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秦國君臣之變革
作者:三國攝政王      更新:2021-05-22 06:01      字數:2961
  “大哥不喜奢靡,我們在此等候便是。”

  論官職,長安郡守鍾繇勝過魯肅,論身份,魯肅比鍾繇更親近孫揚。

  於是,這二人便把主位讓了出來,隻是左右坐在次一級的位置上。

  周瑜坐在魯肅下首,同時,還有一個神色堅毅的少年坐在鍾繇下首,此人正是昔日震懾西部羌族的錦馬超,他在軍官培訓學院完成了一學期的學業,此時也返回了長安。

  “報~~~主上已到達門外!”

  府中衛兵及時報告了孫揚行程。

  “秦公到!”

  眾人紛紛起身,孫揚已至門口。

  “臣下見過秦公。”魯肅、鍾繇。

  “馬超見過秦公。”

  “周瑜見過秦公。”

  兩個少年同時參拜。

  “好、好啊!我秦國如今也有了如此底蘊,中青少三代都到齊了,秦國諸學院更有長者坐鎮,何愁我大秦不興啊!哈哈哈~~”

  孫揚進得門來,便大笑。

  此時此刻,孫揚有著驕傲的資本。

  想當初,他奇兵算計武威郡城,區區不過三百人馬。

  誰能想到,今日手裏邊竟有了十幾萬大軍,地域更是控製了三州兩郡,從此有了三分天下的資本。

  “願隨秦公振興大秦。”

  四人互視一番,同時道。

  周瑜,雖被劫掠而來,他卻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久在秦國,已經開始學習陸戰之法,比之前僅學習水戰之法更加的全麵。

  如今,他在兵法之上有著戲誌才等人的指導,比另一個時代的周瑜更強了幾分。

  “元常啊!吾離去之後,命你等主持秦國軍政,西域商道可曾打通?”

  孫揚坐下後,笑著問道。

  西域商道,一直都是孫揚心中關注的一個重點,打通西域商道,便可以讓涼州逐漸富裕,讓西域諸國知道雍涼之地有了一個實力強盛的大秦。

  “稟主公,西域商道一直由孝直主持,如今已是初見成效,長安及三輔各地已有胡商來往奔波。

  龐德將軍在鎮守期間數次出征西海羌部,已將秦國之名傳入西域。”

  鍾繇會心一笑,他如何不知孫揚所關心的事情。

  他久在秦國,從孫揚以往的蛛絲馬跡當中,已看到了孫揚對西方的看重,以及對攻略中原一事的冷淡態度。

  雖然他並不明白這其中問題,卻也是深知那為臣之道,於是他盡撿孫揚關注的說。

  “嗯!”

  孫揚點了點頭,頗為認可地道:“當初遣孝直入河西走廊,正是因為他有機謀,擅權變,通兵略,適合與西域諸國交流,留下龐德更是知他勇猛忠誠,如此,西州無虞矣。”

  “主公慧眼!”

  鍾繇笑眯眯地一記馬屁拍了上來。

  “武威郡如何?”

  孫揚又問。

  “今年自給已是無虞!”

  鍾繇沉聲道:“有阿九將軍坐鎮,已無一人敢於作亂。況且,武威乃是昔日邊庭重鎮,即使落魄,卻也有幾分底蘊存在,重建之後,當能顯大漢之威。”

  “元常啊!你能盡撿好聽的說,看來潁川學院倒也有些能耐。有句話你沒講錯,我大秦本就出自大漢。如此說來,也對!”

  孫揚笑了笑,並沒有擺出責備姿態,但他如此一提,卻讓鍾繇驚出了一身冷汗。

  “謝主公!”

  鍾繇偷偷抹了一把汗,心中卻有幾分苦澀。

  主公心裏怕是還對潁川係有防備之心,日後定要小心才是。

  突然,孫揚眸光一冷,說道:“既然涼州已定,那我秦國當立法變革。”

  “什麽?”

  聞言,鍾繇大驚失色,周瑜亦是如此。

  魯肅是早知此事,便暗默不語,馬超卻已是摩拳擦掌了。

  馬超已然知道,軍功正朝著他招手,這樣的變革於他而言很是有利。

  “元常,你無須驚訝,且在夏收之後將三輔百姓各自打亂,遷往北地、安定、廣魏、金城四郡,並遷四萬百姓前往河西四郡。”

  孫揚心意既然已經有了決斷,自然不可能再改變主意。

  “喏!”

