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接盤俠
作者:大熊不是貓      更新:2021-07-13 23:47      字數:5053
  比賽結束了,沈光林帶著李蓉往更衣室走,他想見見華夏足球的管理者們。

  ??這個年代的他們還是一群傻白甜,也還沒有變成豬協,也還沒有挨過打,隻有當他們遭受過西亞的無恥教育之後才會變壞,但可惜那時候自己國家隊的硬實力已經不行了。

  ??大學教授的名頭還是有用的,尤其還是京城大學的教授。

  ??沈光林順利的見到了包括領隊主教練在內的許多人,大家雖然忙於慶祝,但還是接待了這位不速之客。

  ??沈光林也沒有拖泥帶水,他說的也很直接,除了恭喜國家隊獲得勝利之外,他還想讚助國家隊參加剩下的比賽。

  ??不為名,不為利,隻為了幫助國家隊進入世界杯。

  ??這屆國家隊的主教練是蘇勇舜,是一位四十幾歲的中年人,曾經在五十年代也是國家足球隊中的一員。

  ??沈光林並不認識他,也沒有聽說過這位足球名宿,因為他後來卸任主教練之後就移民楓葉屠夫國了。

  ??這一切並不妨礙他這時候還是一個自己人。

  ??“是京城大學要讚助國家足球隊嗎?”

  ??大家並不是特別相信,畢竟一個學術和教育機構,是不可能拿出錢來支持踢足球這樣的事情的。

  ??“並不是學校要讚助,而是我個人,或者說是我代表企業向咱們足球隊提供讚助。”

  ??這個年代還沒有建力寶,還沒有虛假金罐事件,沈光林提出讚助,這種方式本身就很新穎。

  ??給錢哪裏有不要的,事情很快就談定了。

  ??沈光林代表服裝廠讚助30萬港幣,隻有一點要求,那就是需要國家隊在隊服上繡:“深城XX服飾”的標誌。

  ??當然,沈光林還有個不情之請,他要做國家隊的顧問。

  ??不白做,真給錢。

  ??國家隊贏一場,獎金1萬元。

  ??這個年代,即使是足球運動員,他們的工資也隻有100多一個月。一萬獎金,20幾個人來分,每個人都能分好幾百了。

  ??沒有物質激勵,有時候是不能發揮優秀成績的。

  ??這筆錢算是額外讚助,目的就是幫助大家更好的備戰。

  ??此間事了,國家隊開始備戰下一場比賽了。

  ??回到學校的沈光林果然成了一個人物,即使在數學係,大家也開始以他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小團體。

  ??英雄莫問出處,大家知道他大約是學物理的,究竟是物理係還是地理科學係還是天體物理係就不得而知了,沈光林也不愛說,都是一個學校的,一起玩就是了。

  ??這個年代京城大學的院係可是多的很,每兩三個專業就一個係。

  ??不過這都不重要,開心最重要。

  ??自從觀看國家隊比賽之後,算是開啟了大家的集體榮譽感,沈光林也找到了一個健身的新方式,那就是一起踢球。

  ??踢球還是能夠帶來快樂的。

  ??沈光林快樂,李蓉也快樂。

  ??真的不一樣,沈光林的身體素質好了很多,腹部也出現了腹肌,耐力明顯提高不少。

  ??真的要向國足學習,可以保持90分鍾不含糊。

  ??大家都是從新手學起的,沒有誰真的會踢球,仗著年輕,體力好。

  ??也就隻有沈光林還會幾個標準動作,比如帶球,比如外腳背,內腳背。

  ??但是,大家最不缺乏的就是熱情,隻要能吃飽,他們覺得自己可以無限的奔跑下去。

  ??想要吃飽這事也好說,這個年代的物價低的很,去年才成立的燕京啤酒開始對外出售啤酒了,一袋啤酒也就1毛2分錢。

  ??沒錯,啤酒不全是論瓶賣的,畢竟瓶子比較貴,一些商店就是用塑料袋裝了賣,那可就便宜多了。

  ??為了改善大家的夥食,沈光林會時不時從家裏帶一些醬牛肉回來,飯菜裏麵加幾塊美味可口的牛肉,又有能量又有回憶。

  ??不少人功成名就之後,還回憶起在京城大學的美好時光呢,大家盼著的就是沈某人帶的那一口牛肉味。

  ??沈光林就這樣在老師和學生之間來回切換,快樂的不得了。

  ??隻可惜,京城大學體育場的場地還是不咋行。

  ??足球場隻有鐵管球框沒有球網就不說了,地麵也還是普通的爐渣地麵,摔一跤就是一身傷,那種煤渣都能搓掉一層皮。

  ??還想搞種植草坪?

  ??要是有人能夠讚助個足球草坪就好了。

  ??沈光林把這個主意打倒了老郭身上。

  ??郭德勝的長子郭餅湘已經被釋放出來了,花費的金錢並不多,也就是6個大數而已。

  ??還是人家小葉厲害,輕輕鬆鬆就實現了6個小目標,沈光林他們累死累活一個數都沒賺到。

  ??不過,小葉也是個講究人,在沈光林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竟然拿出了一個大數準備送給大劉和沈光林。

