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浩然正氣存於心
作者:純吸尼古丁      更新:2020-03-01 15:52      字數:2034
  禦,在儒家六藝之中,原本指的是騎術,不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早已發展成了禦獸之術,很多大儒其實都有自己的坐騎,而且都是實力非常強大的坐騎。

  除了儒家大儒講道,稷下學宮邀請各道宗門大能,也會講解一些其他道統的傳承,幫助儒家弟子增長見識,其中佛門講道的正是廣法老和尚,老和尚簡的都佛法也非常特殊,乃是小乘佛法,成實宗、俱舍宗的一些傳承。

  西域八宗都是大乘佛法傳承,修行界之中,小乘佛法其實也是佛門非常小眾的傳承,千佛寺竟然流傳有小乘佛法傳承,不得不說這千佛寺也不簡單。

  道門之中有其他道家元嬰大能講道,本來也沒有玄武門什麽事情,畢竟玄武門還沒有元嬰大能,而講道都基本都是元嬰大能。不過讓玄武門意外的是,稷下學宮竟然要強周易講解一下護教法神一脈傳承!

  儒家成教於上古洪荒破碎之後,發展過程之中,並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護教法神一脈,而其他各大道統,也因為修行界的發展,護教法神一脈幾乎都斷了傳承,道門如今也隻剩下玄武門七殺峰一脈幾個人了。

  儒家對於護教法神一脈可謂是非常陌生,知道周易目前是最正統的護教法神一脈傳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邀請周易來講解一下護教法神一脈傳承。

  有了一次講道的經驗,再次講道,對於周易也不算是一件太難的事情,不過在儒家講道和道門講道可不同,先不說講的深了,儒家弟子聽不聽得懂,很多涉及道門內幕的事情,在儒家就不能在講了,周易準備了半天,便決定隻講道不講法。

  讓周易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挺受歡迎的,大概是非儒家大儒講道者之中最後歡迎的人了,除了那些儒家弟子之外,其他各宗弟子,也都來聽周易講道,甚至周易還看到了釋心幾人。

  “上古洪荒之時,百族林立,為爭天地主角,百族爭鋒殺伐不斷,各大宗門為爭奪天地氣運,也下注於各大種族,道統爭鋒激烈。護教法神一脈便在此時孕育而生,護教法神一脈,體法兼顧,戰力極其強大,上古之時的護教法神一脈,甚至有著越級挑戰的實力,但護教法神一脈修行艱難,極其消耗修行資源,隨著洪荒破碎,修行資源越發稀少,護教法神一脈變也就逐漸沒落了......”

  講道幾個時辰,周易從護教法神一脈起源說起,一直說道了護教法神的沒落,眾人聽得津津有味,當中也穿插這各宗門弟子的提問,周易也都一一解答。

  這次周易講述護教法神一脈,並沒有涉及任何具體的修煉方式,但也讓下麵那些弟子,基本的了解了護教法神一脈。

  講道結束之後,淩天幾人都忍不住和周易說道:“師弟,沒想到咱們護教法神一脈,曾經那麽牛逼啊!可惜......可惜最終也逃不過沒落的命運!”

  “是啊,頭還一直想著複興咱們七殺峰一脈,不過聽了你這話,我感覺頭的期望終究是要落空了,這護教法神一脈,比咱們想的還要難走的多!”

  周易笑了笑:“能傳承下去就不錯了,複興就別想了!”中心卻道:“這才哪到哪啊,還沒和你們說,護教法神一脈,最正統的金丹大道呢!”周易估計他要是真的和淩天幾人說了金丹大道的困難,幾人可能連想都懶得在想護教法神一脈了。

  不過七殺峰都傳承也正宗的護教法神一脈也已經不一樣了,起碼他們也已經放棄了金丹大道了!

  講道活動依然在繼續,每天一位大能修士,修行界各種主流道統,輪番上陣,不隻是儒家弟子,就連周易都大開眼界,甚某位大儒的坐騎,一頭妖丹後期的妖獸,還上台講了一下妖族之道。

  不過周易也發現,儒家好似不太擅長陣法丹道等方麵的技術,尤其是儒家弟子完全不會符篆,他們手中都符篆,全都是購買至道門手中。

  不過儒家弟子卻都會一門儒家獨門手段,詩以言誌,周易在圍觀連個金丹後期巔峰實力的儒家弟子武鬥之時,親眼看著,本來已經要落敗的一個弟子,突然現場來了一首《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結果戰鬥力瞬間暴增。

  一開始周易還以為和淩天的乾坤借法似的,是一種強行提升實力的秘法,可是後來發現,並沒有什麽副作用,又以為和他的《挾山超海》似的,是一門類似的神通。最後才發現,這是人家儒家的特殊手段,調動浩然正氣,通過詩以言誌,來增強自己某一方麵,而且這種增強還沒有時間限製,隻要浩然正氣能堅持到住,長時間保持都沒有問題。

  雖然不會繪製符篆,但人家這特殊的手段,也不比符篆差多少。

  實話說,周易非常想要了解詩以言誌,如果他能學會這個手段,對他來說,絕對是實力暴漲,但了解之後才知道,號稱儒家獨門手段,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詩以言誌誰都可以,但想要有增強效果,可就得胸中有浩然正氣了!

  浩然正氣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力量,他不同於真元,甚至不會凝結與丹田,仿佛和體修的血氣之力似的,藏於周身各處,但和血氣之力也很不同,血氣之力作用於肉身,而浩然正氣,藏於體卻又獨立存在。

  這也是為何浩然正氣,如此強大,但儒家弟子卻不修長生的原因。

  儒家認為浩然正氣寄寓於宇宙間各種不斷變化的形體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構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氣;在人間社會,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時,便表現為祥和之氣,而在國家、民族處於危難關頭時,便表現為仁人誌士剛正不阿、寧死不屈的氣節。社會秩序靠它維係而得以長存,道義是它產生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