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曹操出兵,漢中議事(上)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169
  眼看入冬了,隨著秋老虎的過去,絲絲寒風不知從何處襲來,南鄭城中也多了些冷意。

  太守府中,張富正在練字,他的字寫得本是不錯,不過比之蔡琰差了許多,就連糜貞也是寫得一手號子,讓自詡讀書人的張大官人頗有些不好意思

  又兼漢中大營的軍隊盡數交給了張郃、申耽、糜芳等人,又請了無事可做的張衛幫忙盯著,張富就成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整日呆在府中,白天習武練字,夜晚胡天黑地,日子倒是過得痛快。

  除了偶爾會出城看看正在興建的漢中學院,接受接受老夫子的教育,就是有時候會被張魯“拉夫”去商議要事,要不就是被楊氏耳提命麵一番,讓他為張家開枝散葉盡心盡力。但這事哪由得他,盡管張富頗為用心,每日耕耘,身體都有些發虛了,但糜氏的肚子就是不見動靜,張富也毫無辦法啊!

  這一日,好日子總算到頭了,侍女月兒跑進書房來,翠聲叫道:

  “少爺,老爺派人前來請你去往大堂議事。”

  “不急不急。待本少爺將這字寫完再說。”練字煉心,張富原本有些急躁的性子也慢慢平和了下來。不急不躁,慢悠悠的將《小戴禮記》《曾子問》一章中最後一句“今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吾弗知也!”寫完,方才落筆。

  這便是他尋常的課業了,每日練習儒家經典,領會其中要義,便練習書法。等十日或者半月就出城前往學院一趟,將課業交給老先生,即便有事,也得派人送去給老先生閱。張富沒有進步,先生便不吝誇讚,勉勵幾句。若是先生不滿意了,那張富便會被老先生嚴厲訓誡一番,下來還會被住在書院裏的蔡琰取笑一陣,讓張富頗為鬱悶。

  隨著張魯的親衛出了小院,進入大堂,卻發現大堂裏已經坐滿了人,張魯、楊鬆、張衛、申家兄弟,就連張郃也在其中,還有留在南鄭的各路文武十幾人,一看便是大場麵。見張富進來,張魯便招呼著他坐下,連禮也免了。

  這時,張富才發現眾人之中正在傳閱著一份帛書,看過的臉上皆有些驚色,趕忙開口道:

  “爹爹,出了何事?”

  張魯開口道:

  “朝中有聖令下來,命某帶大軍兩萬從漢中出,配合大司空曹操征討西涼餘孽張繡。”

  “曹操要出兵了?”張富也被驚到了,沒想到這曹操這般等不及,眼看就快年關了,這大冷天的還要出兵,難道?

  “正是。”上首張魯笑道:

  “沒想到這司空大人也是急性子麽,這才兩個多月,聖令就下來了。”

  張富搖了搖頭,道:

  “他這可不是急性子啊,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哦?我兒此言何解?”不止張魯,其餘諸人也看了過來,張富也不故弄玄虛,直言道:

  “曹孟德是著急了啊!如今帝入許都一年了,曹孟德更是一下被封為大司空,位列三公,朝中不服者多矣!他得建立功勳將這些不服的聲音壓下去才行。”

  “隻是李傕郭汜雖敗,卻逃入了涼州,隻是涼州情況頗為特殊,曹操自不可能率大軍進入涼州追殺李傕郭汜的,若他真敢這樣做,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得不償失的。”

  “在這種時候,同為李、郭二人同黨的張繡,何況他又占據了帝鄉南陽,便成了最好的替罪羔羊。曹操隻要大敗了張繡,便收回了帝鄉,又董卓殘餘勢力,在朝中建立了威望,此一舉兩得之事,何樂而不為?”

  張富說完,堂上眾臣盡皆拜服。楊鬆開口問道:

  “少主,那為今之計,該如何為上?”

  張富卻是笑道:

  “大人本就是聰明之人,此時該如何處置想必心中早有計較,何不說來讓我等見識見識。”

  張富說完,張魯有些疑惑的的看著楊鬆,道:

  “先生若有主意,但說無妨。”

  楊鬆隻得站起身來,道:

  “不敢有瞞主公,鬆卻有些想法。”

  “眼下我漢中大軍多在西涼之地與韓遂大戰,恐無力進兵南陽,隻是陛下之令,卻也不可不聽。何不遣漢東都督黃權屯兵房陵,做出兵之勢,也好給朝中一個交代。至於是否進兵,就得看曹操、張繡兩家打得如何了。”

  楊鬆話音剛落,眾人皆以為然,唯獨張富與張郃不語,甚至張富還微微搖了搖頭,張魯忙問其故,張富卻是轉頭道:

  “儁乂將軍以為如何?”

  張郃本不欲出言,但張富問起,隻得拱了拱手,開口道:

  “此漢中私事,某本不欲多言,但公子問起,便也說說某的看法。”

  “儁乂但說無妨。”連張魯也來了些興趣。

  張郃也不再推辭,正色道:

  “大人妙計,好則好矣,卻失了光明磊落。張繡乃是西涼餘孽,天下人人得而誅之。將軍既得了上令,就該派兵前往相助,若是勝了,天子封賞自不會少;即便是敗了,也可得天下人望。”

  “若是依大人之言,恐怕好處皆無,天子麵前施了信任,天下誌士百姓麵前落得個畏畏縮縮的名聲,實不可取也!倒不如上書辭絕,按兵不動的好。”

  “某乃武夫,素喜得罪大人之處,還望大人勿怪!”張郃說著,對著楊鬆拱了拱手,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盤腿坐了下去。

  滿堂文武卻是有些目瞪口呆的看著自顧自坐了下去的張郃,心中皆是大驚,沒想到這人還真有些脾氣,連楊鬆這個老陰人都不放在眼裏。

  果然不愧是曹魏的擎天之柱,就這份見識便足以當得。想到這裏,張富出言道:

  “爹爹,儁乂將軍之言有理。袁紹何德何能占據河北之地,天下皆稱之為大將軍,曹操又有何本事能領大司空之位?便是奉天子之令討伐不臣而得之,前者敗董卓,後者取李傕郭汜,聚天下人望,方才有今日之勢。”

  “如今帝鄉被西涼餘孽占據,聖上命爹爹清繳,實是信任爹爹之故,爹爹此時若不出兵,恐失了人心,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