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八章 風起雲湧(六)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108
  收到賈詡從宛城傳來的密信,張富不由大笑了數聲。年後不久,甘寧和賈詡帶大軍至漢中,張富接著,賈詡便曰:“臣有一地獻於主公!”說自己與宛城張繡有舊交,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其來降。

  張富卻是半信半疑,還是命親衛大將馬岱帶了百餘騎護衛他去了宛城。毫無疑問的是賈詡和張繡的確有交情,曆史上張繡對賈詡可謂是言聽計從,甚至在還聽其言降了與其仇深似海的曹操。但如今賈詡在涼州為官,他並不認為賈詡對張繡還有這麽大的影響力。

  哪成想賈詡此一去便帶回了好消息,稱張繡願攜一郡之地投於自己,這讓張富對這個時代頂級謀士更為了解了幾分,就是不知那三分天下的諸葛妖孽和三家歸晉的司馬老賊又是何等的風采。

  張繡此人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良將,更兼此人並無太大的野心,一路行來能有今日之威勢卻是大多恰逢其會罷了。但此人乃是涼州大將,人稱“北地槍王”,武藝不凡,又常年統帥西涼精銳騎兵,鎮守宛城,連老謀深算的曹操都大敗而走。風頭之甚,絲毫不弱於張富。

  而且此時的張繡,正是最為強盛之時,手下馬步軍五萬餘人,雖然不少是新投的,隻能算是烏合之眾,但原本從關中跟隨其南下的那兩三萬西涼精兵卻是身經百戰,天下少有的精銳。這樣一股強大的勢力竟然會投於自己,張富做夢都能笑醒了。

  想了想,張富一麵命人送信往宛城,命賈詡留在城中,輔佐張繡,同時打探荊州情報、訓練大軍,囤積糧食,待漢中準備妥當,便一舉攻打荊州。一麵命人前往涼州報知張魯,又命大將甘寧將三萬涼州大軍一分為二,一路前往房陵駐紮,一路前往魚複駐紮。

  張富心中雖然有些急切,欲動大軍,但卻被徐庶勸下,漢中郡內的糧草根本支撐不了一場大戰,強行動兵,若是進兵不順,恐怕漢中會麵臨著糧荒,到時便是真正的得不償失了。張富有些佩服起曹操來,曹操兗州之地,前幾年皆有蝗災,甚至初平三年的大蝗災更是讓整個兗州之地顆粒無收。但曹操卻是從來沒有停下過征伐的腳步,越打越強,如今又在與袁術大戰淮南,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來的底氣。或許就是軍中有程昱這樣的人罷,敢用人肉充作軍糧。

  大軍未動,張富的心卻早已經飄到了荊州大地,派了無數探子往荊州。自劉表派張允往新野之後,孫策亦率大軍攻打江夏,江夏郡守黃祖派兵迎戰,以部將張碩為先鋒,乘艨艟引三千水軍為先鋒,卻是輕敵冒進,被孫策用周瑜埋伏之計困於大江中心,韓當、黃蓋、從左右兩側殺出,又被蔣欽斷了後路,策自領大軍戰於正麵。張碩自知中計,卻是無路可逃,盡數降了。孫策卻是深恨黃祖殺其父之仇,命人斬殺了張碩,送人頭於黃祖。

  黃祖見折了張碩,又畏懼孫策大軍之勢,哪裏還敢迎戰,命四處兵馬聚集於江夏郡城西陵城中,又命大將陳就緊守水寨,不可出戰。孫策遂一路毫無阻擋的到達西陵城下,得了大小營寨十餘個,兵器糧食鎧甲若幹。

  黃祖在城中,自知與孫策仇深似海,甚是害怕,命信使分兩路求援,一路往襄陽求見劉表,一路往廬江求見劉勳,請其出兵相助。劉表得知,命蔡瑁親自領兵三萬,前往江夏助戰。黃祖得了援助,倒是大鬆了一口氣,憑借著兵力地勢的優勝,和孫策對峙了起來。

  ……

  另一麵,大將太史慈出建安,一路攻打長沙郡,半月間、連下茶陵、攸縣、安城、醴陵四縣,大軍直接攻道長沙郡治臨湘城下,眼看臨湘朝不保夕,郡守韓玄都有投降之意。恰好大將黃忠趕至,於臨湘城下三合便重創江東小將徐盛,又與大將太史慈大戰兩三百合,打退太史慈。太史慈懼黃忠武力,不敢在攻打城池,隻是紮下大寨,並不攻城。黃忠亦是激蕩太史慈和其手下江東精銳,不敢出城挑釁。至此,兩家亦是對峙了起來。

  太史慈將徐盛送回江東養傷,一麵派信使走水路將長沙戰事報與孫策。孫策兩路大軍皆是被阻攔,心底大悶,召周瑜商議道:

  “公瑾,吾本欲取荊州,拿了劉表老兒與黃祖頭顱祭奠吾父,奈何如今大軍皆被阻擋,不得寸進,如之奈何?”

  周瑜道:

  “主公,主公此番攻打荊州乃是因為漢中張富攛掇,如今主公大軍已經出征一月有餘,漢中兵馬卻是按兵不動,主公不妨遣使前往漢中,說得張富出兵。”

  “何人可為使者?”孫策又問。

  “子敬才高,若能遣其往漢中,必能說得張富出兵。”

  “善。”孫策遂派人回會稽取了魯肅,命其出使漢中。

  ……

  卻說河北袁紹,自公孫瓚殺劉虞之後,便在河北之爭中漸漸占據了優勢。先後奪取了原本掌握在公孫手中的青、並二州。虎踞三州之地,手下大軍數十萬。遂有了攻打幽州,一統河北之意。年後,田豐回冀州,盡訴漢中之時,又見曹操攻打袁術,再沒有了後顧之憂,調集三州大軍共三十萬,分三路攻打幽州。一路以大將顏良為帥,領五萬大軍攻打代郡,為左路軍;一路以大將文醜為帥,領五萬大軍攻打廣陽郡,為右路軍;袁紹自領大軍二十萬,從鄴城出,攻打涿郡,欲一鼓作氣拿下幽州之地。

  袁紹又聽田豐建議,用劉虞之子劉和,聯合了劉虞部將鮮於輔、齊周、鮮於銀等人一同攻打公孫瓚。公孫瓚連戰連敗,一路大敗,短短一月間,代郡、廣陽、上穀、右北平等數郡接連散失。隻得撤回大軍,於易京囤積糧草三百萬斛,臨易河深挖戰壕十餘重,欲借此擋住袁紹大軍攻勢。另一麵聽長史關靖之策,派其子公孫續聯合黑山軍張燕,攻打袁紹。

  一時間大漢北麵疆土亦是戰火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