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趙武靈王的功業
作者:傲雙      更新:2021-05-21 15:54      字數:4951
  正在平原君和魏齊交談之際,門外傳來一道穩重的聲音,“範雎乃布衣之士,流亡秦國,得到秦王重用。卻能斡旋與秦王、太後、四貴之間十幾年,獻計秦王,並輔佐秦王廢掉太後、四貴,而秦國沒有大亂,此人不可小覷。”

  話音剛落,一人儀態優雅,從容不迫,走了進來。

  平原君見了,行禮道:“虞卿,你也來了。”

  虞卿回禮道:“據聞平原君這裏來了大賢之人,我也來拜訪一下。平原君不會怪我唐突,不請自來吧!”

  “說哪裏的話。”平原君一邊命人準備酒宴,另一邊引薦道:“虞卿,這位是魏國的國相,魏齊。”

  平原君笑道:“魏相,這位是虞信,被我王拜為上卿,故而喊他虞卿。”

  虞卿行禮道:“虞卿,拜會魏相。”

  魏相驚道:“你就是虞卿。”

  虞卿見他表情就好像認識自己,問道:“魏相,你我是第一次見麵。魏相用不著這般表情吧!”

  “我雖和你是第一次見,你的大名我早就有所耳聞。”魏齊再次拱手道:“今日能夠見到虞卿,實乃三生有幸。”

  虞卿笑道:“魏相,我不過是平凡人,怎會名聲在外。”

  魏齊忙道:“據聞,趙國中牟,有位虞信。腳蹬草鞋,肩掛雨傘,麵見趙王。趙王第一次見他,被他才華所吸引,賜黃金百鎰,白璧一對。第二次拜見趙王,就擔任了趙國的上卿,所以稱他為虞卿。”

  虞卿見魏齊說起這些往事,往平原君看去,神色尷尬地問道:“平原君,該不會是你把這些事告訴魏相的吧!”

  “誤會,誤會。”平原君忙道:“我與魏相今日才見麵。想必是你的才華,傳遍了三晉大地。”

  一人上前道:“平原君,酒宴已經備好。”

  “好。”平原君對著二位客人道:“走,我們一邊吃酒,一邊聊天。”

  酒宴上,平原君舉樽道:“魏相、虞卿,我們共飲一樽。”

  魏齊、虞卿舉樽回禮,“平原君請。”

  虞卿放下酒樽,問道:“魏相,你不在魏國大梁,怎會來邯鄲。”

  魏齊長歎一口氣,“魏國,我呆不下去了。前來投奔平原君。”

  虞卿不知實情,以為他開玩笑,笑道:“魏相乃一國之相,怎會待不下去。”

  平原君見狀,替他說道:“秦王廢太後,驅逐四貴。新任秦相與魏相有過節。這件事說來話長,一句話也說不清楚。”

  魏齊談笑風生地道:“想我身為一國之相,何其風光。轉瞬之間,淪為喪家之犬,豈不可悲。”

  “秦王廢太後,驅逐四貴。這件事,我也是剛剛得到消息。我今日來此,也是為了這件事。”虞卿迎視著平原君,“平原君,範雎乃布衣之士,流亡他國,能夠得到秦王重用。且周旋在秦王、秦太後、四貴之間十年。今,獻計秦王,廢太後、逐四貴。秦王一朝奪權,秦國未亂。此人,不可小覷。”

  “是啊!”平原君聽過秦太後、魏冉等人的事跡,感慨萬千,“秦太後雖是女兒身,其誌向、膽略,不弱男兒。遙想當年,秦太後不過是秦惠王八子,身為低微、卑賤,竟能與秦惠後、秦武後相爭,奪得秦國天下。”

  魏齊接過話來,“不僅如此,秦太後還能與諸侯周旋,欺壓楚國,兵伐魏、韓,遠征齊國。她一介女流,兵不血刃,就徹底解決秦國數百年的宿敵,義渠之患。這個女人,不簡單啊!”

  虞卿也道:“羋八子能夠與秦惠後、秦武後爭位,奪得秦國天下。又能周旋諸侯,解決義渠。魏冉之功,無人能及。”

  “是啊!”平原君雙眸湧現出崇敬之色,卻為他的命運多了點惋惜,“魏冉三次為相,為政四十多年,而不落敗。為秦國南征北伐,征戰諸侯,立下赫赫戰功。晚年,卻被秦王驅逐鹹陽,何其悲涼。”

  魏齊見秦太後、魏冉的命運與自己何其相似,共鳴道:“秦太後、穰侯,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怎知晚年,卻得不到善終。秦太後被秦王囚禁章泉宮,穰侯被驅逐出鹹陽。他們的下場,不正是印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朝富貴,不過過眼雲煙。”

  “平原君、魏相,秦太後、穰侯是何其人物。秦王廢太後、驅逐穰侯,卻沒有引發秦國動亂。足以證明,秦王手段高明。秦王、範雎合力,不可小覷。”虞卿見平原君、魏齊都是有感而發,卻沒有意識到他們二人會有如此下場,皆拜秦王和範雎所賜。