  鍾繇無奈,隻能是勉強同意了孫揚的決定,

  長安將要迎來什麽樣的局麵?

  世家鼎立?

  秦國一家獨大?

  這些鍾繇沒法預料,不過他知道,孫揚要對大秦境內剩下的世家動手了。

  世家,這個圍繞了大漢數百年的半統治階層真的要倒了嗎?

  在這隨後的一月裏,關中秦軍進行了一些調動與擴軍。

  第一軍團從北地的羌人中挑選優質騎兵,建立起漢羌混合第一軍團漢羌混合騎兵師,馬超任師長。

  第一軍團從廣魏、三輔的平民百姓中挑選優秀士兵,建立步兵第三師、第四師。

  同時,孫揚把皇甫酈調離第一軍團,任命其為第五軍團步兵二師師長。

  又將第四軍團騎兵師、第五軍團騎兵師、第四軍團步兵三師調駐長安。

  同時調動的還有第一軍團步兵二師調駐長安,第五軍團步兵二師調駐廣魏。

  至十一月,長安及三輔百姓已經基本遷出,各軍諸師團調駐長安完畢。

  長安、潼關、函穀關一線駐紮了秦軍集結的三個軍團的三個步兵師、四個騎兵師,總計七萬兵馬。

  關中頻繁的兵馬調動使得關東人心惶惶。而孫揚又不能明著說:你們不要如此慌張,我不打你們,我秦國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

  十二月到來,關中飄起了大雪,整整兩個多月的遷徙,使南陽郡、汝南郡、長安以及漢中郡這幾個天下大郡的世家都集中在了西漢都城長安。

  最具曆史意義的血色之年開始了。

  自孫揚回長安的這幾個月以來,孫揚、魯肅、周瑜三人晝夜不停地在討論和完善大秦的變法革新,以及如何解決世家歸屬這一問題。

  世家這一存在,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血緣聯係,而是相互間的利益牽扯。

  一個世家內部,或者是世家與世家之間,都是存在著這種利益牽扯,孫揚就是要盡可能的打破這種牽扯。

  經過了幾個月不眠不休商討,秦國內部在解決世家這一問題的看法上終於取得了一致。並製定了相應的條例:

  一、革新原有世家人丁集中狀況,以百戶為單位立村,世家中,同姓之人可為一村,這是孫揚取自明朝的百戶製度。

  二、百戶之村分別置於秦國諸郡縣,一郡之內不得有同姓之人兩百戶,這是第二條要求,隻針對世家。

  三、秦國所屬世家,必須解散家奴、私丁,以上二者充作邊民,分置於河西四郡、北地、安定諸郡縣。

  四、秦國所屬世家主支家族必須在三輔地域,無任命,不得離開三輔。

  這四條是絕戶計,更是將世家徹底的打散、打亂。

  孫揚要讓他們自己跳出來,秦國諸臣都知道這樣做很難,但以田豐、法真為首的秦國幹臣已經與孫揚達成共識。

  長安府已經為他們準備七萬步騎,也是夠他們吃一壺了。

  其次,孫揚又發布世家子弟屯田令,秦國地域內所有土地歸秦國所有,所屬世家子弟按人口分田,一人限定二十畝,不得買賣。

  若想擁有私人土地,可立軍功授田!

  這一步,便是孫揚要絕了土地買賣的弊病,讓土地收歸國有,私人隻有使用權,沒有買賣權和擁有權。

  強遷世家的時候,各師團就已經剿滅了一批死守土地的世家大族,所以,要想他們老實,其實不難。

  最後,世家還必須將祖宗牌位盡數立於長安城外十裏亭內。

  在此地,秦國出麵立宗氏殿,其中便有各世家先祖殿,與秦國同歲,隻要是同姓國民,盡可參拜同姓傑出先祖。

  此舉,意在讓世家祖宗不滅,信仰傑出的先人,逐步取代儒家在大漢的影響力,又能將世家對地方的影響力降到最低。

  隻有如此,孫揚認為秦國政令方可通達,地方軍事才能無阻礙,秦國實力冠絕天下才能夠實現。

  孫揚與魯肅、周瑜討論之後,都認為這樣既可以緩解世家與國家矛盾、世家與百姓的矛盾、土地與百姓的矛盾,又能使國家安寧。

  至於變革之後的這些剩餘世家力量,仍需要秦國君臣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