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宗藩製度
作者:魔道世家      更新:2021-10-15 03:45      字數:2119
  除了陵寢這一項大開支外,宗藩勳貴們的年俸也占比極大。

  後世的人都說,大明朝的之所以會亡,就是因為朝廷花費大量的錢財去養一群豬。

  這些豬,指的就是那些啥事也不幹,整日奢靡富貴的宗室藩王,勳貴的俸祿隻不過九牛一毛。

  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確實是拖垮國家經濟發展,以及掏空國庫的重要原因。

  並不是說,宗室親藩的年俸高的有多麽離譜,實際上,大明朝的宗藩俸祿,在曆朝曆代當中,並不是很突出的高。

  如果要和滿清相比,大明朝藩王的年俸才隻有他們的一半而已。

  真正拖垮大明朝的,並不是他們的工資,而是宗藩製度,這才是根源所在。

  在曆史上,天啟四年有過一次統計,皇家宗親人數高達十幾萬人。

  這還隻是在冊的,算上那些血脈比較久遠的,封爵地位在底層的,估計還得增加個幾萬人。

  這麽多的人,都由國庫出錢贍養他們,財政支出自然是一筆龐大的數目。

  粗略的統計一下,這些宗室成員的俸祿加起來,占了農稅的百分之三十多。

  大明朝就是靠著農稅才能勉強維持的住國家的基本運轉。

  你皇室這些人就占去了這麽多的錢糧,國家怎麽可能不被拖垮,國庫哪裏來的錢開展新項目。

  尤其是擴充軍備,治理黃河這種耗費同樣巨大的項目。

  地主家裏都沒餘糧了,誰還管你們這些泥腿子是死是活啊。

  一旦發生個什麽旱災水災之類的,如果沒有能臣及時拿個章程方案來,對於朝廷來說,那將是滅頂之災。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大敗,致使全國動搖,兩場大戰,耗盡了國家的積蓄和財力。

  還不等剛剛打完京師保衛戰的君臣們鬆口氣,荊襄地區的百姓在景泰年間又遭遇了大規模的災亂。

  這一下哪裏顧的過來,就算是有名臣於謙,也是主張先穩定北方,穩定京師,南方隨他去。

  因此在古代封建王朝,隨便一點小事都可能激發起大動亂,動搖皇帝的統治地位和國家根基。

  明末麵臨的死循環,不就是這樣嗎。

  大量的錢糧給了那些無用之人,財政收入一年比一年少,隻能去無休止的搜刮老百姓。

  朱棣的養豬式宗藩製度,真的是害人不淺,禍害後代子孫。

  “首輔要是不向朕做這個匯報,朕還不知道,皇家宗室的人,一年需要這麽多銀子去贍養!”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要想個法子去改善才行,現在內憂外患何其嚴重?”

  “如果再這樣下去,不久的將來,國家的財政就要麵臨崩潰的危局,到了那時,大明朝是真的會有被顛覆的可能!”

  幾位大臣聽完都是默不作聲,事關皇室內部,他們可不敢像平常一樣,最好的選擇就是當個啞巴。

  他們對於皇帝的話語,也是非常認同的。

  說的雖然是嚴重了些,但也是事實,宗室藩王的年俸,確實是有點多了,再不製止,早晚有一天,朝廷就無錢糧可用了。

  程國祥其實早就想諫言了,隻是他摸不準皇帝的路子,要是皇帝護短、重視血緣,那他可討不到什麽好。

  朱由校見大臣們都閉口不言,當然知道他們內心的想法和顧忌,看來這惡名又是他的了。

  他輕輕的敲打這桌案,閉上了眼睛沉思。

  半晌後,才終於睜開眼皮,緩緩說道:

  “朕這裏倒是有個臨時處理的法子,不過具體的實施就要靠你們了!”

  幾位大臣互相對視幾眼,滿臉的不解之色,但沒人詢問皇帝,到底是什麽法子。

  朱由校隨即便將想法給全數告知了幾位大臣。

  他的方法就是,宗藩們的年俸,全年停止發放。

  當然這隻是針對爵位在奉國將軍以上的宗室成員,那些什麽鎮國中尉、輔國中尉之類的,還是會按例發放。

  明朝的宗室人員,過的日子完全是兩個極端。

  上層的親王、郡王這些不必多說,地位尊崇,身份尊貴,而且還有家產可以繼承,可以隨意敗家。

  而下層的這幾個中尉,過的那叫一個苦啊。

  就像奉國中尉一樣,年俸才二百石,二百石糧米,剛好保證自己一家幾口不被餓死,其他的那是什麽都幹不了。

  在老朱看來,朱家的人,天生高貴,貴人自然是不需要去做任何事的,每個月按時按量的領糧米俸祿就行了。pace]

  畢竟有國家養著你們,還有個什麽好擔憂的。

  朱元璋的祖訓製度也是要了他們的命,不得參加科舉,不得經商,不得參軍入伍。

  就是想要去種地,他們也無地可種啊。

  雖然各個宗藩都有屬於自己的土地良田,可這些地,是隻傳給繼承位置的那個人的。

  其他的人,按照製度,承襲授封什麽樣的爵位,朝廷在重新給你建房子,賞賜土地良田給你。

  他們這些不入流的,血脈極其偏支的宗室,是最尷尬的存在,皇帝記不住他們,大臣無視他們,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

  如果想要去幹苦力賺錢,也不是不行,可要是被有心人給告一狀,那就徹底宣告玩完了。

  不是去鳳陽高牆給朱五四守陵,就是去孝陵給太祖除草掃地,人生自由肯定是沒有了。

  所以有時候,真的是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畢竟誰也不想碌碌一生,被當成豬養著混吃等死一輩子。

  在這種死板的製度下,他們是真的什麽都不能幹。

  隻要幹了點超出製度的事,一經發現,就是立刻嚴刑處罰,絕不寬恕的那種。

  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哪個敢去和朝廷叫板,除非是那種嫌自己命太長的。

  朱由校也不得不吐槽老朱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你搞這麽多條條框框來限製發展幹什麽,餓死了是他沒本事。

  可就是這隻能養家糊口的二百石糧米,還不能足量的發放到他們本人手裏。

  負責發放登記的官員,怎麽可能不起貪心。

  對於這種在最底層,沒有任何身份地位的宗室成員,文官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裏,那是相當輕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