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95章 上映之後3
作者:科莫多龍      更新:2021-06-16 13:24      字數:2159
  精創的周一例會散會後,發行部員工們立即展開了與院線商關於增加電影排片的商談工作。

  這種情況對精創來說真的不算少見,因為以往也曾出現過多次前例,所以公司上下都沒覺得有什麽值得驚訝的,隻是有不少人感慨:不愧是編劇女王靳若蓮的作品,這麽高的排片居然還能有增加的空間。

  但是,當“所有院線都同意增加《籃下風雲.高校篇》的排片,並且部分院線有意考慮安排黃金場次”的回複傳來時,很多人才覺得似乎哪裏不對,半晌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讓發行部全力出擊的電影竟然不是靳若蓮的《我們說好的》,而是那個背景強大的關係戶李嘉然出走精創後的電影處女作,在排片人氣熱度上都無法與前者比肩、根本不被公司重視的那部校園片。

  嘉然曾在精創製片部工作過將近三年的時間,但很多人都是直到《初雪》立項時才知道原來製片部還有一位背景如此強大的員工的。而精創的製片部人才濟濟,相比之下,嘉然卻連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沒有,但當時的她一手推出《初雪》的企劃,並雷厲風行的通過了《初雪》的立項,其強勢的作風讓很多同事都不由得升起了微妙的反感,以至於背地裏傳出了不少對《初雪》不看好的風涼話。

  後來《初雪》大熱,並連帶帶熱了校園文改編偶像劇的風潮後,仍有不少人心存不服,覺得嘉然隻是靠著背景家世獲得了各種便利而已。隨後嘉然很快就辭職創業,隻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就獨立製作出了電影《籃下風雲.高校篇》,讓很多人都暗暗在心裏吐槽,覺得這女人真是把電影看得太簡單了,她真以為能靠一招鮮就吃遍天下嗎?《初雪》能成功,與當時的校園小說改編比較少見有很大關係,可在一年多後的現在,當囤積小說影視改編權已成為了業內常態時,嘉然再想玩這一手,又有多少觀眾還能認可呢?尤其《籃下》又和靳若蓮的電影碰在了一起,怎麽看都該是被後者揍得滿地找牙的節奏啊。

  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竟能在剛上映時,就獲得了高於自身排片5%的票房。而這樣的成績代表著什麽,隻要對華夏的電影市場稍有了解的人都震驚不已——毫不誇張的說,籃下的首周票房,幾乎已違背了電影市場的規則。

  但這卻隻是個開始。隨後的周一至周四,《籃下》的排片依然徘徊在8%至9%,但票房份額則始終保持在10%左右,周五公布的票房統計中,《籃下風雲.高校篇》周一至周四的四天票房合計突破了5000萬,以7000萬的累計成績一舉超過了與其差距不大的第三與第四兩部電影,來到了季軍的位子。

  這個成績,堪稱驚悚。

  而更驚悚的還在後麵。隨著第二個周五來臨,院線商們已基本將《籃下》的排片調整完畢,雖然這部電影在首周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超高上座率,但電影排片是件複雜的事,《籃下》已是上映第二周了,它還有多少票房潛力不好說,尤其新的一周又有幾部新電影加入了戰場,結果如何都是未知數,所以它的排片總體隻增加了4%,流露出了院線商們傾向保守的態度。但也有少數特別看好它的影院,大手筆的提高了它的排片,比如CGV華美城,就在經理的一意孤行下,將《籃下》的排片提高到了和《我們》首周同等的量級上。

  當又一個周末結束,新的票房報告出現在精創的周一例會上時,所有人再度震驚了。

  在上映的第二個周末,《籃下風雲.高校篇》就好像吃掉了能量蘑菇的超級瑪麗一樣,陡然間爆發出了無比強悍的戰鬥力,在各路新老對手的重圍中,拿下了6200萬票房,登上了周末冠軍的位子。

  對比起首周成績,《籃下》的次周表現,可以說已徹底違背了市場規則。

  在精創的調查中,大部分觀眾都至少刷了兩遍以上《籃下》,三刷四刷的也大有人在,少部分狂熱者甚至達到了一天一刷的地步,而當這位狂熱分子得意地在微博上曬出了一把《籃下》的票根時,立刻得到了不少關注,尤其微博中宣稱的“第一刷囫圇看,第二刷看比賽,第三刷看帥哥,第四刷、第五刷、第六刷……就全是看唐女神了!”更是得到了大量的點讚支持。

  而第一和第二名依然由公路片與《我們》分別占據著,上映三周的公路片票房已達到了3億的Peak峰值,開始顯出了下滑的跡象,本周取得了1億2千萬的票房,在平淡的四月檔已算是超水平的成績了;而《我們》則收獲了1億8千萬的累計票房,在校園片中,這個成績可謂佼佼者,完全符合之前業內的預估。

  隻是,無論是公路片還是《我們》,都無法坦然麵對自己的表現:公路片高於《籃下》3倍排片,但票房卻僅高出其不足一半,而且前者有經驗豐富的劇組與票房號召力已獲認可的實力派男星撐場,後者卻是從主創到主演幾乎都由新人組成,這就好比老牌班底對上草台班子,明明勝者為何已是十拿九穩,但現實卻偏偏如此驚悚。

  至於與《籃下》同屬校園類型的《我們》,雖然3倍排片2倍票房的比例要比公路片好看一些,卻仍不能讓《我們》擺脫那份難堪。眾所周知宣傳初始,精創是把《籃下》定位在借勢《我們》的熱度這個路線上的,甚至可以說,《籃下》全然被看做了《我們》的搭頭。精創發行部原本計劃借著《我們》的東風,加以有效的宣傳與排片運作,為《籃下》取得一個過得去的成績。但後來因檔期原因,卻造成了一個《籃下》不僅不能向《我們》借勢,還要被迫和《我們》同日上映同期競爭的尷尬狀況,這就仿佛一個獨自踏上戰場的稚嫩新丁,原本能帶領他的老手戰友還意外變成了對手,那麽這個新丁的結果,也可想而知。

  可惜還是那句話:現實偏偏如此驚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