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內外交困
作者:魔道世家      更新:2021-10-15 03:45      字數:2112
  剔除了一些不合格的官員後,朱由校又與百官將那些在西南之役中,立有功勞的封賞給落實了。

  他之所以選擇在大朝會上當著文武百官進行擬定封賞,其實也是具有非常強的目的性的。

  改變文尊武卑的局麵,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文官們是從心裏看不起,鄙夷武將的,一味的加官進爵,封賞軍功,不過是能短暫的改變一時而已。

  李成梁被冠為百年來軍功第一,可結果呢,爵位剛剛冊封沒幾年,就被官員們想方設法的給剝奪了。

  縱使有李家父子這種滿身軍功,殺敵無數的猛將在,萬曆年間的武臣地位也沒見得有提高。

  秦良玉此次被封平南伯,雖然他們明麵上不聲不響的,但朱由校知道,一個個的都在那裏嫉恨呢。

  他們隻是礙於皇帝的喜怒無常,才不敢公然反對而已,要是換作萬曆皇帝,恐怕這封伯一事,早就是議論紛紛,朝野震動了。

  而且皇帝越過他們直接冊封,本就是不符合禮製的,這完全是視他們為無物啊。

  因此這次所謂的議功,除了皇帝的幾位心腹大臣發言,其餘的官員都是默不作聲。

  他們是絕對不會去支持皇帝的這種行為的,即使已經成為了事實,也不會去麵對。

  朱由校也不在意他們的態度,隻要內閣和兵部的議過,這事就算成了,誰也阻止不了。

  經過討論之後,內閣和兵部的大臣們一致同意了皇帝所擬定的軍製,以及立有戰功的官員武將升遷調任。

  秦良玉的封賞一樣不少,平南伯的爵位和總兵官的官職,正式得到了朝廷的任命文書。

  總兵官府衙設立在成都城內,總理整個四川的軍務兵備之事。

  副將之職,由成都守將秦衍祚擔任,他駐守成都已經七年之久了,對於成都的局勢了如指掌。

  秦良玉雖然聲名在外,可終究是一個新任命的總兵官,又是女將之身,難免不會有人輕視於她,暗中使絆子。

  總兵官下設立一參將四遊擊的編製,擔任參將之職的,是一位苗族首領的兒子。

  在這次西南大戰之中,率領著苗壯兩族的土司兵,常常衝鋒在前,極為勇猛,比起秦良玉的白杆兵來也不差多少。

  可朱由校之所以任命他的原因,還是因為他的身份。

  畢竟人家為了你打生打死的,戰後你不給人家一點好處,也說不過去。

  因為已經在實行改土歸流了,因此現在的四川,已經是沒有土司了,全部都設立縣鄉進行管製。

  朱由校在四川還設立了兩個兵備參將,一個駐守在重慶,一個駐守在畢節,兩路呈掎角之勢,卡在四川和貴州的交界處。

  這裏也是土司勢力最為龐大的地區,安邦彥和奢崇明的根基也是在這一片地區。

  雖然已經平定,但仍然是混亂不堪,暴亂的事情常有發生,少族和漢人之間動不動就是打生打死的。

  朱由校如果不派遣重兵,說不定哪一天就出一個有手段的人,給他再次增加難度。

  重慶分守兵備參將之職,由川中名將李維新來擔任,而鎮守畢節的,則是朱燮元的手下大將,楊明輝。

  王平等衛所武將,則是賞銀子和綢緞,並沒有升遷官職。

  四川巡撫朱燮元,加左僉都禦史,同樣封賞了不菲的銀子和綢緞布匹。

  魯欽則調任至貴州,加封為貴州總兵官,總理貴州的一應軍務兵備,府衙設立在貴陽。

  同樣設立三路分守兵備參將,分別駐守遵義、河池、安順三地,形成三角之勢,以貴陽為中心,輻射管控全省。

  朱由校從貴州之戰中,表現最佳的將領中提拔了張彥芳和劉超二人,這兩人在曆史上也是平定奢安之亂的主要將領。

  朱由校也是比較放心的,至少在立場上和軍事才能方麵,是有基本保證的。

  另為一個參將,他從貴州的土司中,挑選了一個名望較高,勢力較大的土司首領擔任,目的也是在向那些歸附的土司們示好。

  羽林軍中隨軍出征的陳廣、秦邦屏、曹文詔、馬祥麟等將領,也都是各有封賞。

  凡是功勞到位的,朱由校都給他們加了散官銜,能賞的也都賞了,可以說做到了極致。

  兩萬多名軍士,也都賞了大量的響銀,畢竟這去一趟西南,他也算是富了一波,見者有份嘛。

  議定了戰功之後,大朝會基本宣告結束,在王輔臣一聲尖銳的退朝聲音下,朱由校穿著冕服率先走出了皇極殿。

  大臣們也在交談中緩緩離去,獨獨隻有成國公朱純臣,還站在原位不願離去,呆呆的看著龍陛之上的禦座。

  而他的這副神情,剛好被一些有心留意的文官給盡收眼底。

  當朱由校回到乾清宮之後,立刻召見了內廠提督劉時敏。

  他已經近半年沒有見過自己的那位弟弟了,也不知道他日子過得怎麽樣,那些官員,還有沒有去接觸他。

  他之所以找孫承宗當他的老師,就是為了避免他被洗腦的。

  文官對於政治的敏銳度是非常高的,他們已經看出來了,皇帝與他們不是一路人,而且也無法再去改變皇帝。

  因此這些政治投機者,是非常果斷的去另尋目標,找到那個符合他們利益需求的“聖明皇帝”。

  所以他才會將朱由檢以另類的方式給幽禁起來,而且不許他接觸皇宮以外的人。

  孫承宗雖然是東林黨人,朱由校也不是很喜歡這個口才大於能力的人,但他的品德還是不錯的,這種暗地裏偷雞摸狗的事,他是不屑於去做的。

  可當劉時敏向他稟奏之後,他才發現自己還是太過天真,太過輕視這些文人了。

  這些官員可謂是腦洞天開,見無法直接與朱由檢取得聯係,居然通過書籍曲線聯係。

  他們將一些所謂的大儒注書交給孫承宗帶給朱由檢閱讀,自以為可滿天過海,實際上卻盡收在內廠番子的眼睛裏。

  看樣子,這些人的賊心還是不死啊。

  正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唯一能夠破解的辦法,就是盡早的把朱由檢外放去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