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代漢者,當塗高也!
作者:湘南笑笑生      更新:2021-06-15 12:01      字數:3529
  公元206年10月,公孫白將劉和驅逐下帝位,以先帝劉虞之禪讓遺旨稱帝,改立國號為燕,定年號為元興,於是長江以北十州之地正式進入大燕王朝時代。

  同時公孫白追諡劉虞為孝康皇帝,史稱漢康帝。

  漢代倡導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諡號都有個孝字。

  康,自然是美諡。淵源流通曰康,性無忌;溫柔好樂曰康;好豐年,勤民事;安樂撫民曰康。無四方之虞;合民安樂曰康,富而教之。

  劉虞的葬禮也得以隆重舉行,全城縞素,公孫白以晚輩的身份親自披麻戴孝送行,將其與漢懿帝劉協葬在一起。

  同年,公孫白下旨封廢帝劉和為河東公,即日便行,失魂落魄的劉和,隻得灰溜溜的往河東郡赴任,一年之後病死在河東郡內,此乃後話。

  這一年年底,公孫白追尊公孫瓚為武皇帝,廟號高祖,史稱燕武帝,或燕高祖。

  同時,公孫白又立了兩位太後:一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楊舞月為天慈太後;一位是尚在薊城的公孫瓚原配夫人劉氏,為天安太後。

  已故的公孫瓚嫡子公孫續,也被公孫白追為惠王。而活著的其他公孫庶子們,也大都被封侯,雖然公孫白對這些庸碌的兄弟們並不感冒,但是堂堂燕帝的親兄弟們,若是沒有個爵位也是說不過去的。

  至此,公孫氏一門,也算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公孫瓚與袁紹拚鬥七年,雖然誤中袁紹詭計而先於袁紹而去,但是公孫氏不但最終戰勝了袁氏,而且成為大燕皇族,比起袁紹的所謂“四世三公”又高了一籌,九泉之下,應可瞑目了。

  除了破例立兩位太後之外,大燕又破例立了兩位同時並存且健在的皇後:一位是公孫白的結發妻子張墨,為天左皇後,住永安宮;一位是前朝長公主劉淩,為天右皇後,住長秋宮。

  而甄宓、李薇皆為貴人。這樣一來,中山國甄家原本已成為北地第一商,富得流油,如今甄家有女為貴人,自然聲名大振,一躍成為聲勢顯赫的望族,僅次於潁川荀氏等世族。

  兩個太後也罷了,畢竟一個在世,一個不在世,但是兩個皇後卻是前無古人,一時間惹得眾臣紛紛反對,但是在極其強勢的燕帝麵前,眾臣勸諫無效之後也隻能接受這個事實。更何況,立前朝長公主為皇後,也算是公孫白表達了對前朝大漢的敬意,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給這些舊臣們心中一個慰藉。

  登基當日的叛亂之事,賈詡隻花了半月的時間便已查清,是太尉楊彪一手操縱而為。

  對於這樣的叛亂,公孫白自然不會饒恕,將楊彪滿門抄斬,連那號稱過目不忘的楊修也沒放過。

  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就此沒落。

  而河東衛家、鄭縣梁家,這兩個家族自然也被徹底連根拔起,從此世間望族,再無衛、梁兩家。

  九卿之一的執金吾、都亭侯賈詡,在此次平定內亂、掌控京城的事情上立了大功,又有從龍之功,故接替楊彪的太尉一職,成為三公之一。又爵升一級,封為槐裏鄉侯,其子賈穆也拜為亭侯。

  那些原本安插在宮中的黑豹衛,各有封賞,而最大的封賞,則是陳翔、王成等宦官身份的黑豹衛。

  健康值加到100,他們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命根子又回來了,而且光顧了一下許都城內的青樓之後,發現那玩意特別好用,眾人隻差點沒深情高歌一曲《把根留住》,當然前提是公孫白願意教他們唱。

  經過數月的時間之後,許都城內逐漸安定了下來。但是在整個漢室天下,公孫白的稱帝,卻無疑是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激起了千層浪。

  姑且不說江南和江東的士人,對公孫白口誅筆伐,甚至有人紮了木偶刻上公孫白的名字每天用針紮泄憤,即便是在公孫白的勢力範圍內的北麵十州,也有不少人對公孫白破口大罵,甚至還有好幾個地方出現了造反。

  隻是反對的終究是少數,幾處造反的人數都未超過千人,影響範圍不過波及一郡一縣,持續時間未有超過一月者,便已被撲滅。

  百姓已安居樂業,有田種,有飯吃,有衣穿,誰特麽那麽傻跟著你去造反掉腦袋?對於大多數世家大族來說,老子管你天下姓劉還是姓公孫,自己的家族千年傳承不倒才是正經,如今在燕帝的治下賺得盆滿缽滿的,隻有有病的才去造反,衛家和梁家的血淋淋的例子還擺在那裏呢。

