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親衛營
作者:金雨瀟      更新:2020-03-20 17:42      字數:2178
  從南充縣回來,張富就一頭紮入到軍營之中,以逃避張魯強製安給他的一些事物。如今的南鄭城的百姓比兩三年前多了一倍以上,又搬進不少關中之地的小世家,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就多了起來。

  不隻是張富,連張魯和張衛也一樣被這些事情搞得焦頭爛額,張魯不止一次抱怨不該讓閻圃去漢中的。直到十餘日前張富建議將楊鬆調回來之後,才輕鬆了許多。

  也是那時候起,張富就跑到了軍營之中,連糜芳也跟在了張富身邊。雖然張富大婚之事在即,不過這家夥也就是個甩手掌櫃,倒是喜歡呆在軍中,張富也樂得如此。

  蔡琰幾日之前就從張富的府上搬了出去,就連許家爺孫兩人也搬了出去。畢竟張富大婚在即,他們一直呆在府裏也不是一個事,張富在南鄭城裏買了一個小院,讓他們居住,不過張富卻是一次也沒去過。

  他畢竟是要娶妻的人了,在這個時候的確不宜再生波折的。

  就這樣,連回府的時候也不多了。隻有有時候商議事情或是楊氏派人請回府吃飯之類的,張富才回去府中。

  南鄭大營之中原本有士卒萬餘人,其中張魯的三千親衛早已經補齊了。張富出征巴郡之時,整個南鄭大營由大將向遠統領,鎮守南鄭,不過他的主要職責卻是保護張魯。

  張富回軍以後,大營便交由張富統領,而向遠則帶著親衛護衛在太守府中。

  事實上,張富回南鄭之時,手下不過數千人馬,至於巴郡的大軍,從閻圃去往巴郡之時就已經盡數交到後者手中了。

  不出所料,前幾日,賈穆一行人從許都回來,曹操果然沒有從中作梗,獻帝命閻圃為巴郡太守,印信已經送往了巴郡閻圃處。

  隨後,又派了六千老卒前往斜穀大營,若非張富從甘寧手中帶回了兩萬新兵,恐怕手下就真無兵可用了。

  這幾日,練兵之事一股腦的交給了小將郭淮,自己則帶著甘大和糜芳兩人準備從新兵之中挑選出兩千親衛來。

  從巴郡回來之後,他手下的親衛營之僧西寥寥數百人,連張魯都看不過去,親自和張富說了這事。

  張富自然知道這事不可再拖了。而親衛營一般都是最精銳的人馬,負責保護主公的安危。特別是亂世之中,就更得精益求精了。

  劉備半生顛沛流離,卻從來沒有在戰場上受到過太大的危險,固然有趙雲、陳到兩名大將勇不可當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手下的親衛白耳精兵無一不是以一當十之輩。

  曹操手下虎衛營也一樣,許諸、典韋兩員猛將自不必多說。曹操一生征戰,數次遇險,皆賴手下親衛勇猛無敵,才讓其數次活了下來。

  諸葛亮,手下也有一支精銳的無當飛軍,精銳得不可估量。

  ……

  無論是曹袁這樣的大諸侯,還是張楊、劉繇之輩都會慎之又慎的。張富自然也是一樣。

  出征巴郡之前,張富手下親衛兩千餘人,雖然都是戰場之上的老兵,卻也良莠不齊,算不得最精銳的士卒。前番交給張任了千餘人,又給了鄧芝五百人,手下隻餘下五百人,如今要做的就是從新軍中挑出一千五百人來,先補齊再說。

  不過挑選士卒這種事情張富可就不太擅長了,隻能交給甘大和糜芳兩人來做。論武藝糜芳可能高出甘大一些,但他畢竟新來,因此,親衛營雖然兩人各領一營,但還是以甘大為主將,糜芳倒也無所謂。

  親衛的選拔與招募軍隊不同,第一條就是得身家清白,至於武藝之類的雖然也重要,但都得排在這一條之後,畢竟親衛就跟著主公前後,若是成為了細作之類的可了不得。

  甘大、糜芳兩人雖然都算不得大將,但做這些事情還是不錯的,三日之間,就從兩萬新軍中挑選出了一千五百人來,都是壯年男子。

  不過兩人練兵的本事確實不咋地,連張富自己都有些看不下去。但要讓自己親自練兵,恐怕還不如兩人呢,隻得命兩人帶上手下人手聽從郭淮的調遣。

  至於書院之事,張富從南充回來,就已經和張魯說過了,不過張魯卻有些拿不定主意,畢竟大漢還是世家的天下,這一舉動吳懿會動搖世家的根基,況且如今的漢中恐怕也拿不出這許多錢財來興辦這般大規模的書院的。

  張富也知道張魯早晚會答應此事,因為隨著漢中地盤越來越大,手中可用之人就會越來越不足。書院早晚得辦,不過規模麽就不一定能如張富之意了。

  這一日,張富又回太守府中和張魯商議這件事情。果不其然,張魯還是有些心存疑慮,道:

  “富兒,此事還是過些日子再說吧!一個書院可不是這般輕易就能辦出來的,我漢中也不是讀書人匯聚之地,這件事情恐怕不是輕易就能辦下來的。”

  張富搖了搖頭,道:

  “爹爹,不論如何困難,此事咱們必須得做成,天下大亂,人才的重要之處不言而喻。關東、荊州、甚至是蜀中、江東都是人傑地靈之地,人才輩出。而我漢中比之不足,若是還不改變,恐怕與這些地方差距越來越大的。”

  “前番咱們拿下巴郡之後,可用之人太少,連各地縣令也不得不用原來龐羲手下之人。這些人太平時節的確沒什麽,但若是外部有變,恐怕會有二心的。”

  “如今咱們手下的地盤越來越大,可用之人卻是不多,早晚會出大問題,書院之事還望父親三思。”

  張魯聽完,沉吟良久,才道:

  “我兒說的也有道理,不過此事事大,何人可為首?你我二人也非名儒,就連軍師還有閻先生這些人恐怕也不行吧,如今天下戰亂已久,不知我兒有何考慮?”

  張富點頭道:

  “要辦書院,自然得天下聞名的大儒才行,否則有誌之士不會來投的。若招些歪瓜裂棗,那這書院還不如不辦呢?”

  “那我兒的意思是?”張魯有些疑惑的問道。

  張富想了一下,道:

  “爹爹,眼下孩兒有兩個人選。”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