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文德殿議事
作者:雪無痕a      更新:2021-06-27 22:45      字數:2699
  就在府州城裏麵傳出折禦勳重傷不治的第二天,折禦卿以他父親折德扆的名義,給大宋皇帝送去了一封奏折。

  ??奏折上說明,折禦勳是因為遭到仇家的襲擊,從而身死。同時也說明,折德扆年事已高,無法為國出戰,打算遍訪西北,為兒子報仇。因此,推薦自己的小兒子折禦卿擔任永安軍節度使,並將折禦勳之前擔任的泰寧軍節度使一職交還朝廷的。

  ??雖然從府州到汴梁路途遙遠,但是邊州最不缺的就是戰馬,送信的使者騎了兩匹快馬,隻用了兩天的時間就跑到了汴梁,將奏折送到皇帝跟前。

  ??不得不說這件事發生的有點突然,現在北伐已經失敗,東路就徹底潰敗,中路軍正在撤軍入關,隻剩下西路軍一路了。

  ??可以說,大宋在與遼國的邊疆上形勢是相當不利的,而在這時候,突然傳來一個這樣的消息,無疑是在大宋的腋下插了一刀。

  ??“王繼恩,將三位宰相都請到這邊來吧。”

  ??“是。”

  ??很快三位宰相沈綸,李昉,宋琪,依此到來。

  ??君臣四人就在文德殿開始商議。

  ??沈綸率先問道,“陛下,如此急匆匆的將臣等召集來,是發生了什麽事情?莫非是北伐的大軍又打了敗仗了?”

  ??皇帝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快,但很快的又消失了。站在旁邊的王繼恩明察秋毫,在心裏邊為這位大宋的首相歎了一句,這位沈大人啊,是怎麽說話的?什麽叫又打了敗仗,不知道這是皇帝陛下最不願意聽的話嗎?

  ??趙家老二強忍著不快,開口道,“府州傳來消息,泰寧軍節度使折禦勳遭遇敵人襲擊,傷重而亡。”

  ??說到這裏,三位宰相臉上都是一緊,因為他們知道,大宋北邊的形勢,現在的確很不樂觀,剛剛在幽州涿州一帶打了敗仗,如今府州如果再出事,恐怕就不好辦了。

  ??隻不過,皇帝還沒有詢問他們關於應對的策略,所以,三位宰相都隻能在下麵聽著。

  ??這個時候是不能冒風頭的,趙老二的脾氣真的不太好。

  ??果然,就聽到皇帝再一次開口,“侍中、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因為兒子被殺,十分悲痛,無法料理府州各項事宜。因此,推薦小兒子折禦卿為永安軍節度使。”

  ??沈綸問道,“請問陛下,折德扆悲傷到無法理事的程度了嗎?”

  ??“這倒不是,他現在想著滿世界找仇人給兒子報仇去。”

  ??“哦,敵人沒有抓住嗎?”

  ??“沒有。對手是是先埋伏好的,隻是在折禦勳巡邏的時候,突然出手,突襲了折禦勳。等到折德扆趕到的時候,折禦勳已經受了重傷,凶手已經遠遁。折德扆當時顧著照顧兒子的傷世,所以沒能及時追及。三位愛卿,說說吧,這封奏折該如何批複?”

  ??沈綸道,“臣以為,府州來說大宋邊疆重鎮,沒有八品鎮守是不行的。最好讓折德扆原地不動,堅守府州。國家大事麵前,大義為重,私事理當讓步。”

  ??“隻怕折德扆不會答應,而且折德扆年事已高,修為更是達到了八品巔峰……”

  ??剩下的話不用趙老二說了,那就是這老東西現在是年紀大了,倚老賣老,也不怕皇帝對他怎麽樣。而且還屬於那種隨時可以突破到九品的,因此也不能招惹,能哄著還是要哄著的。

  ??李昉立刻站了出來,“陛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命楊業接任永安軍節度使,如此一來,府州這個邊疆重鎮也有一個八品高手鎮守了。這時候即便周德一離開府州,也不怕遼軍來襲。”

  ??沈綸聽聞此言,立刻變了臉色,“此乃烈火烹油,取死之道!陛下,李昉此言斷不可取!”

  ??趙老二點了點頭,“李大人真是好算計!而今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抵擋遼軍入侵,而不是讓你算計別人!你應該知道折楊兩家的關係,如果讓楊業去府州,會發生什麽?你要讓我大宋朝廷損失兩個八品嗎?”

  ??李昉連忙躬身,“請陛下恕罪!臣鼠目寸光,沒考慮這麽遠!”

  ??“嗯。”趙老二重重的哼了一聲,便不再理他,然後看了一眼王繼恩,王繼恩點了點頭,很快就下去了。

  ??“沈愛卿怎麽說?”

  ??“實在不行,就準了折德扆所奏,北邊戰事一時半會也出不了大事,有潘美和楊業兩大八品在,西路軍應該可以平安撤回。等到楊業撤後之後,再安排他到麟州,與折家守望相助,一來幫助折家鎮守邊疆,二來或許還可以化解折楊兩家矛盾。”

  ??趙老二在龍椅上稍微挪動了一下身體,“折楊兩家的事情,現在就這麽化解,合適嗎?”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對於皇帝來說,下麵的大臣鬥得越凶越好,這樣,他們就沒有精力聯合起來搞事情了。

  ??沈綸欠身道,“陛下對大宋來說,現在最大的禍患在外而不在內。”

  ??這才是最關鍵的,他需要提醒皇帝,現在大宋麵臨的最大危機是來自於北方的遼國。

  ??今年的這次北伐大宋,幾乎是賭上了整個的國運,然而最終卻失敗了。不管是對於皇帝還是大臣來說,心裏麵都不好受。遼國現在就像懸在大宋頭上的一把劍,大宋君臣時刻的提防著這一點。

  ??尤其是大宋的都城汴梁,四周都沒有山河之險,如果邊關守不住,一旦遼國鐵騎南下,進入了京東路,那就暢通無阻了。

  ??在這時候大宋內部團結一心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折家,即便名義上是聽調不聽宣,但是一旦有什麽戰事,都是會及時出兵的。

  ??也就是說,不管怎麽說,折家終究是大宋的臣子,這個時候就顧不得計較那麽多了,應該將這些力量都團結起來,隻有這些武將都團結了,大宋才會更加安全。

  ??其實趙家老二也懂得這個道理,隻不過他當皇帝當慣了,習慣於從皇帝的視角來看待這些問題,因而忽視了一個已經改變了的現實,如今的大宋邊關已經烽煙四起。

  ??終於,龍椅上的趙老二點了點頭,“依沈愛卿所言。”

  ??然後三位宰相都退下了,皇帝這才轉過頭對著王繼恩說道,“查一下,李昉最近和誰走的近。”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