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京城府」
作者:源啟泉月      更新:2021-05-27 03:35      字數:2840
  公元1910年,東瀛明治四十三年,5月30日。東瀛任命前內閣大臣、陸相,寺內正毅出任高麗統監。所謂「統監」,乃是統監總攬高麗NZ、WJ大權,高麗國王隻有得到統監的允許和在統監的監視下,才能接見朝廷大臣和外國使節。統監實際上就是高麗的太上皇。1910年8月22日“東高合並”後,高麗統監府改為高麗總督府。

  而在同年的6月3日,東瀛內閣就早已通過了《對高麗施Z方針》。按照這一方針,吞並高麗後,設立總督府,“總督直接隸屬於皇帝”,在高麗半島“有統轄一切Z務之權限”,“委總督以大權,有發布有關法律事項、命令之權限”等。寺內正毅又據此擬訂《合並實行方法細目》,方案包括改“高麗”G號為“高句麗”等22項條款,並在7月8日被內閣通過。而駐高麗警務大臣石元二郎則偵察韓國各方麵動靜,並發布了集會演說的禁止令,以盡可能控製高麗人反對合並的騷動。1910年7月23日,寺內正毅來到漢城,準備強迫高麗簽訂《東高合並條約》,以完成對高麗的吞並。這時候,一進會在高麗動員合邦工作已經完成,退居二線已久的前高麗大臣李完用再次粉墨登場了。他當時傷病尚未痊愈,便於7月29日急赴漢城。李完用及高麗工部大臣趙重應於1910年8月16日與寺內正毅在統監府官邸展開密談,寺內正毅擺出了合並的方案,並把關於合並的照會交給李完用。照會聲明:“由於現在複雜之形勢,不能永久保護高麗皇室之安全與高麗民眾之全部幸福。為此,認為將兩邦合並為一體,廢除彼此差別,將高麗統治機關統一,始裨益於兩邦。”

  這份照會其實就是東瀛吞並高麗的理由。李完用提出的意見隻有不改變高麗國號及封高麗皇室為貴族這兩項。後來東瀛內閣否決了前者,但同意封高麗皇帝(純宗)、太皇帝(高宗)為王。

  1910年8月17日,東瀛內閣正式批準了《合並條約》;1910年8月18日,李完用主持高麗內閣會議,討論合並事宜,卻因為學部大臣李容稙的堅決反對而未獲通過。李完用又去疏通元老大臣閔丙奭、尹德榮等人,迫使他們讚成這個條約。又命李容稙為赴東瀛慰問水災的特使,令其即日登程,誰知被李容稙以患病為由拒絕。另外,李完用還去找到純宗皇帝和太上皇高宗,請求他們的指示。這對皇帝父子見大勢已去,被迫接受李完用的合並要求,隨後兩人不約而同地哭泣。

  1910年8月22日,駐漢城的東瀛大軍全員出動,戒備全城,即使行人密語也要遭到審訊。高麗朝廷在昌德宮之興福軒舉行了最後一次禦前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李完用、趙重應、樸齊純、高永喜等內閣大臣,還有Z界元老代表金允植、宮內府大臣閔丙奭、侍從院卿尹德榮等人,以及皇族代表李載冕等,還有兩名東瀛人——小宮宮內和國分象太郎參與監視會議。會議是在警備森嚴、極其秘密的情況下召開的。李完用在會議上說明合邦已經不可避免,並說經過與統監府的交涉,內閣全體大臣一致讚成合邦,純宗皇帝及皇族代表李載冕也被迫同意,其他皇族和大臣看見皇帝如此,也就不再說什麽了,隻有金允植表示不可,他對純宗說:“惟我高麗,非陛下一人之高麗也,不可輕易讓於他人也。”但這也隻是消極的反對而已,對即將到來的變故並無濟於事,會議遂匆匆結束。而誓死反對合邦的學部大臣李容稙則被李完用有意不通知出席會議,他後來聽說後,隻能捶胸頓足地痛哭而已。

