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無奈之舉
作者:魔道世家      更新:2021-07-22 00:40      字數:2888
  朱由校看完以後開始閉眼沉思起來。

  ??他沒想到事情比他想象的更為複雜,更為嚴峻。

  ??他本以為,這些山西商人的勢力此時應該還遠不如崇禎年間,要調查和處理起來應該不是很難,可他大錯特錯了。

  ??許顯純在奏本中說道:

  ??“邊鎮之間連綿近千裏地,邊鎮將官與其合流甚多,各地衛所也從中取利,走私商隊在山陝之地橫行無阻,肆意出關!”

  ??“商隊護衛除了商人大戶的家丁以外,有時還會有地方將領或是衛所兵丁協同護衛,一直到出所部管轄之區為止。”

  ??從許顯純的匯報來看,山西的這些商人在當地的勢力已經不止是錯綜複雜那麽簡單了。

  ??如果要動他們,得先找到能夠應付那些邊鎮將領和衛所將官的辦法來才行。

  ??那些和商人們有利益往來,互相勾結的將領,是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可不會天真的以為朝廷會放過他們。

  ??如果將他們逼急了,聯合起來引導蒙古入寇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想要一次性解決山西商人通敵賣國的問題,這種想法那基本上是異想天開。

  ??現在的朱由校,還遠沒有那個底氣和實力挑動整治邊鎮呢,他所能直接調動的軍隊,也就隻有自己的羽林軍而已。

  ??而最讓朱由校忌憚的卻不是他們的勢力有多大,手上掌握了多少軍隊,而是當地的平民百姓。

  ??朱由校之所以能在京師大肆的懲處貪官汙吏,殺出個血流成河,最大的倚仗不是羽林軍,而是那些痛恨貪官汙吏的百姓。

  ??他們才是朱由校能夠實行各種操作的支撐點,隻要平民百姓與他站在一起,還繼續支持擁戴他,那大明朝的天就翻不了。

  ??而這些商人卻很聰明,他們隻需要從搜刮的民脂民膏當中,和走私所獲得的暴利當中拿出那麽一點點錢來,救濟一下百姓,做點善事,就可以受到萬民擁戴。

  ??這可以說是商人們的傳統技能了,表麵上和你笑嘻嘻,背地裏就怕榨不死你。

  ??對付他們這些虛偽的流氓,要改變方法才行,不能像對付那些朝官一樣,光派幾個錦衣衛緹騎去抄家拿人。

  ??朱由校敢斷定,隻要他敢派過去,那這些商人和將領就敢殺,而且殺的讓你啞口無言,他們隨便捏造個名頭出來就可以堵住你的嘴,根本不要過多的解釋。

  ??這種事在大明朝,不過是家常便飯而已,當年萬曆皇帝派去江南收稅的太監,這腳才剛剛落地呢,人就已經沒了。

  ??朱由校沉思過後合上奏本,看著站在下麵楊寰淡淡說道:

  ??“許顯純果然不負朕望,雖說這時間是久了點,但查的卻非常仔細,朕要不是早已知道點風聲,還真不敢相信奏本中所言諸事!”

  ??“陛下,此事事關重大,指揮使大人未得聖命,並沒有輕舉妄動,但根據跟蹤的密探情報得知,他們近期會在出一批貨,具體路線和目的地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關外草原!”

  ??朱由校心中已經猜測出了幾分,這批貨大概率是要發往土默特的。

  ??“大伴,持朕的龍佩去軍營,傳朕的軍令給英國公,秘密集結一萬騎兵,兩萬虎賁軍士,由李文勝和李威率領,配備好大將軍炮,等朕的軍令!”

  ??王朝輔當即領命道:

  ??“奴婢遵旨!”

  ??“楊寰,繼續加派錦衣衛的人手,安插進張家口、宣府鎮城、大同鎮城當中,讓他們好好隱藏,低調行事,不要暴露了。”

  ??“臣領命!”

  ??朱由校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全部退下,隨後對著王朝輔吩咐道:

  ??“大伴,給朕宣內閣六部的幾位大臣到乾清宮等朕!”

  ??……

  ??……

  ??“諸位愛卿,此事議一議吧,定個穩妥的章程出來,盡早鏟除掉這些禍害!”

  ??大臣們心裏苦啊,遼東將門的事才剛剛平息,陛下又要對山西的商人下手,真是連喘口氣的時間都不給他們留啊。

  ??“陛下,臣以為,此時不宜動山西和邊鎮,陛下之重心應當繼續放在遼東!”

  ??“縱然錦衣衛所查屬實,但在臣看來,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仍然是老奴,蒙古各部早已不足為懼!”

  ??“陛下,此時應當好好經略遼東,消化這數月以來的戰果,穩固好根基才是,實在是不宜再生事端啊!”

  ??朱由校沒想到今日反對的居然是王在晉,這真是出乎他的預料。

  ??“臣附議!”

  ??“臣等也附議!”

  ??朱由校看了一眼,多半大臣都是支持王在晉所言,而這些人中,就包括徐光啟和王象乾等人。

  ??“陛下有此變革之心,實乃祖宗之福、臣等之福、百姓之福,但正是因為此點,陛下更不應該急功近利,當穩步而行!”

  ??“陛下前些日子不是還說,西南土司即將大亂,此時的重點不應當是要平定土司之亂?”

  ??一向少言寡語的宋應星也開始直言反對,尤其提到西南土司時,這讓朱由校清醒了不少。

  ??是啊,自他登基以後,看似步步艱難,但最後都是達到了既定目標,這不免讓自己膨脹了起來。

  ??自從親征蒙古大勝以後,他的心態就開始發生了變化,他的好勝心和功名心越來越重了。

  ??清醒過來的朱由校是理解曆史上那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帝王了,這種取得成就的感覺是真的讓人陶醉,甚至可以讓你忘記初心、迷失方向。

  ??見到勸諫有效,大臣們迅速就此事分析起了利弊,把迷失在功名叢林裏的朱由校給拉了回來。

  ??現在時機確實不成熟,猶如宋應星所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此時如動邊鎮這個利益集團,很可能會引起大規模的兵變,至少也不會安寧。

  ??到時皇帝和朝廷隻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派兵鎮壓,另一個是去撫平變亂,其實就是向他們妥協。

  ??而今遼東和西南都在用兵,北方多個府縣地區爆發災禍,國庫早已麵臨崩潰,如在開辟一處戰場,很大可能會走隋朝的路子。

  ??在大臣們的的勸諫下,朱由校隻得暫時放棄了查辦山西商人的想法,這次是他太過想當然了,商人比將門更加難對付。

  ??不過等他征定西南以後,將無人能阻擋住他的步伐!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