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邊將調換
作者:魔道世家      更新:2021-07-22 00:40      字數:2871
  朱由校此時不得不承認,國朝當中擁有一個頂尖的大牛人物,實屬是皇帝和百姓之幸。

  ??有這麽一個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勝過百萬雄兵。

  ??而對於皇帝任命周興武為山海關總兵官,大臣也是支持的。

  ??山海關是關鍵所在,守將必須得要信得過的和有軍事才能的人前去才行。

  ??王象乾諫言朱由校,當及早任命薊遼總督的人選,但被朱由校給否掉了。

  ??在他看來,有了遼東經略,完全不需要所謂的薊遼總督了,這兩個職位的職責和權力有多方麵的衝突和重疊,二者隻能存一。

  ??再說了,他現在手下的這些文臣們,能讓他放心全部擔任著六部重職,根本就沒有合適的人選能夠放出去主政一方。

  ??王象乾又諫言道:

  ??“陛下既然已有想法要整頓邊軍,那就當及早布局才是,就如陛下上次北征,準備萬全方可無憂,到時隻需發動雷霆一擊,不會有大的變故發生。”

  ??朱由校連連點頭,王象乾說的確實有理。

  ??經過深思熟慮過後,朱由校決定任命喜峰口參將滿桂為宣府鎮總兵官。

  ??滿桂雖是蒙古人,也不是朱由校的心腹,但朱由校用人從來都是以忠心為第一標準的,滿桂的忠心已經在曆史上證明過了,更不用說他的勇武和軍事水平都是頂尖的了。

  ??原宣府總兵官調任薊鎮總兵,在加一個武義將軍的頭銜給他,也算是給他上次戰功的加封了。

  ??薊鎮總兵則調入羽林軍當中,擔任羽林軍輔兵營步軍操練參將。

  ??總兵改任參將,明麵上看是降職了,實際上是屬於平調,甚至可以說是明降暗升了。

  ??自京營被裁撤以後,羽林軍就已經被所有人自動代入了新京營的角色當中。

  ??按照大明朝的武將軍鎮製度,京營將領是要比地方軍鎮將領高出一級的。

  ??如果是按照以前的舊製,地方的軍鎮總兵官要調入京營,最多也隻能擔任三大營其中一營的副將,提督總兵這個級別連看到資格都沒有。

  ??為了避免滿桂離去後喜峰口軍備實力倒退,朱由校又任命遊擊將軍馬世龍來接滿桂的班。

  ??另外將沈陽參將趙率教調回關內,去大同鎮任副將,原援遼軍參將戚金也被任命為宣府鎮的副將,從他那些浙兵舊部當中挑選兩千軍組成一直全火器軍,另外又抽調了三千虎賁軍士給他。

  ??有兵才有說話的資格,朱由校深知此理,如果你隻是一紙委任狀就讓別人孤零零的去上任,那你這任命連個屁都不如。

  ??戚金雖是老將,但他知道戚金不甘在京城養老,他還想上戰場殺敵報國,為了不讓戚繼光的遺憾重演,朱由校隻得讓這位老將再度披甲上陣了。

  ??而滿桂和趙率教就不需要他的兵源支持了,這兩個人擔任邊將多年,麾下的家丁和心腹加起來,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樣的一股軍事實力已經不弱了。

  ??再有朱由校的任命和大義加身,上任以後如果還玩不過別人,那他們也沒必要擔此重任了。

  ??朱由校的此番操作,看似隻是撤換和調任了幾個將領,但對於邊鎮的體係是一個極大的衝擊。

  ??他雖然因為局勢所迫無法對那些商人和將領動手,但可以先將他們的利益集團體係給慢慢瓦解。

  ??他們或許會感覺到不對勁,但他們和那些遼東的將門一樣,沒得選,他們不會因為這種事就敢公然和朝廷唱反調,甚至是反抗。

  ??但朱由校的這一次人事任命,卻遭到了刑部尚書薛貞的反對,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宜過早的去打草驚蛇。

  ??觀他剛才的言論,朱由校心中已經有底了,除了地方上的文臣武將,朝中受了他們好處的官員恐怕也不在少數。

  ??而薛貞本人,應該也是有過利益獲取的。

  ??朱由校的猜測沒有錯,山西的按察使正是他多年的好友,他通過這個好友,得了那些商人不少銀子,他們的條件隻有一個,在必要的時候為他們說兩句話就足夠了。

  ??薛貞本不想摻和這事,但他也很無奈,陛下如果要深查懲處到底,他是絕對不可能獨善其身的,必會受到牽連,為了保住自己的仕途和性命,他隻能選擇去得罪皇帝了。

  ??朱由校並沒有回應他,他區區一個尚書,或許會對他的計劃有所影響,但他的作為也不會很大,隻要內閣同意,這事就已經定死了。

  ??而六科的那些言官和禦史,也不會為了這些毫不相幹的人來和皇帝作對,他們也不敢,畢竟皇帝已經將整個六科都已經殺穿了。

  ??薛貞見皇帝和其他同僚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內心也是驚慌不已,不敢在多言。

  ??“征討西南在即,朕此次離京的時間會很久,如果進展順利,短則三五月回來,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和阻礙,朕也不知何時才能北返了。”

  ??“朕離京以後,還是依照上次的安排,設立總理衙門,淩駕於內閣和六部之上,處理一應軍政大事。”

  ??“總理大臣還是元輔、閣老、大司徒、英國公,朕的四位肱骨大臣來擔任,諸位愛卿可有異議或是補充?”

  ??“臣等無異議!”

  ??對於

  ??“好,那就先這樣定下了,等朕出京之前,會詔四位總理大臣入宮囑咐的,今日就先議到這裏了,都退下吧!”

  ??“大司空留一下,朕有些事想要請教大司空!”

  ??耐寒的稻種太重要了,將來是朱由校對付災禍的主要底氣,必須早日提上日程才行。

  ??現在距離明年的春耕的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務必得趕在這之前將稻種研發出來,然後進行測試和耕種。

  ??至於什麽土豆番薯之類的,確實是能解決溫飽,但沒有進行推廣和宣傳,老百姓知之甚少。

  ??漢人是非常守舊的,對於一切未知的事物很少會去嚐試,或者說現在的漢人沒有底氣去嚐試,畢竟這可是關乎一家人的口糧。

  ??而且沒有化肥等利器的存在,這些東西的產量也並不是很高,營養這方麵更不用提了,把這些東西當做主食的腦子估計都進水了。

  ??滿清吃了兩百年的土豆和番薯,把人吃成了什麽鬼樣子誰不知道?

  ??那也叫人?

  ??除了一身的骨架,還能看到一丁點肉?

  ??或許稱呼為僵屍更為準確。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