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產生很多聯想
作者:小樹      更新:2021-05-22 12:44      字數:3424
  杜秀青早就接到了這個消息,她知道,李成鑫來這兒,或許不僅僅是為了這一場政治秀,更想借此機會見見梁曉素。

  因為當初梁曉素離開的時候,李成鑫是沒有在場的,梁曉素也沒有和他說一句話,就直接離開了。因為梁曉素當初的心都碎了,是帶著絕望和傷痛離開的。

  如今,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杜秀青猜想,梁曉素和李成鑫之間,肯定是沒有見過麵的。

  隻是,李成鑫這次到餘河來,按照目前的情況,曉素是不能在公開場合和他見麵的,因為曉素已經被免職了,而且修養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縣委暫時也沒有安排曉素的工作,現在的曉素,不用上班,依然在家裏修養。

  杜秀青不知道該怎麽樣才能把曉素拉近工作的狀態裏,讓李成鑫來到餘河第一時間就見到梁曉素。

  她一直對外說的是,梁曉素到新加坡去學習了,為期一年的時間。

  不過,現在春節臨近,曉素也該回來了,這個時候她要是出現,大家並不會覺得意外。隻是,年底的這個慰問,要是讓曉素也參與進來,貌似有些說不過去。

  這可把杜秀青給難倒了!怎麽辦?

  餘河縣有幾個鎮是非常貧困的。杜秀青自己每年也要到這幾個鎮裏的特困戶家裏進行慰問。比如畫眉鎮、春河鎮、方莊鎮,那裏都是貧困山區,人均年收入不過千元,是餘河縣最貧窮的地方。

  杜秀青曾經在她剛上任餘河縣委書記的時候,到這些貧困鄉鎮進行了專門的調研,然後利用大篇幅在餘河報上進行報道,發動當地的企業到這些鄉鎮進行幫扶,讓一些特困戶家庭的孩子能夠有書讀,也讓一些貧困的家庭能夠病有所醫,但是,這對於改變當地的貧困麵貌也是非常有限的,因為這些山區非常閉塞,路也不好,沒有形成特色產業。

  杜秀青一心想改變這些鄉鎮的麵貌,摘掉餘河縣貧困縣的帽子。可是,後來她卻明白了,這“貧困縣”的帽子戴著並不可恥,而且還很有實惠。每年中央和省裏都會下撥大量的扶貧款,這對於餘河縣來說,是不小的一筆款項,也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至少對於這些貧困人口生活的改善是非常有作用的。

  杜秀青在全縣推廣了免費醫療和免費九年義務教育,特困家庭不僅有低保,還有額外的特困補助,這樣一來,這些鎮的村民在基本的生活和生存保障上,已經是沒有問題了,隻是離富裕還是差了很遠。

  李成鑫來這裏慰問,不可能三個鎮都走到,他最多隻能走一個鎮,兩戶人家,這就要花去一天的時間。

  想來想去,杜秀青最後把這個點安排在春河鎮鄒家村。

  為什麽這麽安排?

  因為杜秀青站在餘河縣的地圖前,突然間有了一個驚奇的發現——春河鎮鄒家村是梁曉素的定點扶貧村!當年梁曉素上任餘河縣委副書記後,在定扶貧聯係點的時候,她自己主動提出要去春河鎮的鄒家村,那兒是春河鎮最窮的一個村,老弱病殘很多,留守兒童更多,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比如老弱病殘很容易發生意外,死人的事情也就是常有的。而這些特困戶去世後,往往連安葬費都是個問題,這個時候一些家屬就會借此找到扶貧的幹部,要求解決;再比如孩子上學的事情,也是很頭疼,都是留守兒童,經常會發生一些意外,甚至有些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管教走上了邪路。另外,還有職業上訪戶,經常動不動就連夜去了北京,然後北京方麵就要求當地速速去把人帶回來——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事情都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扶貧幹部卻是不得不管,瑣碎得很,經常是弄得人一個頭兩個大,所以很多人都不想去那兒扶貧,但是,梁曉素自己主動要求去。

  杜秀青記得當時開常委會的時候,大家對梁曉素這樣主動要求去春河鎮鄒家村都很意外!她一個剛上任的年輕女幹部,就敢去啃這樣一塊硬骨頭,確實是有些讓人匪夷所思啊!

  在官場上,很多人的思維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所以,對於這樣比較棘手的地方,大家是能躲就躲,能繞就繞,幾乎很少有人會主動提出來要去那兒扶貧。

  梁曉素這個初生牛犢不怕虎,根本不知道春河鎮鄒家村的情況,就這樣兩眼一抓瞎下去了。

  當時很多人都想看梁曉素的笑話,認為她這樣一個年輕的女幹部,根本不可能做好這麽複雜的貧困村的工作。很多人認為,用不了多久,梁曉素就會對鄒家村望而怯步,根本不敢去了!

  可事實卻是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梁曉素在那兒蹲守了一個星期後,就和當地的村民打成了一片,更讓大家意外的是,鄒家村兩個老上訪戶,在梁曉素的勸說下,果真答應以後再也不會上訪了,有什麽問題直接找她梁書記!