  所以北麵總體來說,幾乎沒有什麽大的動亂,最多隻是有點小插曲而已。

  至於江南和江東,無論是代表官方的孫策和劉表,還是那些嘰嘰歪歪的士人,對公孫白來說根本不屑一顧,反正遲早要打過去的。

  然而,公孫白萬萬想不到,居然在民間還有人為他再洗一波地,而且洗的還算比較幹淨。

  這次洗地來自一句讖語。

  “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史上很有爭議,也流傳很廣的一句讖語。當年漢武帝感歎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話給了很多有野心者無限遐想。

  其實秦漢時的讖語很多應驗的,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首先舉起推翻秦朝保證大旗的陳勝、吳廣是楚人,擊潰秦軍主力的項羽是楚人,最後徹底覆滅秦朝的劉邦也是楚人,“亡秦必楚”正應其讖。

  可是“代漢者,當塗高也!”卻令人不知所謂。

  史上的李篤信巫術,當年李破長安後,女巫道人對李說:“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同闕,另極高之人謂之。”可惜史上的李隻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人所滅。

  袁術,字公路,路同途,途與塗同音,袁術認為自己四世三公,又應了五德循環的順序,而且還得了傳國玉璽,必然是順天應人的代漢者,可惜他的稱帝隻是加速了他的滅亡而已。

  黃初元年,漢太史丞許芝上書雲:“魏之代漢,見於圖讖,其事甚眾。”他的解釋也較象形:“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高,在裏不是理解為高水平,高手,而是因為曹操受封的“魏字,有高大的意思,或者可以向高大的意思上理解,通“巍”,所以魏必須代漢。但是曹魏尚未統一全國,甚至連蜀漢都還沒被滅就被晉國所代。

  那些自認為是“塗高”者,就沒有一個代漢成功的。

  而大燕代漢,在朝野之間,卻流傳著一個聽起來很合理而且很牛逼的解釋。

  “塗”者,通“途”也,燕帝身懷仙術已是被很多人所證實的事情,甚至包括他的敵人。仙術自然來自天上,燕帝從通天之途而來,當可稱之謂“途高”,此其一也。

  “塗高”者,同“高徒”也,燕帝之仙術,乃泰一神夢中所傳,即位泰一神之高徒也,此其二也。

  “塗”者,同“圖”也,燕帝祭天當日,燕雀高翔,成“大燕興天下平”之字形圖,可謂“圖高”也,此其三也。

  三者合一,再加上當日鳥雀呈祥,則足可證明燕帝便是代漢的真命天子,順天應命,乃天道也!

  這一波洗地,洗的像模像樣的,比起太史丞許芝的解釋要合理得多,也有力得多,而更令人信服的是,這個傳言的發起者。

  傳言不是來自別人,正是來自大名鼎鼎的仙翁左慈。以《遁甲天書》揚名的左慈,與傳授張角《太平要術》的南華老仙,以及著有《太平清領道》的於吉,合稱漢末三仙。北方之人,對左慈無不信服,尤其是在坊間,更是傳左慈為真仙之體,信徒遍布中原諸地。

  由仙翁左慈出來洗地,似乎比任何人的話都更有權威和可信,因為這樣的神仙人物,自然不會受世間功名利祿的誘惑,比起那些什麽名士賢者的話,要可靠得多。

  冬去春來,萬物複蘇,大燕國的第一個春天來得特別早。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北麵的百姓已逐漸進入了春耕繁忙之際,而新定的涼州和西域也逐漸進入正常軌道,尤其是絲綢之路的重開,還有西部棉花種植的推廣,使得西麵的反對聲越來越小。

  白馬義從、墨雲騎、飛狼騎和解憂軍的兵馬,也在趙雲和郭嘉等人的率領下,緩緩的回往許都而來。

  經過數月的公孫白,終於學會了怎麽裝得像一個牛逼的皇帝。他熟悉了宮中的一應規則,卻終究不願每天埋在奏折堆裏,於是將批閱奏折的任務交給了三公,三公意見一致則直接批示,若意見不一致則再請公孫白決斷,如此一來便少了許多麻煩。

  荀和荀攸雖然為叔侄關係,而且聲名赫赫,但是賈詡卻是個實打實的狠角色,雙方互相牽製,倒也不用擔心其中一方專權,倒是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內閣製。

  逐漸安定下來的公孫白,終於抽空出來,好好的陪伴著他的後妃們和皇子公主們,過了幾天溫馨的日子。

  就在此時,公孫白終於想起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這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那自然便是係統升級。

  “7級困難任務:稱帝,已完成,獎勵兵甲幣100000,8級熟練度100000,獎勵灌鋼冶煉術圖冊一本。”

  7級困難任務的完成,意味著係統便可升到8級!

  ps:1.今天要啟程回家過年,不能確保雙更,大家不用等了,如果晚上有更則算是驚喜,沒有的話明天補上……

  2.電腦版簡介頁麵右上角,有個免費評分,大家有空的幫刷個5分啊,都被人惡意刷到8.9分了,還請大家幫忙,拜謝!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