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策馬向東行
作者:三國攝政王      更新:2021-05-22 06:00      字數:3551
  賈詡未曾有一刻真心歸屬自己。

  出身難道就這般重要?沒得出身就啥事也幹不了了?孫揚不信,卻又不能真的拿賈詡怎樣,以後賈詡必然是他的謀主,他也就不能做得太過!

  還是對賈詡寬容一些吧!孫揚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釋放掉自己有些鬱悶的心情。

  不過,也有讓孫揚心裏稍微舒服點的事,比如曹操就是閹豎之後,那個身份怕是比自己也好不了多少!

  有了曹孟德這個對比,孫揚在心理上一秒平衡,他稍稍冷靜之後,對賈詡給出的三個計略做了一番比較。

  上策?

  是保守的中策吧?

  等待機會?

  有些扯淡啊!

  盡管孫揚自負有著近五千年的知識儲備,但他也不敢斷定說自己就一定能在亂世中摘取勝利果實。

  這是一個豪傑輩出的時代,豪傑的上限根本數不過來,如果還想等著所謂的機會出現,未免顯得不上進,是吧!

  僅這資源貧瘠的涼州也是有著不下十位不甘寂寞地強人出現,自己又憑什麽能在大亂的時代裏脫穎而出。

  再說說那中策,人人都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來的好,如今漢室平定了大規模叛亂,涼州剩下的也就隻有一些小規模的黃巾軍,這根本都不夠官軍塞牙縫,如何又能便宜了自己。

  因此,這中策也是不行的。

  最後,孫揚發現自己幾乎是沒了選擇,能選的唯有下策。

  下策最是難以決斷,一入賊林此生便可能都是賊,想脫身都難呐!這種事終歸會讓士人群體詬病的,可他又無從選擇。

  不過,想一想卻也不是沒有機會,曆史上羌人的叛亂馬上就要開始,難道自己就真的任由羌族在涼州肆意地屠殺漢人?那自己還是漢人嗎?

  漢人之間內鬥可以,但內鬥必須先安外,這也是孫揚的底線,更是他對一年前那場屠殺毫不愧疚的原因。

  在與羌人合作的這件事情上,無論最終的是非成敗,都讓孫揚知道自己必定會被後世所詬病。

  然而,他卻必須在短時間內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這樣一個時代,沒有一個漢人會心甘情願地與異族合作,實在是偌大個漢朝保不住她的子民。

  史冊記載,涼州根本無力抵擋羌、氐叛亂,甚至於朝堂公卿們公然提議割讓涼州,若非傅介子後人傅燮義正言辭地直斥當朝諸公,怕是三國時期的涼州也不會是魏國的涼州,而是胡人的涼州。

  孫揚也曾想過要去洛陽揭穿此事,卻深感自己處在權利的最底層,人微言輕。

  很久以前,剛來的時候,孫揚也曾想過要做一個有抱負的漢人,一個為民族崛起而努力奮鬥的漢人。

  隻可惜......

  生活當中其實也有如此諸多的無奈,有時候選擇會帶來好處,有時候,生活卻逼著你做下這樣或那樣無從選擇的決定,這便是孫揚不能做,而又不得不去做的決定。

  好男兒其實不應該受聲名所累,更不應該受外憂所擾,他應該更加堅定而執著地選擇好自己的方向,並且不懈地為之做出努力,也隻有這樣的男兒,方才能夠出人頭地。

  幾次三番的思想鬥爭之後,抱著能救一郡是一郡的想法,孫揚做下了此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決定,

  三日準備之後,孫揚將寨中軍事安排妥當,更將賈詡的母親、夫人以及孩子強遷進了自己居住的小樓,而他,則親自帶著十餘個親隨,以及寨中的老三(秦續)、老八(楊宇)、賈詡向著北地急行而去。

  孫揚最後的決定便是與羌族的北宮伯玉等人虛與委蛇。

  在孫揚眼中,現如今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大漢朝,‘賊’其實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職業,最少在涼州是這樣。

  如今漢室大權由幾個大勢力執掌,如果自己有了足夠的勢力,隻需投靠其中一方,便可以在涼州暫時站穩腳跟,並且,一旦有了自己的地盤,趁勢崛起的機會也就隨之而來。

  預謀反漢的首領是北地的湟中義從首領北宮伯玉,此行,孫揚正是為短暫的投效北宮伯玉而去,他準備趁涼州大亂之際撈上一筆原始資本,待積蓄了足夠橫掃武威郡的實力之後,便拿下武威郡!

  這便是他的最終決斷。

  駕~~~~~

  數十匹駿馬在青草遍地,牛羊成群的北地郡縱橫馳騁。

  放眼望去,天地渾然一體,廣袤的原野上,萬物任由其成長。

  這本是一個麥草成熟的季節,卻盡顯出一片荒涼破敗的景象,漢末的北地郡已經成了豺狼遍地的荒野。

  真要計較起來,幾百年前的北地郡也算得上是一個大郡,隻是現在卻已然破敗了,郡治也被寄養在馮翊郡下。

  遙想當年,這裏還是抗擊北方匈奴的最前線,養育了整個漢族無數的英雄子弟,他們在這裏拋頭顱、灑熱血,隻為了身後漢民的一片安寧。

  卻不想,到了數百年後的今天,這裏人煙稀少至此。並且,這裏還要時時刻刻麵臨著異族騎兵的威脅,在異族鐵騎的雌威下低聲呻吟。

  孫揚走過之後,難免會唏噓。

  他揮鞭直指著這裏的荒野,沉聲道:“文和,我漢族是天下少有的大族,你可知,為何此地如此荒涼?漢人呐!人雖多,但內耗嚴重,生產力也低下,這才令草原人如此猖獗。這日後,我孫揚若富有四海,必定集一族之力,掃平邊患,令族人能享受百年太平。”

  聞言,賈詡微眯的雙眼中閃過了一絲異色,這是他第一次聽孫揚言及自己的誌向。

  他也是出身大西北,自然明白草原人對漢人的危害。

  ......

