也曾經請人去浙江打探過,那邊人說,江家這位大公子過繼給了宗族裏其他房絕戶,然後這兩年在外遊學去了,並不在老家。

  ??所以在下就更納悶了,連續幾年又不在老家出現,又不在南京父親這裏出現,是不是太奇怪了些?冒籍可能性就越來越大了。”

  ??聽到這裏,王大司馬不禁又想起了那位保留官職、待罪察看,被發至蘇州督造金磚的華通判。

  ??嗯,蘇州和浙江很近,往南再走一段路就進入浙江境內了。

  ??說到此處,秦德威亮出了最後一點:“恰好在下在兩個縣衙都有點能力,查過本科鄉試一百幾十人的舉子名單,裏麵還真有姓江的人。

  ??然後私下裏打聽過,還真是巧了,這個叫江瓚的人並非世代居住本地,似乎是近年落籍的。

  ??然後在下就去架閣庫裏花費時間翻檢舊檔籍冊,終於翻出了最原始的落籍底檔,這個江瓚原籍居然與江府尹同一個縣,同一個鄉裏!”

  ??秦德威等消化完信息,又說出了自己的結論:“不知道諸公信不信這是巧合,反正我是不信的!

  ??江府尹到南京城上任,然後這個江瓚就移民過來落了籍,還與府尹來自同縣同鄉,還都姓江。

  ??然後江府尹大公子被過繼給了絕戶,然後這個江瓚就有一個父母雙亡、投靠親戚的借口來移民。

  ??去浙江那邊打聽時,也大致了解了一下江大公子的長相,與這個江瓚居然也非常吻合。

  ??雖然在下沒有最直接的實證,但如此多巧合匯總起來,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公堂裏鴉雀無聲,王大司馬、周大司寇、顧老先生一起瞠目結舌,被震撼的無以複加,像是活見鬼了一樣。

  ??他們原以為小學生敢來指控江府尹,必定有過硬的實證。

  ??估計小學生身上主角光環發作了,有天降奇運,誤打誤撞就得到江府尹罪行的鐵證;

  ??或者大街上隨便就救了個人,然後此人納頭便拜,給小學生送上了江府尹罪行證據。

  ??結果小學生半點實證沒有,全踏馬的是靠他自己純腦補,和孜孜不倦、不厭其煩、受迫害妄想式的陰謀論猜想!

  ??大半過程完全都是捕風捉影,結果一路靠想象,全是虛的,沒有實的,最後居然還真自圓其說了!

  ??這又算什麽?最極致的推斷能力?最天才的想象力?還是最敏銳的洞察力?

  ??古代那些什麽羅鉗吉網啊莫須有啊,跟這比簡直弱爆了......

  ??周尚書作為預設立場的反方,有點不甘心的說:“審案要憑照律例,講究的是實證啊,你這......”

  ??秦德威反駁道:“審一般人,審一般案件,確實如同老大人所言!

  ??但審江府尹這樣的人,憑照的是天子聖意,什麽證據不證據的,全看天子的心證!”

  ??要不要這麽看透世事?六十八歲還被教做人的周尚書無語,你這小學生除了身高長相,哪點像個少年人?

  ??隻有王大司馬和顧老先生對小學生的言論習以為常,沒有任何心理波動。

  ??江府尹不來是對的,來不來結果都一樣,已經被小學生靠著“莫須有”給釘死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