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別沒事就苦苦百姓(冬至加更)
作者:紂胄      更新:2022-02-10 11:23      字數:2491
  潘季馴的話,大家都明白是什麽意思。

  朝廷用兵,很多時候都是在邊關。如果是在內地的話,那這件事還好辦,隻不過就是調遣一些糧食。

  可若是在邊關,非常麻煩,當年太祖皇帝為了解決這件事,可是費了很大的心力。

  光是衛所製度,屯田根本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需要朝廷向邊關運糧食。這一項花費非常非常高,路上的損耗也非常大,這是一個大麻煩。

  於是太祖皇帝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納糧開中。

  食鹽是一個非常暴利的行業,你想做食鹽的生意,那你就需要把糧食送到邊關去。到了邊關,你才能拿到鹽引,才能賣鹽。

  為了獲取高額的利潤,鹽商們隻能按照太祖皇帝的要求把糧食送到邊關去。

  這樣一來,就減少了朝廷的花費,把成本轉嫁給鹽商了。再結合衛所製度的屯田,雙管齊下,解決邊關糧食的問題。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鹽商的實力越來越雄厚,對官員們的滲透也越來越多,他們越來越不想再遵循這個辦法。畢竟這種辦法太麻煩了,運送糧食去邊關,成本太高了。

  如果能用錢來買鹽,這事解決起來就非常完美,自己也能大賺特賺。

  可是這對於朝廷來說,有什麽好處?

  我製定了一個政策,官府壟斷食鹽,為的是增加國家的收入,不是增加鹽商的收入。如果為了增加人們的收入,我幹脆把鹽放開好不好,讓所有的百姓都能販賣。這樣一來,還不至於便宜了你們這幫鹽商。

  你們對國家什麽用處都沒有,卻利用國家壟斷來賺取自己的利潤。這種行為如果在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時候,誰敢提出來都會被殺頭。

  可是在弘治年間,這些鹽商就把這事做成了,開始用錢買鹽。

  潘季馴目光掃過所有人,直言不諱的說道:“自從朝廷不再納糧開中之後,朝廷運送糧食成本都會大大增加。這些年貪腐橫行,這種情況更嚴重。”

  “如果廢除了衛所製度,將僅有的田地分給軍戶,邊關的收入減少,朝廷勢必要加大對邊關的糧食運輸。這樣一來,運輸成本會大幅上升,戶部的開銷也會變得非常多。”

  “這可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朝廷的錢根本就支撐不下去。”潘季馴對譚綸繼續說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兵部是想改衛所製為募兵製。”

  “沒錯,”譚綸直接點頭說道:“我覺得這是非常合適的選擇。”

  “我也知道這是非常合適的選擇,一旦這事做成,軍力將大幅度提升。各地各衛所十分糜爛,這麽處置也的確是於國有利。可是錢的問題怎麽解決?解決不了錢糧的問題,什麽都是空談。”

  潘季馴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兩個字:

  沒錢。

  其他的什麽都不用說了,你計劃得再好,說得再厲害,沒錢,做不了,你剩下的話就什麽都不用說了,先解決錢的問題。

  譚綸無奈,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如果改為募兵製的話,可以適當縮減邊關守軍的數量。加上現在朝廷有很多火器,隻要裝備了這樣的火器,人馬數量少一些也沒什麽。這樣的話,就能減少錢糧的消耗了。”

  潘季馴沒好氣的說道:“譚大人,這話你自己信嗎?”

  “人數是縮減了,可是錢未必就少花。你也是兵部的,兵部的那些新火器要花費多少錢,你應該心知肚明。”

  “一萬人衛所兵需要花多少錢?一萬人的神機營需要花多少錢?何況還是新式的火器部隊?這筆賬難道還需要我來幫譚大人算嗎?”

  “戚大帥在這裏坐著,你問問他,需要多少錢?戚大帥能拉起現在這樣的隊伍,在場的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因為這些錢都是陛下出的,每一筆都是從陛下內庫裏轉出來的。”

  “如果全麵采用你說的方法,需要多少裝備?這些火器製造難度就不說了,需要多少錢?”

  “這個錢,我可以明告訴你,戶部沒有。所以你說的這些,全都是空中樓閣。錢的問題不解決,其他的事就不用想了。”

  說完,潘季馴不想聊了。隨即他似乎想到了什麽,抬起頭直接說道:“加稅的話,你們誰都不用說。”

  “什麽苦一苦百姓,我是做不出來的。這天下的百姓已經夠苦的了,水災、旱災,家裏的事也特別多,生老死葬。別沒事就苦苦百姓,百姓不該受這個苦。”

  譚綸滿臉的苦笑,最後的目光隻能落在朱翊鈞的身上。

  這個問題別人都沒有辦法解決,隻有皇帝能解決,說白了就是讓皇帝出錢。

  潘季馴的這些話也不一定就是在反對譚綸,說白了他就是在要錢,在管皇帝要錢。

  朱翊鈞看了一眼潘季馴,倒是一點也不生氣,臉上還帶著笑容。

  潘季馴說的那些話很有道理,沒什麽大不了的。

  朱翊鈞笑著說道:“皇莊回頭會交到戶部去。”

  聞言,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轉過了頭。

  皇莊是怎麽來的,所有人都知道。最早的時候是勳貴和勳戚的田,是皇帝用賣丹藥的份子換來的。

  除此之外,還有各地宗室的田。

  剩下的,有皇帝查抄的,有皇帝花錢買來的,有皇帝花錢租來的。說白了皇莊的地都是皇帝弄來的。

  現在皇帝願意把這些錢交出來給戶部,這是把私人資產給國家了。

  雖然這也沒什麽,畢竟在這個“皇帝就是國家”的時代,這種行為也沒什麽大不了。可大義是這樣,但是私底下沒有哪個皇帝願意這麽幹。

  像嘉靖皇帝,還把國庫的銀子拿去給自己修仙。

  有些人頓時眼圈有些微紅,鼻頭有些發酸。陛下如此英明,大明必然萬盛!

  眾臣連忙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行禮道:“陛下聖明!”

  朱翊鈞擺了擺手,對潘季馴說道:“愛卿,這些錢給了你之後,夠不夠?”

  潘季馴眯著眼睛想了想說道:“不夠。去年皇莊總收入折價三千六百萬兩,看起來很多,但還是不夠。”

  “各地皇莊收來的都是糧食,除了朝廷使用之外,大部分都倒賣掉了。有的運到產糧不發達的地區賣掉了,畢竟那裏的百姓需要補充糧食;有的運送到了像浙江這種改稻為桑的地方賣掉了。”

  “除此之外,各地常平倉中的陳舊糧食也需要換新。這些陳年糧食被低價賣給了那些人釀酒,或者幹脆就被軍方拉去養馬了。想要養好馬那也是需要糧食的,光吃草可不行。”

  朱翊鈞沉吟了片刻說道:“你們的新稅法準備得怎麽樣了?”

  潘季馴站起身子說道:“陛下,準備得差不多了。雖然還有些地方需要完善,但是已經快了。”

  “陛下,即便是加上這些錢,依舊不夠。需要建造新的煉鋼廠、建造新的武器廠,還要重新招納人手,再加上全國募兵,前期的開銷實在是太大了。除非一個省一個省的來,或許可行。”

  “那就先這樣,聽聽譚綸的計劃,然後你們再一起核算成本,最後看看戶部每年能拿出多少錢來,缺的部分朕來補。”朱翊鈞說得很隨意,似乎要開銷的並不是一筆很大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