  平原君心裏湧出莫名的不安,點頭道:“秦王廢太後、驅逐穰侯,秦國朝政安穩,是不能小覷。”

  魏齊見氣氛驟然冰冷,大笑道:“秦太後、秦王、魏冉雖是厲害人物。我們怎能忘了,趙武靈王的功業又是何其雄哉。秦太後雖能在季君之亂脫穎而出,掌控秦國天下。趙武靈王卻能逼迫秦太後,立當今秦王。若非趙武靈王相助,當今的秦王,還在燕國為質。”

  平原君想到父王取得的赫赫功業,也道:“是啊!趙主父是我趙氏男兒的驕傲。”

  魏齊接話道:“也是三晉男兒的驕傲。”

  平原君聽到這句話,眼角有些濕潤,“可惜啊!趙主父在沙丘宮變殞命,大量將帥之才流失。否則,我國定能再上一層樓。秦人,安敢染指我三晉大地。”

  魏齊見平原君傷心,他也是惋惜不已,“遙想當年,趙武靈王不顧天下人的眼光,推行胡服騎射。北擊三胡、亡中山、修長城,降服樓煩。其功業,遠超齊恒、晉文。天下諸侯莫能與之相比。趙武靈王才是我三晉男兒的翹楚。”

  “每當想起趙主父的功業,總是令我輩蕩氣回腸,熱血上湧。”平原君眸色湧現出前所未有的自豪感,“燕昭王、秦王皆是父王所立。否則,燕國安能中興,率五國之師,破齊雪恥。秦國安能,東攻三晉,南破楚都,北平義渠。”

  “趙武靈王那個時代,令人向往的時代。”虞卿也道:“今日之諸侯,畏秦如虎,不敢與之爭鋒。趙武靈王卻敢孤膽入秦,議政天下,又能全身而退,離開秦國。每每想起趙武靈王的孤膽雄心,大丈夫能有幾人。”

  “楚懷王入秦,不能歸楚。孟嚐君離秦,卻靠雞鳴狗盜。”魏齊想起三晉出了一個趙武靈王,豪言道:“趙武靈王不僅在鹹陽,見了秦太後、秦王,還敢當著他們的麵,議政天下。歸秦,又不被所辱。反而,製定亡秦之計。其雄心壯誌,諸侯更不能比之。可惜啊!三晉男兒的雄主,竟然慘遭不測。”

  虞卿也道:“若是趙武靈王尚在,秦國怎會有今日,又安敢輕視諸侯。”

  平原君見魏齊、虞卿講起趙武靈王的功業,他早已淚落衣裳,唏噓不已。沙丘宮變,離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那時的趙惠文王剛過十五歲,平原君也有十幾歲。那場宮變,他至今還在的腦海之中,不可磨滅。

  趙武靈王的一生,波蕩起伏,卻也是絢麗多彩。

  趙武靈王繼位之初才十五歲,魏國邀集齊、燕、楚、秦,圖滅趙國,卻被趙武靈王所破。趙武靈王年少成名,揚威諸侯。繼位之後,主動化解與魏國之間的仇恨,交好三晉,應對諸侯。

  當中原諸侯,皆推行王道。趙武靈王因為對戰諸侯失敗,讓他明白一個道理…無其實,安敢稱王乎?

  趙武靈王下達《罪己詔》,不行王道,自貶為侯,乃前無古人之例。隨後,中原諸侯混戰,趙武靈王巧妙周旋,避免卷入其中。卻能在姬噲禪位、燕國子之之亂、齊國和中山國攻滅燕國,打著平叛驅齊的口號,聯合韓宣王,扶持燕國在韓的質子,公子職回國爭位。燕國複國,公子職繼位,是為燕昭王。

  秦武王舉鼎而甍,秦惠王諸子相爭,引發了長達三年的季君之亂。趙武靈王插手秦國國政,聯合燕昭王,扶持在燕國為質的秦質子公子稷回國,這就是現在的秦王。

  趙武靈王趁著中原大亂,結盟宋、韓,牽製諸侯,推行胡服騎射。亡中山、擊三胡、拓數千裏胡疆、修長城衛疆土,建立雲中、雁門、九原三郡。就連被秦國占據的河西之地,也被趙武靈王收了回來。

  楚國亡越,飲馬黃河。趙武靈王以五使入諸侯,何其雄哉。然,令人不解的是,趙武靈王壯年退位,廢太子章,直接將公子何,扶持為王,是為趙惠文王。

  當趙武靈王孤膽入秦,降服樓煩,趁著齊、韓、魏三國攻秦,製定雲中、雁門伐秦之策。正在趙武靈王,躊躇滿誌,建立霸業之時,卻命殞沙丘,何其不令人悲歎。

  沙丘宮變,平原君年幼,但那時的事情,他至今都還記得。這次宮變,不僅英明、不可一世的趙武靈王罹難。趙武靈王十五歲獨率一軍的長子代安君死了。就連,三朝元老忠心不二的肥義,也死了。

