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王的盛宴
作者:七月初三      更新:2021-05-26 09:24      字數:2179
  “你對新皇這麽有信心?”伏念開口問道。即便贏天豪是他的弟子,可他依然沒有像孟論這樣,對贏天豪會在教育方麵下大力度這麽有信心。

  誰叫這天下,從來沒有帝王關心過百姓的教化問題呢?

  因為百姓懂的越多,帝王統治他們,就不能愚弄他們。

  帝王們需要的是一個將自己當成天子的百姓,而不是一個有智慧有學識是百姓。

  “大師兄,你想想看,大秦要西征,而且西征隻許勝而不許敗。那麽,在大秦占領西方世界之後,除了一部分要分封給有功之人,剩下的土地是不是要並入大秦,是不是要大秦派人去治理?”

  “而就目前大秦現有的官吏,似乎在滅了吳楚之後已經不夠用了,怎麽還能再向西方世界派遣能幹的官吏?就隻能通過學院和學堂從讀書人當中甄選了。”孟論開口說道。

  “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啊!”伏念點頭道。

  “而且,我聽說,梁王正在醞釀開場科舉製度。”孟論低聲說道。

  “科舉製度?”伏念不解地問道,“這什麽製度?”

  “就是通過層層考核來甄選人才的一種製度。”孟論說道。

  伏念大驚道,“你是從什麽地方聽到的?”

  “我是從內閣首相處聽到的,現在內閣三人也在討論和規劃具體的方案。”孟論說道。

  伏念知道,一般能提到內閣日程上的事情大部分都會被執行下去。因為,孟論說的科舉製度選拔人才並非不可行。

  “看來大秦這段時間要做大動作了。”伏念感慨道。

  他見孟論不解的樣子,就繼續說道,“這一路上,跟太上皇同行,我聽說他想要給鹹陽城改個名字。”

  “給鹹陽城改名字?為什麽?”孟論驚訝地問道。

  “他說是為了今後發展的需要,覺得鹹陽作為天下第一大城,名字不足以展現大秦的氣勢。”伏念解釋道。

  “具體有名字了嗎?”孟論問道。

  “長安,意喻為長治久安。”伏念輕聲說道,“我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要比鹹陽更有底蘊。”

  “確實。”孟論也點頭道。

  當初秦孝公修建鹹陽城,並命名它為鹹陽城時,大秦還戰國七雄當中一個中等實力的王國。

  因此,對於鹹陽城的意喻想的不是太多。

  現在,大秦快要統一東方世界,有一同天下的大勢。

  此時,都城要是再叫鹹陽城確實有點跟不上節奏了。

  “要是鹹陽該為長安城,則會被封為三個區域,分別叫長安縣、鹹陽縣、和萬年縣。三個縣足以能支撐人口達到三百萬的長安城的一切日常所需和供給,而這隻是第一步。”伏念道,“之後,大秦會陸續改郡縣為省州縣三級行政區,之後占領了西方世界,會設立行省和總督府。”

  “這麽說,科舉製度可能會跟省州縣設立一同進行!”孟論說道。

  仔細想了想,他又開口說道,“梁王實行的科舉製度的方案,我大體知道一點,就跟師兄說一下。”

  “可以!”伏念點頭道。

  現在距離贏高宴請群臣還有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聽完再去阿房宮來得及。

  科舉製度,又稱科舉,是華夏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基本製度。

  它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持續了1300多年。

  科舉製度產生之後的意義很大。

  它改善了之前的用人製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而在科舉之前,一般情況下都是貴族世代擔任要職,而想要入朝為官,同樣需要貴族的舉薦才行。

  大秦以前,采用“世卿世祿”製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製。

  軍功爵製度讓大秦變得很強大,一下子超越了六國,才統一了天下。

  而在西周時,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諸侯、卿、士。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漢朝。

  提拔民間人才。

  當時采用的是察舉製與征辟製,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而到了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

  晉、六朝時沿用此製。

  九品中正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

  但是,魏晉時代,士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材,還讓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因此,科舉的誕生,確實是改變了華夏曆代王朝用人的格局。

  現在,大秦依然實行軍功爵製度。

  可是,大秦快要統一東方世界了,統一之後軍功爵製度就已經不適合目前的大秦,就需要一種全新的選拔人才的製度來代替它。

  那麽,科舉製度就應運而生了。

  大秦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試是由各省專門管理學政的衙門來負責,到這些衙門提供的地方考試。

  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他官員若幹人。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

  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

  華夏曆史上,唐寅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

  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本身最高長官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