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四章 風起雲湧(二)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218
  “漢中使臣鄧芝見過孫將軍。”鄧芝入見,見大殿之中文武侍列,肅穆莊嚴,一銀甲武將坐於台上。鄧芝絲毫沒有不適之色,長揖行了一禮。

  “汝便是鄧芝?汝主張富遠在漢中,吾自在江東立業,並無交情,又無往來,轄下也不相鄰,張富派汝來我會稽作甚?”

  鄧芝輕笑一聲,道:

  “特為將軍而來?”

  “哦?此言何解?”孫策臉上露出不解之色,隻是不知是真不知還是故意如此。

  “久聞將軍與荊州劉表乃是世仇,與江夏郡守黃祖更是有殺父之仇,卻不知是真是假?”

  孫策聞言,臉上露出憤恨之色,堂下眾臣也是紛紛怒視著鄧芝。

  “此時天下皆知,又何須汝來說話。張富派汝前來,莫非就是要汝在吾麵前提起吾平生最恨之事麽?汝真以為吾手中寶劍便殺不得人麽?”孫策此言一出,老將程普、韓當、黃蓋等人更是手握劍柄,須發皆張,似乎隻等孫策一聲令下,便將眼前這個大言不慚之輩斬落劍下。

  鄧芝卻是麵不改色,從容一笑,道:

  “眼下將軍雖然占據了江東半壁江山,但荊州劉表與將軍有殺父之仇,豫章劉繇與將軍有奪業之恨。而徐州呂布似乎也與將軍不睦。將軍已是四麵環敵,又何必再生怨恨?吾主命某前來,實是為將軍而來。先前之言,卻是某無禮,還望將軍勿怪。”

  “汝且說說看。”孫策氣勢一收,向後靠了靠,倒是瞬時讓整個大殿的氣氛都輕鬆了下來。

  “孫將軍承父之基,幾乎白手打下江東偌大基業,而吾主亦是三兩年間平定了涼州各郡,天下同輩人中,唯將軍與吾主也!吾主曾言,江東小霸王,果真英雄也,常恨不得相見。”

  “荊州劉表賊心不死,竟敢覬覦吾主轄地,遣軍攻打,吾主深恨之,欲攻荊州,但恐力不能及。又聞將軍與劉表有宿仇,吾主言“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便遣某前來江東,欲與將軍結盟,攻打荊州。有主公書信在此,請將軍一觀!”鄧芝說完,從懷中摸出一封帛書來,雙手呈上。

  孫策也不言語,命親衛取上帛書,打開一看,其上卻隻有一句話。

  “伯符兄如唔,敢與吾會獵荊州?”

  孫策臉色一變,將帛書傳於下方眾臣。

  “黃口豎子,也敢欺吾主。”程普怒喝一聲,出列拜道:

  “主公,這張富欺人太甚,不如斬了這鄧伯苗,送頭顱於張富,且看他有何能耐?”

  “程公莫怒,聽某一言。”程普回頭視之,卻是周瑜,喝了一句:

  “某做事,還不需汝這黃口孺子來教。”程普在軍中年歲最長,威望極高,便是孫策也多聽其言,口稱叔父。而程普此人,謙遜溫和,愛兵若子,與文武眾臣都相善,唯獨與周瑜不睦,認為其隻會逞口舌之利,無寸尺之功能占將軍之位,不過小人罷了。因此,一見其說話,便怒斥了一句。

  周瑜臉色有些尷尬,但孫策這時候卻不能看著好兄弟犯難,開口道:

  “叔父且暫時歸位,聽聽公瑾之言。”

  “諾。”程普有些不甘的退了回去。周瑜乃上前兩步,道:

  “此張富激將之計也!主公秉性剛烈,卻是最受不得此計,張富才會有這般言語。不過,先賢曾言“唯戰之道,遠交近攻者也!”今主公在江東,張富在漢中,正宜結盟交好,卻是不宜為敵。而荊州劉表,卻是主公大敵,是否出兵,便聽主公定奪了。”

  孫策聞言,卻是看向鄧芝道:

  “某若同意結盟,共攻荊州,不知他日若是能占下荊州,又該歸於何人?”

  鄧芝灑然一笑,道:

  “將軍手中有長槍,吾主手中亦有寶劍,荊州歸屬何人,不過各憑本事罷了。”

  “好。”孫策眼前一亮,卻是被激起了戰意。下方張昭見了,卻是趕忙出言道:

  “主公,先前商議之事莫要忘了。”

  孫策這才想起來,有些尷尬的道:

  “非某不想出兵荊州,實是無能為力也!先前有天使至此,命某出兵攻打袁術,某已經答應了下來,卻是無力再攻打荊州了。”

  鄧芝道:

  “此事吾主已有所料。將軍且聽某一言,將軍轄地以北,便是九江與廬江二郡。九江乃是袁術的根基,而廬江則是術部將劉勳鎮守。將軍若是攻打袁術,則劉勳必定派兵攻打丹陽。江夏黃祖與將軍有不共戴天之仇,又與劉勳交好,必然不會放過這種良機,若是二人合兵一處,不知將軍如何應對?”

  “這……”孫策語塞。張昭出列道:

  “劉勳、黃祖之輩,能耐吾主若何?長江自有天險,隻需截斷江道,便是百萬大軍又能有何建樹?”

  鄧芝回頭看向張昭,道:

  “先生欺我也,長江雖有天險,將軍帳下水軍雖是精銳,但荊州劉表,水軍卻是江東數倍,而大將黃祖,亦是水軍宿將,深諳水軍戰陣之道。若是其真與劉勳合兵為一處,倒是長江之險卻還不知是為誰而設呢?”

  張昭無言以對,隻得退下。鄧芝拱手道:

  “將軍若是配合曹司空攻打九江袁術,便是功成,功勞多歸於曹司空,甚至九江郡也多半會被其收回朝中,將軍如何能爭?到時至多不過能得些微名薄利罷了,實在不足掛齒。而將軍若是與吾主共取荊州,則可順手取下廬江一郡,擒下劉勳,也好給朝中交代。又能奪下江夏,取了黃祖之命祭奠文台君。再者,袁術雖為逆賊,但將軍早年卻是受過其恩,若是攻打他,恐落下恩將仇報的惡名,得了薄利,卻是失了人心。將軍曾與袁術帳下大將多有交好,袁術若敗,必投將軍,則將軍所得多矣!而將軍若是攻打袁術,則這些人必不會投於將軍,甚至與將軍不共戴天。其中得失,還望將軍好生思量。”

  孫策聞言,大為心動,看向下方的眾臣,卻是連大將程普也不說話了。周瑜雖有心勸解,勿要報仇心切。但他最為了解孫策性格,看後者模樣,顯然是定下了決心,不容更改的,便不再多說。

  見眾臣都無異議,乃拔劍道:

  “吾意已決,即日兵發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