  公子成、肥義專權,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效忠趙武靈王、代安君及趙惠文王的人,都遭到了打壓和排擠。此次宮變,也導致大量的將帥之才,亡命諸侯。樂毅、劇辛、馬服君流亡燕國;田不禮之輩,流亡宋國;樓緩滯留秦國,而不得歸;鶡冠子帶著徒弟龐爰及門人歸隱山林。

  沙丘政變,不僅讓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之功也中道崩殂。也是趙氏一族影響國運的災難。更是趙氏錯過亡秦,爭霸諸侯的良機。數十年間,趙國停滯不前。

  這些事早已經淹沒在曆史塵埃之中,但趙武靈王以一己之力,將孱弱的趙國,走向強盛之邦,取得的輝煌,始終令趙氏男兒心神蕩漾,無不令人向往。

  無論是胡服騎射擊三胡、亡中山、拓三郡、修長城,取得的萬世功業;還是扶持秦昭王、燕昭王之舉;又或者終其一生,團結三晉,不曾兵戈相向。趙武靈王那個時代,無論是對內、對外都是莫大的輝煌,無不鼓舞著趙氏男兒奮勇向前。

  可,趙武靈王功業未成,卻沙丘殞命,王業中道崩殂。然,他臨死前,心心念念著趙國。他寧可選擇死,也不願出宮,讓趙國疆土分裂。正所謂,擔當生前事,何懼身後名。趙武靈王將未完成的大業,交給了後代子孫。

  趙惠文王剪除權臣李兌,伐齊,攻魏,敗韓,逐鹿中原。但,依舊不能回到武靈王那個鼎盛的時代。

  “趙武靈王未竟的功業,我們理當繼承。”虞卿見平原君、魏相深陷其中,其情之真,穩住心神,舉起酒樽道:“平原君、魏相,我們敬趙武靈王一樽。”

  平原君、魏齊舉樽,一飲而盡。

  虞卿放下酒樽,又道:“平原君,我們要做好秦國出兵伐趙的準備。”

  平原君問道:“你何以斷定,秦國會出兵伐我。”

  虞卿道:“秦王廢太後、驅逐四貴,左右朝局,乾綱獨斷。為了證明自己是合格的王,就要建立功勳。”

  平原君想了想,問道:“秦王建立功勳是不錯,你怎會認為秦國就會攻伐趙國。”

  虞卿道:“先王剛甍,新王繼位。新王尚未建立功勳,人心不服,我國朝局不穩。這是秦國攻伐我國最佳時機。我若是秦王,也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平原君,虞卿說得不錯。”魏齊也知,新、舊政權交換之際,最容易被諸侯乘虛而入,“秦王逼迫魏王殺我,我逃到趙國。秦王發怒,必會出兵趙國。我給平原君帶來麻煩了。”

  “縱使魏相不來趙國,不投奔我。秦國也會出兵伐我。”平原君端起酒樽,放在唇邊,“虞卿說的不錯。我國新君繼位,朝政不穩。秦王不過錯過機會。其次,十年前,馬服君閼與破秦,秦倍感恥辱。秦王伐我,既是雪恥,又是建立功勳。”

  虞卿見平原君看懂了局勢,忙道:“平原君,身份顯赫,地位高貴。還請平原君進宮,稟明王上、太後,早做準備,謹防秦國偷襲。”

  “好。”平原君見事情刻不容緩,招待好二位客人之後,便進入宮廷。

  平原君見了太後、趙王,直接稟明來意,“太後、王上,臣收到消息。秦王廢太後,驅逐穰侯。秦國朝局發生了變化。秦、趙和平的歲月,也到頭了。我們要早做準備,謹防秦國出兵伐我。”

  趙王丹問道:“叔父的意思是說秦國會出兵伐我。”

  “會。”平原君語調堅定道:“先王剛去,新王繼位。眼下,正是我國新舊政權交替,也是脆弱、敏感之際。秦王定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出兵伐我。”

  趙太後和平原君也有幾十年的交情,她相信平原君做出的判斷。但,如何防範秦國乘虛而入,她沒有主意。平原君此來,想必心中有應對之策,忙尋問道:“平原君,秦國出兵伐我,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太後,我們要早做準備。”平原君本以為太後聽到這個消息,會方寸大亂。然,他錯了。趙太後不但沒有絲毫慌亂,反而神色相當的鎮定。

  趙太後見王兒年幼,自己主政,國家動蕩。若秦國出兵伐趙,定會加劇趙國局勢動蕩,忙道:“平原君,辛苦你了。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

  “喏。”平原君行了一禮,又道:“太後、王上,臣還有話說。魏相身在邯鄲,來投奔我國。臣,也接納了他。”

  趙王丹道:“寡人聽說,魏齊和新任秦相有過節。平原君接納他,會不會給我國帶來災禍。”

  平原君道:“臣接納魏相,除了魏相有才,還藏有私心。天下諸侯畏秦,不敢接納魏相。我國接納他,便會告訴諸侯。趙國不懼秦國。其二,天下士子,也會爭相來趙,助我們抗秦,揚我趙國之威。”

  趙王丹點頭道:“叔父所言不錯。”

  趙太後道:“平原君,我和王上相信你的眼光。此事,你就看做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