  “來自武威郡的漢人兄弟,伯玉與你相見恨晚呐!”

  這一日,孫揚終於在會盟之前趕到會盟地點,北宮伯玉大開營門,迎接著來自涼州各地的草莽英雄,他的部族像極了七十年代的村子。

  “北宮兄,孫某來遲了!”

  孫揚與北宮伯玉撞了個滿懷,兩人狠狠地抱在了一起。

  抱過之後,孫揚隨手將馬鞭甩給了站在身後的隨從,並解下了狼皮手套。

  “不遲,不遲!我正在寨中擺宴,趕來的都是我北宮伯玉的兄弟。”

  北宮伯玉麵帶爽朗地笑容。

  初一見麵,孫揚便對北宮伯玉這位東道主生出了幾分好感。

  北宮伯玉狠狠地拍了拍孫揚的肩膀:“孫寨主你可真結實呀!我可早就聽說武威郡孫寨主弓馬嫻熟,在咱涼州這塊地界上也是難得的一位好漢,我對孫寨主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此番得見,恨晚,恨晚。”

  “得見北宮兄,孫某也是...幸甚,幸甚!”

  被如此誇讚,孫揚不免有些臉紅,他勉強擠出了一絲笑意。

  “好好好!咱啥都別說了,跟我先進去,今夜咱們不醉不歸!”

  北宮伯玉說完,已拉著孫揚進了他的大營。

  這就成了嗎?

  孫揚默默地看著這四周,盡是一些穿著皮草,拿著長矛的羌兵,不由心生慨歎:若漢室君王也是這般對待寒門出生的子弟,自己還不眼巴巴地去投效嗎?

  若真是...

  自己又犯得著來到這羌寨之中表示連合之意嗎?果然是要想獲得話語權就得看個人實力啊!甩了甩不切實際地想法。最起碼,現在的自己依舊還是太弱小了,還入不得朝廷諸公的法眼。

  大帳之中自然不會隻有孫揚一人,當他掀開帳簾進去,裏麵一批人紛紛對孫揚表達了自己的友好,一群人圍繞著一個火堆坐著,上麵有烤全羊。

  這些人當中不乏有孫揚早已認識的,比如武威郡司馬馬騰這等武官,比如李文候這等草莽。也更有幾個孫揚不認識的羌部首領。

  馬騰身後有一俊俏小童引起了孫揚注意,聽著周圍人之間的交談,孫揚得知這就是將來能威震涼州的錦馬超,不由心生向往。

  任誰都無法想象,縱橫武威一帶的孫揚竟然會是一個小孩子的粉絲,更沒人知道,就是這個目前看起來滿臉羞澀且一臉無害的小孩子,最後竟在與關東梟雄曹操的那一戰中將曹操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北宮伯玉拉著孫揚與他們一一見過,混了個臉熟,在之後來的人之中,孫揚發現竟然還有漢陽郡人王國的使者、涼州刺史部從事韓遂的族人。

  韓遂的使者是他韓家的族人,一個叫韓平的士人,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一個年輕人,舉手投足間卻都是極富涵養,言談間淺談則止,並非是那種誇誇其談之輩,孫揚對他也是有些興趣,不過想到他是韓遂的族人,頓時又覺得這主意還是不打也罷。

  王國的使者是個粗猛的大漢,這個大漢看上去與李文候的氣質倒是不相上下,全身上下都透露著一股子粗莽氣息,隻是不知這二人誰更強些。

  在這次聚會上,孫揚對賈詡的自私程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賈詡在知道了羌人即將作亂之後,這位唯恐天下不亂的主大概是害怕這次涼州起義失敗,他自己也會受到牽連,他竟然建議北宮伯玉等人接連並州北部的匈奴人、鮮卑人、幽州的烏桓人以及樂浪等郡周邊的三韓人一起作亂,而北宮伯玉幾乎是瞬間就看到了這其中的好處,但是他卻隻主張接連匈奴、鮮卑二族共同打漢室北境,畢竟在異族眼中,烏桓人總是在做漢人的先鋒,先鋒與狗在這些異族人眼中等同,而且這裏與幽州相距甚遠,烏桓和三韓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眾人一番謀劃後,製定了十一月初共同起兵的約定。

  宴會過後,四、五日間,聚義的這些人就都散去了,各自回去本郡準備起義事宜。這些日子,孫揚也是在回武威郡的路上,同行的人之中有幾個羌部首領,他們以前與孫揚都有些過節,或許是大家即將成為一個戰壕的戰友,這次大家就在酒桌上冰釋前嫌,相互間似乎已是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