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清理門戶
作者:七月初三      更新:2021-05-26 09:23      字數:2135
  張倉和孟論離開甘泉宮,就在山下的庭院休息。

  張倉之前也學過儒學,他懂得太上皇為什麽會以儒學為基礎,要建立儒教,再去抗衡西方的教廷了。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係。

  其中,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就是強調“善”對於“中庸“的概念,“‘中’是適合,‘庸’是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

  而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長久,就是‘善’。”作為傳統文化,中庸精神就是適度把握,按照適中方式做事,並力求保持在一個合情合理的範圍之內。“中庸”核心是禮樂文化。而且儒家思想之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精華,華夏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為核心的禮樂文化。”

  而且曆史上在漢武帝之前,秦朝、漢朝都是以法家思想為政權的統治思想。

  始皇焚書坑儒後加之漢字尚處於雛形,不具備準確表達的功能,正統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係。

  漢武帝采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此時,孔子已死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因此在漢代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的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製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係。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

  到了西漢武帝在位時期封建國家強盛,這給封建統治穩定創立了前提。為維護大一統的局麵,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體係。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於君主統治的成分,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和大一統的思想,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鞏固,也利於社會的穩定,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縱觀兩千多年來儒家之所以能獨領風騷,一方麵是因其思想內核即哲學上的天人觀念、倫理上以“仁”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統主張,在根本上都有適應了封建專製統治需要的因素。另一方麵是因為儒家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隨時代需要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麵目。先秦儒家沒有為當時的統治者所接受甚至還遭到了秦始皇毀滅性的打擊,這是由先秦儒家初創時自身的理論缺陷導致的。先秦儒學的內容體係充滿著濃重的、溫柔淳樸的倫理親情色彩,顯得“迂遠而闊於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學”,目的在於通過“正名”恢複“周禮”所代表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會為新興地主勢力所青睞。

  而孟子的“仁政”說,雖已轉到新興地主勢力的立場上,但其“仁政”說是建立在“民為貴”、“君為輕”的基礎上的,過分突出了小農利益,因而也不會得到統治者的讚賞。曆史發展到漢武帝時期,封建國家強盛,這給封建統治穩定創立了前提。為維護大一統的局麵,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體係,儒學隨之有了恢複生機的條件。

  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於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治;道家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補性。經過秦、西漢初年的治國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麵證明:在動蕩年代,軍閥割據,難以用儒家路線實行全國大一統,而法家路線卻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在動蕩結束之初,人口凋弊,生產破壞,應該實行道家無為政治,與民休息,以恢複和發展生產;當國家穩定,走上正常運行軌道之後,不能再實行嚴刑峻法的暴力統治,而以儒家路線為宜。三者之間表現出了互相融合趨勢。

  因此,這才是贏高想要立儒家為儒教,教化西方異邦民眾的根本原因了。

  就是用思想控製民眾。

  當然,這不分民眾是西方世界的民眾了。

  畢竟,西方世界人口眾多,想要徹底的融入到東方世界,全世界徹底變成大秦的全世界,就得向後世的大唐學習,學習大唐的兼容包並,且又思想和文化的統一。

  因此,張倉對於以儒學立教,再以儒學教化西方世界的民眾的方法很滿意。

  而且,他也覺得,這樣做大秦更有利。

  於是,當晚,他又來找孟論聊天,還專門就這件事跟孟論交流了很多。

  “猛兄,儒家要是立教,對儒學的發展很很重要,為此就是做出犧牲也值得,你務必要多勸解下伏念先生。”臨離開時,張倉開口說道,“張良之前是儒家的人,可他逃走了,他叛逃到了異邦,現在為異邦人效力,這在你們儒家來看也是背叛師門吧?”

  “張兄的意思我懂!”

  孟論點頭道,“為了儒家,這些犧牲還是值得的!”

  孟論語氣堅定地說道,“我會做出努力的。”

  之後,張倉就告辭立刻了。

  次日,他需要立馬趕回鹹陽城,因此,他才會連夜來見孟論。

  “張兄請放心!”孟論感激地說道,“明天,一路上要注意安全。”

  “猛兄留步!”

  張倉說完,轉身離開了。

  望著張倉離開的背影,孟論神色很凝重,他知道張倉今晚特意來找自己,能說這麽多,可見他也能預料到儒家立教的好處。

  那麽,自己身為儒家弟子,就更應該為此做出努力了。

  根據跟張倉的交談,他也覺得大秦要以儒家立教,唯一的阻礙就是張良了。

  畢竟隻要張良還是儒家的人,大秦就不能容忍儒家成為大秦統治西方世界的工具。

  意思是,要清理門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