  梁曉素一個沒有什麽執政經驗的小丫頭,愣是在大家的吃驚下把鄒家村這個讓人棘手的村莊給拾掇得服帖了。至於她是用什麽辦法,大家也偶也聽說過。

  據說梁曉素到了鄒家村後,沒後絲毫的架子,在孤寡老人家裏,她會幫老人洗頭,打掃衛生;在留守兒童家裏,梁曉素就像一個貼心的知心姐姐,跟孩子們談心,輔導孩子們的功課,很多孩子都親切地稱她為梁姐姐;在上訪戶家裏,梁曉素不僅和他們拉家常,還主動為他們化解問題,幫他們解決了生活上和生產上的很多難題。

  這些事情,都是事後從鄒家村傳到縣委的。

  杜秀青才知道,梁曉素這個看上去很文靜很單純的丫頭,其實心思是那麽縝密,觀察問題是那麽透徹,而且有一顆非常博大慈愛的心胸,把這些很多幹部都看不上也懶得理的特困人群當做朋友,真誠地和他們交往,和他們交心,給了他們足夠的尊重和理解,這樣才獲得了這些人的信任,也才能讓他們信服。

  杜秀青後來才知道,梁曉素還用自己的工資資助了鄒家村一對貧困的姐弟上學,現在,那兩個孩子估計已經上大學了,而梁曉素對他們的資助會一直到他們大學畢業!

  就到鄒家村去!杜秀青當即決定把李成鑫要走訪的點定在春河鎮鄒家村。

  因為這樣的話,梁曉素就能夠有理由一起隨同下去走訪了,這個村依然還是她的定點扶貧村,她不再的這一年裏,杜秀青代為管理,並沒有劃撥給其他人,現在臨近春節,梁曉素從外麵學習回來,不管她還是不是餘河縣委副書記,她都可以去這個村裏看看,看看那裏的村民,看看那個受她資助的姐弟倆。

  去年年底,杜秀青和梁曉素一起去春河鎮鄒家村進行慰問的時候,曾經讓餘河縣委宣傳部報道組的夏文俊把這件事情寫成長篇通訊發表到了江南日報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文章發表後,這兩個孩子得到了更多人的關心和幫助,還有醫院免費為孩子的父親進行治療,這個家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一年過去了,這個家裏應該有了新的變化,這個時候讓梁曉素過去看看,杜秀青覺得,梁曉素應該不會拒絕的。

  當然,杜秀青不能告訴她李成鑫要來,否則的話,梁曉素可能就會逃避了!

  杜秀青很清楚,這個時候的梁曉素心裏一定還是充滿了傷痛的,她可能還不太願意見李成鑫,如果她想見他的話,可能早就自己聯係李成鑫了,他們可能早就見麵了。但是,根據杜秀青了解,梁曉素這段時間除了外出旅行了十來天,其他時間都呆在家裏,哪兒都沒有去,甚至連她的同學那兒都沒有去,就在家裏陪著她的媽媽。

  所以餘河縣委也沒有人知道梁曉素回來了,信江市也沒有人知道梁曉素回來了。

  梁曉素就這樣悄悄地走,又悄悄地回,這其中的故事,隻有杜秀青一個人知道。

  梁曉素接到杜秀青的電話的時候,是剛從海南回來的第二天。

  “曉素,出去散心怎麽樣?玩得還高興吧?”杜秀青笑著問道。

  “還行吧——”梁曉素說道。

  她覺得自己是個閑人,徹底的閑人,不用上班,不用工作,這個時候,隻剩下休閑消遣陪媽媽了。

  “曉素,很快就要過年了,縣委又要下鄉鎮去進行慰問,我希望你也能參加!”杜秀青說道。

  “姐,我就不去了吧?”梁曉素說道,“這個時候我去不太合適啊,我已經被免職了,不再是縣委的領導了——”

  “曉素,其他的地方我不要求你去,但是,你曾經的扶貧點我希望你能去看看,那兒的老百姓也很希望見到你,還有你資助的那一對姐弟,難道你就不想去看看嗎?”杜秀青說道,“你這麽久沒有在餘河,你的辦公室估計都有那兩姐弟寫來的信,隻是你沒有看到罷了!”

  杜秀青這麽一說,梁曉素還真是有點心動。

  說起春河鎮鄒家村,她對那裏的老百姓還真是有感情的,尤其是那一對懂事的姐弟倆——丹丹和明明,她真的很想那兩個孩子。去年他們在讀高三,今年應該已經上大學了!

  想到那兩個孩子,梁曉素心裏還真是想去,去看看他們。

  可是,她轉念一想,她現在的身份真的不太適合和杜秀青一起去慰問,名不正言不順啊!她自己覺得沒什麽,杜秀青也覺得沒什麽,可是別人卻不會這麽看的。她一個被免職的縣委領導,再出現在春節慰問的領導隊伍裏,這讓別人怎麽看?很多人都會產生很多很多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