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六章 風起雲湧(四)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338
  群臣退走之後,劉表轉身回了後堂,蔡瑁卻是緊跟了上來,拜倒於地道:

  “主公,臣有一事稟報。”

  劉表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容來,道:

  “德珪,此是後堂,不必行此大禮,且起來說話。”

  “諾,多謝主公。”蔡瑁站了起來,見劉表看著自己,便接著說道:

  “主公,細作來報,宛城之中恐有異動。”原來,這兩月間,南陽郡中,謠言四起,有說張繡想要投靠曹操歸於朝廷的,也有說其想要回涼州投靠張魯的,甚至還有不少流言說其想效仿袁術,在帝鄉南陽自立為王的,不一而足,蔡瑁與張繡素來不合,一收到了消息,自以為時機來到,便趕忙前來報知劉表。

  “此言當真!”劉表剛剛坐在了席上,一下又站了起來。“不可能,他張繡走投無路來了荊州,是吾收留了他,才能立足在南陽郡。若是沒有吾劉表,恐怕他不出三個月,便會被曹操吞得一幹二淨。張繡此人雖是武將,卻又不是愚笨之人,怎會行此不智之事?”

  蔡瑁上前兩步,小聲在劉表耳邊說道:

  “主公,天下間最莫測的便是人心,主公不可不防啊!”

  “張繡此人,出身於西涼軍中,其叔父張濟原來乃是董卓帳下大將。董卓死後,其地位更是隻在李傕、郭汜二人之下。天子東歸許都之後,西涼群雄盡數滅亡,連張濟也死於亂軍之中。但張繡此人卻能率軍南來,庇護於主公麾下,如今手握重兵,無人敢小覷之。照理自然該感念主公恩德,必不會行叛逆之事。”

  “但張繡此人畢竟出身於涼州蠻夷之地,教化不興,不知恩義、不通禮節。是以董卓,後有李傕郭汜二人,皆虎狼之徒,前受朝廷恩惠,執掌一方,轉頭便挾持天子,自立將軍。前車之鑒,主公當早作防備,切不可讓小人得了便宜啊!”蔡瑁深知劉表秉性,最是看不上粗鄙武夫,因此才這般說話。

  劉表聞言一怔,勃然欲怒。蔡瑁接著道:

  “前朝廷尚書令賈詡,與張繡之叔張濟乃是莫逆之交。後者對其言聽計從,張繡亦是對其甚為尊重。如今賈詡在涼州為官,身居高位,地位隻在張魯父子二人之下。而臣亦曾聽聞,張繡賈詡此二人之間,時常有書信往來,便是當初張富與李傕郭汜二人敵對於關中,後來主公與張富相攻於巴郡之時也從未斷絕過。日前張魯遣大將甘寧率軍入漢中相助張富,賈詡亦隨行。若是其親自前往宛城說降張繡,臣恐張繡會叛逆主公啊!臣以為,張繡此人狼子野心,若不早圖,必生後患,還望主公明斷。”蔡瑁說完,五體投地拜於地上。

  劉表蔡瑁的秉性,所言之事未必有其所說的那般嚴重,但不得不承認,蔡瑁所言有理,南陽乃是襄陽門戶,張繡此人更是兵精糧足,若是真有異心,恐怕其麾下的涼州鐵騎不需一日便能抵達襄陽城下,到那時便真是悔之晚矣了。劉表暗思良久,扶起蔡瑁道:

  “德珪之言有理,不過如今張繡手握大軍,占據堅城,隻可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否則,若是逼其太緊,恐怕他真會降張富。不過,宛城離襄陽確實太近,須得做些防備,德珪可有計策?”

  蔡瑁早有準備,道:

  “主公勿憂,張繡雖然驍勇,卻是北人,手下皆是騎兵。哪曉得我南方之戰,主公隻需遣一將屯兵於新野,截住江道,便是張繡有三頭六臂,主公亦無憂矣!”

  “善。”劉表答應了下來。

  蔡瑁又道:

  “張允將軍,又領兵作戰之才,又是水軍宿將,若以其為大將,鎮守新野,必定萬無一失也!”張允乃是劉表外甥,又與自己交好,蔡瑁因此才推薦他。

  果然,劉表一聽,便爽快的答應了下來,命張允領一萬水軍攜帶艨艟鬥艦在新野縣建水軍營寨,屯駐大軍,對外隻言在此地訓練水軍。又聽蔡瑁計策,以張繡守宛城退曹操為由,大肆賞賜於他,封後者部將胡車兒、郭義等十餘人為偏將軍往荊州各地軍中效命。

  ……

  不久,張繡在宛城收到張允率大軍屯兵新野之事,遣使送信質問劉表,劉表隻言,江東孫策來勢洶洶,故命張允於此練兵以備不時之需。張繡雖然不解,但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隨後,胡車兒等將調令亦到,張繡漸漸起疑,壓下調令,命細作往荊州打聽,才知曉蔡瑁進言張允屯兵新野之事。張繡一下便恍然大悟,深恨蔡瑁,又恐劉表對自己動兵,急召心腹胡車兒等人商議大事。

  眾將至,張繡盡訴此事,胡車兒勃然怒道:

  “將軍,這劉表老兒端的不當人子,將軍好生為其守護荊州,不想這老兒卻想要將軍性命,不如反了他,奪了他襄陽,將軍也坐坐這荊州牧的寶座,省得在此受人的鳥氣。”

  校尉郭義亦道:

  “將軍,荊州牧劉表此人素來喜用親近文人,譬如蔡瑁、張允之輩,無寸尺之功,隻有小人唇舌,便能身居高位。而將軍牧守一方,助其對抗大敵,卻被其猜忌。如此之人,早晚必敗,將軍宜早圖之。”

  餘下眾將皆是附和。張繡卻是十分猶豫,道:

  “吾亦不想再居於其麾下,但奈何某雖屯兵宛城,手握大軍,但卻連一郡之地也控製不了,如何為主?再者,南陽北臨曹操、南麵劉表,西麵便是關中張富,東麵有袁術,實乃四戰之地,如何守之?”

  郭義道:

  “如此,不如另選明主投之。”

  “何人可為主?”張繡看著胡車兒。

  郭義答道:

  “既要棄了劉表,荊州便不可行了。袁術此人妄自稱帝,犯了眾怒,必死無疑,亦不宜投之。那便隻有朝中曹操和漢中張富二人了。”

  話音剛落,胡車兒便跳起身來,道:

  “曹操,那怎麽行?將軍剛剛殺了他兒子,又率軍攻打許都,這時候投靠過去,不是害了將軍的命麽?郭義小兒,汝到底說的啥話?”

  “不然。”郭義絲毫不怒,道:

  “曹司空此人,誌在天下,將軍若是投之,必得重用。”

  “汝……”胡車兒便想開罵,卻被張繡擺手止住了,“都是自家兄弟,隨某從涼州來到此地,切不可因此小事傷了兄弟感情。”

  二人也就不再多說了,張繡卻是猶豫不決。恰在此時,有士卒來報曰:“將軍,有人來訪!”

  “哦?何人?”

  “屬下不知,言是將軍故人。”

  “故人?請其過來。”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