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河西四郡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189
  大軍三麵而動,張富的苦日子就到來了。隴西郡乃是馬騰的腹地,未曾設太守一職。如今馬騰去了南鄭,這隴西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堆在了張富的手上。還要都督三路大軍糧草,應付城中各大士族,讓張富有些焦頭爛耳。特別是後者,張富根本就不精通,這讓他有些後悔將李儒、賈詡二人都派了出去,同時心中對人才的渴望也達到了極致。

  甘寧、徐晃兩路大軍進展極快。徐晃從金城出,先往北而行,到達姑臧。姑臧原本就是他的地盤,韓遂命其留守武威之後,為了練兵,徐晃將武威郡內大大小小的土匪、強盜、賊寇全部清理了一遍。姑臧城中留守的將領亦是徐晃心腹,大軍一至,城門大開,武威郡便下了。

  徐晃遂留梁寬領軍三千,鎮守武威郡,自領大軍一路向西,進入張掖郡。

  張掖郡乃是漢武帝元鼎六年置,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河西四郡除武威郡乃是涼州刺史部治所所在之外,其餘三郡遠離中原,又人口稀少,馬騰、韓遂的勢力都不曾觸及。現如今各郡太守依然是朝廷任命,不過軍中豪族亦是一大股勢力,連官府很多時候也不得不妥協。

  張掖郡治觻得縣,領觻得、昭武、刪丹、氐池、烏蘭、日勒、驪靬、番和八縣之地。如今的郡守乃是杜通,自黃巾之亂平定後就職至今已經十餘年了,雖沒有辦下什麽大事,但也算是四平八穩,穩固了張掖郡,平衡各方勢力,牢牢握住了主導權,算是個人物。

  聽得徐晃大軍兩萬前來攻打張掖,想都沒想,雙手奉了授印,親自帶了文武在郡城之下獻降。開玩笑,區區張掖之地,將領寥寥數人,都沒見過什麽世麵,兵不足萬,城矮牆低,那什麽抵擋。再說了,徐晃乃是奉涼州刺史之命前來征討,若是起兵抵擋,萬一敗落,被打為反賊,那可就誤了全族性命了。

  徐晃進城之後,並沒有為難於杜通,任令其暫為張掖太守,隻是命手下一將帶兩千人馬兼並了郡兵,留守張掖,自己帶著大軍馬不停蹄的趕往酒泉、敦煌二郡。

  酒泉郡置於元狩二年,郡治祿福縣,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如今的酒泉太守卻是天下有名的大儒蘇則。蘇則乃是扶風武功縣人,字文師,馬年少成名,舉茂才,出任酒泉太守,至今已近二十年。

  二十年間,即便是黃巾之亂,涼州諸侯亂戰也絲毫沒有影響到酒泉郡。至今,或許酒泉郡已是整個涼州最為安定,最為繁華的郡城了。如此,足見蘇則此人的不凡。

  不過,對徐晃大軍的到來,蘇則也沒有起兵阻擋的念頭,他是正統的儒家傳人,甚至曾師從大儒馬融,“君父”思想根植在其心中,徐晃乃是奉新任涼州刺史之命前來,蘇則親自帶了文武在酒泉與張掖交界處迎接,這倒是讓徐晃有些不知所措。

  不過,這也是一件好事,大軍在祿福縣修整三日,徐晃自己隨蘇則進入了太守府中,向其打聽敦煌郡內之事。

  “將軍,敦煌郡內並不安穩,郡守馬艾與某乃是至交,不過其雖有才華,卻是還不曾徹底掌控敦煌局麵。”蘇則如今四十來歲,說話直來直去,不像個文官,像個武人。

  “哦?使君此言何解?”馬艾其人,徐晃也曾聽說過,入敦煌為太守至今已有十餘年,還未曾掌控敦煌這有些說不過去啊!

  蘇則直言道:

  “將軍有所不知,敦煌郡比鄰月氏、烏孫兩國。自黃巾之亂之後,朝廷再無力顧及西域,西域都護府名存實亡。月氏、烏孫兩國常年入寇、敦煌郡內大族又各自為戰,不聽朝廷調令,內憂外患,馬艾已是力不從心啊!”

  “原來如此!”徐晃臉色亦是有些凝重,當初漢武帝為了打敗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西域諸國才與中原漸漸有了聯係。到東漢之後,漢朝在西域地區設立了西域都護府,處置邊疆之事。

  但自從黃巾亂起、董卓禍亂朝綱之後,朝廷連中原都掌控不了,更別說遠在千裏之外的邊關之地。西域大小數十個國家,在漢朝盛世年間,自然安分守己,不敢作亂,但如今亂世之中,這些小國家就開始生出異心了,從最開始的不聽調令,到如今更是敢率兵進入玉門關劫掠。

  西域數十個國家,大的帶甲之士數萬,小的亦有萬餘大軍,若真有入寇,情況一定非常嚴重。

  太守馬艾年近六旬,人老力疲,應付郡中各大士族已是力不從心,對入寇的西域各國更是毫無辦法,整個敦煌郡正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蘇則見徐晃不接話,隻得開口問道:

  “今將軍大軍至此,何不掃平敦煌動亂,將西域異族逐出我漢室土地?”

  徐晃輕輕點了點頭,道:

  “此晃分內之事也,隻是某此來隻帶了兩萬大軍,若敦煌真如使君所言,某手中兵力要完成此事隻怕力有未逮。”

  蘇則輕笑了一下,道:

  “某曾聽聞如今涼州刺史張魯手下帶甲之士十餘萬,將軍何不修書一封,請求刺史張使君派兵援助。”

  徐晃聞言,斷然拒絕道:

  “使君有所不知,吾主得天子看重,封為涼州刺史,但如今涼州大半卻還在賊人手中,安定、北地、漢陽幾郡巨寇橫行,稱王稱霸,絲毫不將朝廷放在眼中,甚至連國賊李傕至今任盤踞在北地,未曾授首。”

  “不瞞使君,某前來之時,吾主大軍已經開始征討這些惡賊了,並無兵力在出兵敦煌的。”

  徐晃說罷,見蘇則略微有些失望的樣子,開口道:

  “不過敦煌郡亦是我大漢的領土,自然不能任小國之人劫掠,今吾既知此消息,自然要前往敦煌,鎮壓來犯之敵,還望使君鼎力相助。”

  “這個自然。”蘇則想都沒想,就應了下來,“我酒泉還有八千郡兵,將軍既有出兵之意,這支兵馬便盡數交給將軍吧!”

  徐晃大喜道:

  “那就多謝使君了,如此,此事又多了幾分希望。”

  三日之後,徐晃大軍近三萬,一路出了酒泉,進入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