  當天下午4時,李完用攜純宗皇帝之委任狀與趙重應前往韓國統監府,向寺內正毅匯報了禦前會議的情況後,便與寺內正毅在《合並條約》上分別簽字。

  1910年8月29日,條約正式生效,高麗為東瀛所滅。

  而自明治四十三年,到迄今的昭和六十一年,至此已有七十六年矣。形同清軍入關滅明,已過三朝,傳至康熙,萬民反抗之心已消。時下之高麗,已經沒有人再把自己當做一個從思維和種族上獨立的高麗人,而早已把自己當做了皇帝的子民,東瀛的一部分。一言以蔽之,近一億高麗人,經過近百年的時光,已然被同化為了和本土東瀛人沒有多大差別的“高麗東瀛人”。

  「京城府」,這座作為高麗首府的城市,在幾十年來的建設下,早已不遜色於本土絕大多數的一線大城市。雖然同樣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年,但是這個世界無論是科技、經濟、醫療與教育水平,都要遠遠超過原本世界……不,應該說是「另一個平行世界」中的1986年至少十五年以上。

  ……

  昭和六十一年,五月十日——

  仁川國際機場。

  早在數日之前,時任高麗總督的「竹下」就已經得到本土發來的可靠消息,稱今上之孫、太子殿下第三子,泰宮啟仁親王將在近日乘坐從東京國際機場前往仁川機場的航班前往高麗,預計當天中午之前就會抵達仁川府。因此,竹下早在親王的航班抵達仁川之前,就率領京城府中的一眾有資格、有頭臉的朝廷命官們前往了仁川,做好了迎接的準備。

  說起這位竹下總督,他今年已經六十二歲,倒也頗算得上是一位老成謀國的精明人了。在兩年前被派往高麗總督之前,曾在朝中擔任過大藏相一職,而在出任高麗總督之後,朝中對與即將出任下一任「內閣閣老」的人選,似乎已經有了清晰答案。

  因為自從昭和二十二年以後,曆代出任內閣的人選,都曾經有過擔任「高麗總督」的職位履曆。

  這位長著一張娃娃臉的竹下老人,不出意外,很大可能就會成為下一任內閣ZL大臣的最佳人選。

  機場中,一位身形偏瘦,個子矮小的白發老人在航班出口外站著,在他身旁,還站立了許多身穿西裝的中年人和頭花花白的老人。他抬頭望了望航班信息,對身邊拿著公事包的秘書說:“親王殿下的飛機還沒有抵達仁川嗎?不是十分鍾前就應該抵達了麽,難道是航班延誤了?”

  “機場那邊還沒有新消息傳來,想必親王殿下的飛機應該還沒有在機場降落,總督大人可能還有再多等一會了。”

  “到了!到了!”這時,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慌裏慌張地跑了過來,鞠著躬,喘起了粗氣。

  “是親王殿下的飛機到了?”秘書問。那人看了秘書一眼,慢慢穩住了呼吸,說:“不……親王殿下,親王殿下和親王妃殿下已經到了京城府,並且進了景福宮,現正在勤政殿中審理一宗滅門慘案!”

  竹下:“什麽!?親王殿下的飛機沒有在仁川降落,而是直接去了京城府?”

  “回總督大人的話,據可靠消息,親王殿下的王駕四天前就抵達了京城府。”

  ……

  此刻,京城府景福宮勤政殿的高麗王座上,一身著銀白四爪蟒龍袍青年正手握書卷,操著一口地道的高麗語,長吟道: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

  他目視著王座下的跪立與跪伏的眾人,對於此案中的是非曲折,心中早已有了明確的答案。然而以他的性格,盡管已經掌握了問題的答案,但直到最後一刻之前,他仍然不會那麽輕易地就把答案填入空格之中。

  “有罪的,沒罪的;今天之前,天知道,今天之後,天下人都會知道。”

  說罷,啟仁將書卷一合,一雙眼睛如同凝視著一位有罪之人一般,死死地的盯住了跪伏在自己麵前的罪員。

  “倘若沒做過,又有什麽好懼的,又有什麽怕被別人告的。高敞郡,給本王把頭抬起來!”啟仁口中的高敞郡,正是時任高敞郡守的「佐川大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