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津市
作者:大熊不是貓      更新:2021-08-19 20:52      字數:2460
  妹妹和妹妹是不一樣的。

  有些表示是人際關係,有些表示是身體部位。

  訴求不同,兩個人自然是不歡而散。

  李蓉並不能阻擋章蕊過來尋找沈光林,但是沈光林他自己可以。

  他不想招惹這位花癡姑娘。

  誠然,這位姑娘長相不錯,身材也好,家境也還成,但是,跟李蓉比起來,那就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了。

  如果隻是不負責任的吃一頓快餐,這個可以有。

  但是吃完飯還要刷鍋洗碗,那就算了。

  再有一年就是1983年了,這個時候該轉入低調了。

  無論成熟還是不成熟的想法,都不能有。

  老孔終於正式來實驗室上班了,肩負起了和竇偉一起建設生物實驗室的重任。

  他從入職的第一天起就搬進了宿舍,然後每天就是實驗室宿舍樓兩邊跑,都沒有問過單位能夠有什麽福利。

  沈光林準備的職工福利房眼看就要成了擺設,壓根沒人領取呀。

  在這一刻,他感覺自己似乎做了一些無用功。

  麵對這麽有上進心積極熱愛工作的好員工,隻要工作條件足夠好,即使福利待遇差一點,似乎也能接受。

  那房子的事就緩一緩再提唄,等他出點成果再給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給嫂子李萍找一份合適的工作。

  李萍原來在齊魯話劇院工作,是一名青年演員,後來借調到電視台做播音員。

  現在到了京城重新找工作,沈光林首先考慮的就是在京城的話劇團體幫她找一份工作。

  京城現在有四家話劇院,分別是青年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人民藝術劇院,兒童藝術劇院。

  後來,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合並成立了國家話劇院,京城就剩下三家大型劇院了。

  可問題是這幾家話劇院他都不熟啊,沈光林又不是神,他又不能發動YYDS技能,因為他跟這幾個單位真的沒有什麽交集。

  在日常生活中,沈某人也不是特別喜歡看話劇,反倒是歌舞劇他還更喜歡一些,比如,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就很好看,那些女孩身材真好。

  看著看著就容易讓人有不成熟的想法。

  接下來這該怎麽辦呢?

  總不可能自己投資一部電影讓萍姐去做個演員吧,這個年代國家可沒對民間放開這個門檻。

  即使能夠投資拍電影,難道就真的賺錢嗎,不賺錢那就賺人,而如果不是為了賺人,誰會投資電影呢。

  萍姐在實驗室的宿舍裏接連住了好幾天,果然很快就覺得無聊了,也不可能天天在宿舍看電視吧。

  李蓉也沒太多時間陪她,因為她快開學了,還要隨時準備戰鬥。

  這個好多年不聯係的姐姐可是人生大敵,不得不防。

  而李萍也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她感覺自己現在真的需要一份工作了,總不能天天吃白食。

  可是,現在的電影學院都還沒開學呢,就是想找同行交流一下都缺乏溝通渠道。

  沈光林尋思了半天,實在沒有合適的職位,隻能先讓她在辦公室上班,跟著江振華一起做個財務吧。

  編製可以隨時給,就看她要不要。

  也可以等再晚一些的時候,幫她到京城電影學院尋摸一個進修名額,這樣也沒有枉費她的特長和愛好。

  就這樣,所有人在生活上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接下來就該是認真工作了。

  轉眼元宵節都過完了,在工作上,沈光林的研究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一窮二白,想開啟一項事業真的太難了。

  實在沒有辦法,終於盼到學校正式開學了,沈光林又開始泡起了京大圖書館。

  京城大學的圖書館向來是臥虎藏龍的,當年偉人都曾在此地蟄伏,現在沈光林決定重新回到這裏汲取營養。

  從偉人的回憶中可以得知,他當年在圖書館的生活並不開心,而且京城大學有點不地道,楊教授故去之後就驅逐別人離開,不當人子。

  當然,那位姓張的也身敗名裂了,明明是組織創始大佬,非要在解放前夕變節投敵,後來在圖書館度過了一生。

  圖書館裏關於太陽能發電的資料並不少,但是沒有太大用,很多資料都很老舊了,不是沈光林想要的內容。

  其實,國內研究太陽能電池並不晚,從1958就開始了,跟西方國家相比差距也並不大。

  早在1957年的10月,CCCP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轟動了全世界。

  而在1958年的5月,主席就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

  從此,我國的火箭事業和衛星製造事業被提上日程。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有專人開始研究太陽能電池了。

  但是,1970年東方紅一號順利飛上天空,它並沒有安裝太陽能電池板,而且它搭載的銀鋅化學電池壽命非常有限,所以東方紅一號的設計工作壽命隻有20天。

  這顆衛星在升空以後,它實際在太空中隻工作了28天,於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麵徹底失去聯係。

  不過,我國發射的第二顆人造衛星----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號”上麵就成功搭載了太陽能電池。

  實踐一號是1971年3月3日發射成功的,一共在軌運行了8年,直到1979年才停止工作。

  這套電池係統能夠供電8年,真的非常不容易。

  沈光林就是想找一找關於光伏科技的最新知識,看看這個年代太陽能電池究竟發展到哪個階段了。

  但是這一切都很困難,因為這個時代的京城大學圖書館還沒有進行圖書索引分類呢,要想找最新期刊上的文章就更加困難了。

  想看最新期刊上麵發表有什麽文章,這個需要自己去整理和發現。

  還是找人主動去學習還更簡單一些。

  通過學校得知,現在國內研究太陽能電池的領軍人物是半導體所的王戰國研究員。

  “實踐一號”衛星上麵的太陽能電池就是他主持研發的。

  那就簡單了,找上門去唄。

  沈光林很快就找到了這位王研究員,對方也還很年輕,才43歲,是豫省人,畢業於南開大學。

  經過交流,沈光林很有收獲,也順利拿到了NP結和PN結之間的區別與聯係。

  原來,他們十年前生產的多晶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已經達到了15%,實在太了不起了!

  而這也已經基本能夠滿足衛星的正常需要了,什麽鍺電池,什麽砷化镓,沒什麽人研究。

  不過,王研究員也說了,他近些年也已經不再研究太陽能電池了,他的課題是研究半導體材料,因為他認為,太陽能電池已經到頭了。

  不但如此,從1969年開始,整個半導體所也已經不再研發和生產光伏電池了,生產和研發的任務全部交給了位於津城第十八所。

  一個企業能夠發展科技嗎,這不是鬧呢嗎。

  估計,也就是從此刻開始,我們的電池研發技術也就拉開了與國際上的差距。

  既然如此,那就去津城看一看吧,研判一下太陽能電池發展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