  ??沈光林真的不敢要,他怕東窗事發。、

  ??不過,老郭對他卻是感激涕零的。

  ??甚至,老郭為了表示感謝,專門帶著兒子來了一趟京城,就是特意感激沈光林的救命之恩。

  ??哎呀,也是盛情難卻。

  ??那就幫我們修建一座體育場吧,大家踢球健身缺乏場地。

  ??這段時間也不是沒有其他事發生。

  ??比如,沈光林的五筆輸入法開始向全國推廣了。

  ??沈光林推辭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提議,不如就叫做“京大輸入法”。

  ??把名譽讓給集體,這更增加了大家對他的好感,這樣的好老師,品格真是太高尚了。

  ??當然,輸入法這件事現在也隻是小範圍的傳播。

  ??畢竟,電腦時代還沒有完全到來,使用五筆輸入法的大多數是一些印刷機構或者一些文字處理人員。

  ??不少人關心起了沈老師的個人情況,他今年25歲,年輕是真年輕,不過還沒結婚。

  ??一些熱心腸的領導開始幫助沈光林介紹起了對象。

  ??畢竟,曆史上就有“榜下捉婿”的傳統。

  ??無論在哪個時代,沈光林都沒有參加過相親活動,主要是他還年輕,身邊就沒有缺少過女朋友,怎麽可能用相親這一招來解決單身問題嘛。

  ??當然,到了要結婚的那一刻,還真的有可能是相親來決定歸屬。

  ??現在,學校的一位領導很熱心的牽線,他想幫沈老師介紹一個對象了。

  ??沈光林原本是要拒絕的。

  ??不過,他說服不了自己內心的驕傲,就當是體驗生活了,去見見也不錯,反正又不吃虧。

  ??要是李蓉敢去相親,打斷她的腿。

  ??了解了女孩的信息,沈光林驚詫了。

  ??我擦,白富美呀。

  ??對方是某部領導的女兒,實職大領導,也就是看著沈老師年輕俊傑,前途無量,這才想著找人人牽線搭橋。

  ??沈光林見過的高官子女中,像李蓉這樣的已經是他高攀了。

  ??不過李老爺子級別雖高,但是人家不待見這孫女婿,而老李的級別也就那樣。

  ??實職領導的女兒是什麽樣的,還真沒有體驗過。

  ??主要是不好推辭,見一見也好。

  ??要去相親的事沈光林主動告訴了李蓉,問她怎麽看,別瞎想,真的啥事都沒有。

  ??李蓉笑而不語。

  ??沈光林就是好奇,他保證了,自己肯定是不會背叛革命的。

  ??地點選在老莫。

  ??這裏其實味道一般,但是有逼格。

  ??李蓉和小嬸子,張鵬叔叔三個人就在隔壁的一桌吃飯。

  ??這盯的也太死板了,都不好發揮。

  ??不得已,沈光林換了個位置,但還是在視野可及的地方。

  ??姑娘跟著校領導過來了,樣貌不錯,不說百裏挑一,也是頗具姿色。

  ??介紹人簡單介紹了雙方的情況,然後功成身退。

  ??兩人獨處,也是沒話找話。

  ??“同誌,你名字不錯,如果把“英”改成“瑩”,肯定會更有質感。”

  ??姑娘姓陳,名字也很有時代特色,叫做“陳玉英”。

  ??沈光林聽了名字就沒有繼續了解的興趣了。

  ??幸虧沒叫“秀英”、“桂英”、“秀蘭”、“桂蘭”、“玉蘭”這些更有時代特色的名字呢。

  ??姑娘也不扭捏:“要是談成了,別說改成“瑩”,就是改姓沈也是可以的,可以叫做“沈陳玉瑩”,你真的已經是大學教授了?”

  ??這姑娘還真敢說,但是沈光林已經不好接話茬了:“隻是臭老九而已,不上台麵,不知道陳同誌是在哪裏讀的書?”

  ??“我沒讀書了,大學沒畢業就當兵去了,歌舞團的文藝兵,現在是京城廣播站的播音員。”

  ??沈光林肅然起敬:“哎呀,文藝工作者呢,厲害,原來還是位大主播!頻道是多少?91嗎?。”

  ??“你問的是調頻嗎?”

  ??“啊,不是,我就這麽一感慨”

  ??飯菜上來了,兩個人邊吃邊聊,他還時不時的能看到李蓉她們三個在看他。

  ??這是當著媳婦的麵相親呀,在作死的邊緣來回試探。

  ??看樣子今天回去又不太平。

  ??突然,姑娘說了一句讓沈光林接不住的話:“我看了,你長得還行,條件也不錯,咱們結婚吧。”

  ??納尼?

  ??沈光林雖然很驚訝,但是並沒有把嘴裏的飯吐出來,他懵了:“咱們不互相了解一下了?太快了點吧。”

  ??“了解啥呀,不是已經了解了麽,想知道什麽我告訴你不就得了,我爸是XX部的領導,我媽是高教司的領導,就是專門管你們學校的,有她們照顧,你升職不是更快麽。”

  ??沈光林可不是隨便的人,雖然在以前他隨便起來不是人。

  ??“那不行,我配不上你呢,我覺得你還是找一個門當戶對的比較合適,我就是一農村進城的傻小子。”

  ??姑娘還為他辯解上了:“別呀,我覺得你也不賴呀,現在好歹是個教授,努力一把做個校領導,這樣就配得上我了。你再使使勁追求我一下,說不得我就答應你了呢。”

  ??“結婚是要講感情的。”沈光林原本隻是來玩玩的,沒有想到一頓飯還沒有吃完,就已經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了。

  ??“我當然知道,但是我已經等不得了。”

  ??沈光林的敏感度多高啊,立刻就注視起了她的小肚子。

  ??看著還是挺平坦的,坐著都不凸起,腰肢很細,身材不錯。

  ??“你看什麽呢,我沒懷孕。”

  ??“那你這麽急切做什麽,相讓我當接盤俠?我可不是浩克。”

  ??“哪裏呀,我結了婚就可以出國了,浩克是誰?”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