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勳貴謀議
作者:魔道世家      更新:2021-10-15 03:46      字數:2126
  當這些侯伯進入成國公府時,朱純臣連茶都已經泡好了。

  這些侯伯今日一起來找朱純臣,自然不是來閑聊的,因此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剛剛落坐,撫寧侯朱國弼冷哼一聲便說道:

  “陛下實在是過分,自登基以來,不管何事,從不與我等商量,甚至都不知會一聲。”

  “此次查抄晉商,是個人都有好處分成,連那些被殺的人頭滾滾的文官們都有,可獨獨沒我們勳貴什麽事!”

  “自古以來,可有這等皇帝?可有像我們這種,如同無物的勳貴?”

  定西侯蔣承勳立刻接著附言道:

  “撫寧侯所說不錯,勳貴與皇帝,本就是為一體,皇帝吃肉,我們不說喝湯了,至少也得讓我們見到葷腥吧?”

  “要說皇帝年輕,可是他又精明無比,心狠手辣,連那些善於勾心鬥角的文官都沒有招架之力!”

  “現在沒有了宮中的眼線,不要說揣摩皇帝心中所想了,皇帝的任何信息我們都無從得知!”

  在皇城之中安插眼線,不止是文官這麽做,勳貴也是一樣的,實際上,隻要是有那個條件和勢力支持的,都會暗中監視皇帝。

  隻有知道皇帝的想法,皇帝的行蹤,皇帝的喜怒愛好和性格,他們才能隨機應變,保全自己。

  這麽多年了,他們也一直是這麽過來的,也是因為有這一手未雨綢繆,所以不管是皇帝還是文官,都對他們無可奈何。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這些勳貴所執掌的上直親衛軍全部被裁撤,皇城內的太監和宮女也全部換了一茬,他們已經失去了這一重要的消息來源。

  年輕皇帝搞起事來完全不按規矩來,也根本沒有套路可言,這樣的局麵,他們怎麽可能不慌呢。

  “本公給你們的書信裏已經寫的很明白了,可是又怎麽樣呢,你們根本不當一回事,非要等到此時才相信。”

  朱純臣像個世外高人一樣坐在首位上打著謎語,好似一切都盡在掌控一般。

  “成國公誤會了,不是我等不相信你,而是這事實在是沒必要去幹,縱使皇帝不喜我等,又能如何呢?”

  “這麽多年了,不喜我等,甚至是痛恨我等的皇帝又不是沒有過,可是最後呢,爵位不還是世襲到我們這一代來了。”

  “要依我看啊,這種風險奇高的事情,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參與,頂多就是在這天啟朝,小心謹慎一些,不要被皇帝抓住把柄就可以了嗎!”

  臨淮侯李邦鎮品著茶說道,在他看來,有爵位就可以了,非要去和皇帝作對幹什麽。

  他這個侯爵,雖然說是撿來的,可他也是無比珍惜的,他還指望著給後代兒孫承襲下去呢,可不想因為貪心而玩完。

  可別人的想法怎麽可能和他一樣呢,實際上這些侯伯們,沒幾個瞧得起李邦鎮的。

  因為都是勳貴這個圈子裏的,不說知根知底,可也是非常熟悉了,要不是李宗誠自己作死,這臨淮侯的爵位,怎麽輪的上他這個沒地位的庶子。

  “臨淮侯要是無膽,現在就可離去,本公必然不會阻攔,隻是希望臨淮侯能夠守口如瓶,不要出去亂說就行!”

  朱純臣最為看重所謂的血統地位和身份,加上他本就是最高品級的國公,自帶一種優越感,自然是更加看不起李邦鎮。

  如果不是此事太大,秉著多一個人多一份勝算的原因,他才懶得和這種庶子交集呢。

  聽完朱純臣的一席話,其餘侯伯不善的眼神也全部落到了李邦鎮的身上。

  被盯的渾身發毛,有點心虛的李邦鎮立刻說道:

  “諸位誤會了,我也隻是提一下意見而已,要幹自然是大家一起幹嘛,榮辱與共、榮辱與共啊!”

  陪著笑臉尷尬的說完後,李邦鎮的額頭上汗珠都冒了出來,可見他的底氣是多麽不足,又是多麽緊張。

  朱純臣也不遮遮掩掩了,當即直說道:

  “諸位,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清楚了,他不是不喜我等,而是根本看不起我等!”

  “如果在這樣下去,我們的存在感就會越來越弱,等到將來沒有話語權,無法自保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自處?”

  “在座的各位,哪個的屁股是幹淨的?哪個沒有欺瞞過皇帝和朝廷?執掌軍隊時,沒有吃過空響?”

  “皇帝的性子你們也都知道,無需我多說,要是被他給知道這些事,你們以為,皇帝會放過我們?”

  “不把我們抄家滅族,都是祖宗積德了!”

  “所以我們不能在坐以待斃了,否則就會像那些文官一樣,被皇帝打個措手不及,到頭來,還不如豬狗!”

  朱純臣已經是鐵了心要和皇帝作對了,可以說是徹底的死心了。

  當初在裁撤京營和衛所親軍時,他們這些勳貴為了支持皇帝,都沒有出麵諫言阻攔。

  原本以為,皇帝會念著他們的好,會重用倚仗於他們,可沒想到,他居然將這功勞和忠心全部算在了英國公的頭上。

  定議漕運總兵官時,他朱純臣明明才是最有資格、最合適的人選,可沒想到,他居然派了兩個在勳貴圈子裏根本沒有地位存在感的伯爵前去。

  他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自上次被冷落,和幾名江南官員交談之後,他就已經看清了現實。

  他想要上位,在這天啟朝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了,隻能寄希望於下一任皇帝。

  可皇帝如此年輕,必然是他死在前頭,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心中所想,就隻能選擇和文官合作了。

  但此事畢竟太過重大,現在也隻是在策劃當中,所以得盡量的去拉攏朝野之中的勢力,站到己方來增加勝算。

  如果是在一年前,這事不過稍微棘手一點而已,可惜現在已經不行了,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

  皇帝通過各種手段,拉攏提拔了不少的大臣和武將,個個是執掌著軍政大權。

  還組建了自己的軍隊,戰鬥力和忠誠度也是非同小可,所以出手的機會隻有一次,必須要一次成功才行。

  想到這裏,朱純臣就開始鬱悶煩躁了起來,當初自己為什麽不去反對阻攔皇帝裁撤舊軍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