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王侁的打算
作者:雪無痕a      更新:2021-05-20 22:29      字數:2360
  北伐大軍已經出征一個月了。

  一個月的時間其實並不多,尤其在這個交通並不發達的時代,大多數的士兵其實都是普通人,一個銅皮境的武者,就可以在其中當一個小官了。

  所以從汴梁城出發,一個月的時間也隻是到達雁門關一帶。

  與此同時三路大軍基本上都到達了預計的戰略位置,曹彬到達了琢州,崔彥進到達了飛狐,而潘美這一路也到達了西陘。

  說起西陘,可能大家都有點陌生,但是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很多人都熟悉:雁門關。

  沒錯,大軍一個月的時間抵達代州,現在橫在他們麵前的就是雁門關了。

  越過了雁門關就到了山後,常說的燕雲十六州,山前七州,山後九州,過了雁門關直接對的就是山後九州了。

  按照皇帝陛下指定的戰略,這一次由曹彬在山前牽製耶律休哥,而潘美和楊業則負責直入山後,宮崎山後九州要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必須要越過雁門關。

  雁門關現在還在大宋的手裏,但是一出關,對麵就是遼國的寰州了,到那時候他們將會直麵耶律斜軫的大軍。

  所以說,在做好正麵大戰的所有準備之前,是不能夠輕易出關的。現在大軍駐紮在代州,正在做戰前的最後準備。

  大帳之中隻有四個人,潘美,楊業,王侁,劉文裕。

  其實在這個大帳之中,四個人呆在一起已經有幾天了,隻不過今天的氣氛似乎有點不太一樣。

  潘美看著楊業和王侁,表情多少有點尷尬,很顯然他已經知道汴梁城裏麵發生的事情了。

  “二位,我想你們可能也知道那件事情了,我隻想說,這事情家裏邊還跟我沒有來信,我還不能確認。如果是真的,等到大軍班師回朝之後,我一定狠狠的懲罰那個小子,向兩位賠罪。”

  楊業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僵硬,似乎任何的喜怒哀樂都不會在他的臉上表露出來。

  “韓國公客氣了,左右幾個雜耍而已,沒了也就沒了,如果在以前,我家那小子無法修煉,有這幾個雜耍,好歹還能養活自己。可是如今那小子既然已經踏入武道,在沉迷於雜耍之中,無法安心修煉,反而是害了他。雖然說沒了一樣可以掙錢的本事,隻要我那孫子能夠修煉,我就滿足了。”

  王侁在旁邊陰惻惻的笑了一聲,“楊將軍倒是看得開!天波府倒是財大氣粗啊!”

  這話裏邊的那股酸味和不甘心的嘲諷,大家誰都能夠聽出來。

  王侁當然不會甘心,雖然說家裏邊還沒有傳來正式的書信,說起這件事情,但是通過朋友們傳來的消息,他們基本上可以確定,這件事情是真的。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麽他和楊業應該都是受害者,在這個時候,兩個受害者難道不應該聯合起來嗎?尤其在現在的情況下,這支軍隊中拍,潘美是老大,楊業是老二,他是老三,在這種時候老二和老三不是應該聯合起來和對付老大嗎?

  至於吃了的虧如何彌補,回來丟掉的場子如何找回來,那是這場仗打完之後的事情,現在最關鍵的是打仗。

  至於這場仗究竟是會勝利還是失敗,這一個是毫無疑問的,這場仗會失敗?這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的!不僅他們沒想過,皇帝也沒有想過,大宋軍中的所有將領也都沒有想過。

  如今的局勢可以說一片大好,天時地利人和應該都在大宋這邊了,大家都覺得這場仗應該勝了。在東線,曹彬與耶律休哥勢均力敵,在西線,潘美和楊業對付耶律斜軫也是占據優勢的。

  至於中線,雖然說對麵有耶律賢和蕭燕燕韓德讓,但是大宋這邊,除了皇帝這個九品之外,還有田重進,崔彥進,李繼隆等一大批八品的高手。

  怎麽看大宋都不會失敗的,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現在擔心的問題,不是這場戰爭是否會勝利,而是在這場必勝的戰爭當中如何分得更多的功勞。

  而在西路軍當中,功勞的分配,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主帥潘美了。隻不過人都是自私的,不管潘美是否是自私的,在王侁看來那必然是自私的。

  所以,他必須要爭奪更多關於戰功分配的話語權。在這個時候,偏偏的潘美的兒子又鬧出了這麽一檔子事情,假如他和楊業聯合起來的話,一定會逼的潘美讓步,如此一來,戰後論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賞賜了。

  至於一套功法的損失,雖然也令他十分心疼,但是也不至於就讓他承受不起。他自己也知道,《葵花寶典》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修煉的。

  至於多一個人學了,或者換了其他東西,對他的影響其實也並不大,反正這套功法是他自己修煉的,所以沒辦法讓一套功法,隻有一個人修煉。

  可是楊業這個死腦筋,自己的孫子被坑了,居然一點不心疼,而且還認為這是好事情,簡直是腦子裏麵進了水了。

  也不知道這人怎麽想的!

  他想了想,覺得楊業可能是因為降將的身份,對潘美有所顧慮。於是他便假裝毫不在意的又提了一句,“聽說尊夫人也踏入七品了?”

  楊業轉過頭看了他一眼,“你又不是七品……”

  這意思很明顯,你又不是七品,為什麽還要說“也踏入了七品”?聽的好像你也是七品一樣。

  一看楊業的這臭脾氣,王侁也是沒有辦法了,看來這聯盟之勢不行了。

  不過楊業放棄了索賠,並不意味著他也會放棄索賠,他才不會像楊業那麽傻,如此好的機會,這家夥居然也會放棄,也不知道腦子裏怎麽想的。

  在王侁看來,楊業除了打仗,就什麽都不會了,一點不懂得人情世故!在戰場上,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是正麵剛。

  當然,作為一名將軍,在戰場上正麵剛,不是什麽錯誤。但問題是,你明明可以有減少損失的辦法,卻偏偏的不用,非要和敵人正麵硬拚拳頭,這不是死腦筋是什麽?

  也隻有這樣的楊業,才會在劉繼元已經投降的時候,依然堅守不降,還要劉繼元勸說一番才通投降。

  和這樣的人一起合作,太傷腦筋了。

  於是他隻能把腦袋轉向潘美,“潘將軍,這事兒姑且不提,咱們還是辦好皇上交辦的正式要緊。至於功法的事情,我想可能是謠傳,令公子不至於如此,不知輕重。不過萬一是真的,那我雖然隻是一介中官,到時候也得和潘大人你在皇上麵前好好說道說道。”

  看著王侁如此小人得誌的樣子,再對比一下楊業的大度,潘美的心裏那火噌噌的往上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