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名正言順
作者:魔道世家      更新:2021-07-22 00:40      字數:2784
  西南之事非同小可,就連一向自信的朱由校,此時也有一點拿不定主意,最後隻得宣詔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和四大營主將來開這個會。

  ??文臣武將共同麵君,自朱由校登基以來這還是頭一回,在整個大明朝,也是極為少見的。

  ??聽到皇帝要再度禦駕親征的消息,文臣和武將的反應完全相反。

  ??要打仗了,武將們自然是舉雙手讚成,他們每天刻苦操練,為的不就是沙場盡忠嘛,如果將他們閑置在一旁,那參軍還有什麽意義?

  ??王在晉也持中立態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他心裏很清楚,皇帝既然已經決定好了,在過多的勸諫也是無用。

  ??而王象乾和徐光啟就不這麽認為了,陛下不坐鎮京師好好治國,怎麽老是想著要去打仗呢?

  ??尤其是此次的征伐目標,更讓他們不淡定了,這好端端的去打土司幹什麽?

  ??這建奴還在關外活蹦亂跳的,不應該先平定遼東?

  ??而且這西南即將大亂,陛下又是怎麽知道的?

  ??根本就沒有一點征兆啊,他們也完全沒有聽到任何一點風聲和消息啊。

  ??“陛下,我大明剛與建奴和蒙古經兩場大戰,元氣尚未恢複怎能又興刀兵?”

  ??“如今邊鎮局勢好不容易安穩下來,陛下不趁此機會勵精圖治,多施仁政為百姓造福,卻為何整日想著率師出征?”

  ??“況且如今國庫空虛,又如何支撐的起一場大戰?臣還望陛下明鑒,三思後行!”

  ??對於皇帝要再次發動戰爭的舉動,徐光啟是從心裏反對,現在正是撥正反亂的最佳時機,陛下怎麽好似一點不關心一樣?

  ??“閣老,不是朕好大喜功,非要打打殺殺,而是這些人逼出來的,朕何嚐不想好好治國,開創太平盛世?”

  ??“可太平盛世不是靠嘴巴和筆墨就能行的,得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支持才行,孝宣之治、開元盛世哪一個不是如此?”

  ??“至於國庫空虛,朕就先說了吧,此戰朕不要國庫一錢一糧!”

  ??朱由校的這一席話將徐光啟堵的啞口無言。

  ??“陛下,臣鬥膽敢問,此消息是從何得知?”

  ??王象乾這一下可把朱由校給難住了,他總不可能說自己能未仆先知吧。

  ??“前些日子,朕夢到了太祖皇帝,太祖皇帝跟朕說,西南今年會爆發一場大叛亂,規模不亞於當年的楊應龍。”

  ??“朕思來想去,西南大地唯一不安穩的因素隻有當地的土司,而且太祖皇帝也提到了土司,朕因此而猜想感發。”

  ??沉思片刻,朱由校實在是沒有好借口了,隻得找出托夢這個憋腳的理由。

  ??而下麵的大臣武將們聽了無不目瞪口呆,從他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顯然難以讓他們相信。

  ??但朱由校卻裝起來了,顯得極為從容,仿佛就是真的一樣。

  ??徐光啟具備西洋國家的一些理論思想,對於鬼神之說是不怎麽相信的,但奈何是皇帝說的,他又不好當場質疑點破,因此委婉的說道:

  ??“陛下,即使是太祖托夢,可也未必是事實啊,或許是太祖皇帝口誤了呢,何況陛下乃是夢中所聽,神誌尚且不清,何以斷言?”

  ??陛下,你就不要拿這套出來唬人了,臣是絕對不信的,您就說點幹貨吧。

  ??朱由校聞言尷尬的摸了摸鼻子,看來也不是所有古人都完全信奉這一套啊。

  ??而經過徐光啟這麽一說,其他人都是翹首以盼的等著皇帝做出回應。

  ??“你們不必疑惑,朕早已派錦衣衛前去西南各省明察暗訪,確為太祖皇帝托夢所言,永寧土司奢崇明父子暗中招練兵馬,囤積糧草食鹽鐵器等諸多戰略物資,還偷偷的收攏那些逃亡的匠戶軍戶為自己所用,你們說,不為造反為什麽?”

  ??隨後便拿起一份奏本在手中說道:

  ??“這是錦衣衛給朕的密報,記錄了在四川勢力較大的土司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所有事情,你們都好好看看!”

  ??王朝輔迅速從皇帝手中接過奏本便朝台階下麵走去。

  ??這份奏本是朱由校自己偽造的,完全是憑借著他的腦洞亂寫的,反正隻要是合乎邏輯、情理的違法犯罪,全部都寫了上去,直接將那些土司全部記載成了十惡不赦的人。

  ??後世有一句話說的好,明末的官員可以排隊挨著殺,絕不會錯殺一人,而這些土司,也不遑多讓,他們在當地可是比他這個皇帝都要威風的多,欺良壓善、橫征暴斂等這些事自然也是家常便飯。

  ??等大臣們看完奏本,都感覺到不可思議,這天下竟然還有比貪官汙吏更狠的存在?

  ??“陛下,繞是如此,也沒有他們謀反造亂的證據,如果無故出兵,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

  ??“如此下去,朝廷的威信必然下滑,尤其是邊鎮將官選,他們得知後肯定是人人自危,到時恐怕就算是無異心之人也會生出異心。”

  ??朱由校深感王象乾說的極有道理,在華夏,古代要主動出兵打仗是極為講究的,必須要先找個名頭,然後祭拜天地神鬼,待流程走完才能出兵。

  ??萬曆年間的援朝逐倭之戰,大明朝發了一篇老長的檄文告知天下,朱由校的爺爺萬曆皇帝,甚至還把關二爺給抬了出來,以為明軍遠征的精神支柱。

  ??“元輔所言極是,不過以朕觀之,他們恐怕早已按耐不住,這些土司的謀逆之心不是一天兩天了,想必他們造反所需的一應事物早已準備齊全,沒有直接造反恐怕就是在等待一個良機!”

  ??“既然他們已經露出反相,那朕就不可能坐以待斃,要如播州楊應龍那般放任不管不問,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個時代消息閉塞,交通更是差到極致,如果不早點布局準備,對於民生的破壞將無法估計。

  ??當年平滅楊應龍的一年征伐,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明軍都在準備物資和調兵遣將當中,還有形成圍剿之勢也耗費了不少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段,造反的那一方趁機做大,給政府加了不少的壓力。

  ??一看皇帝又是鐵了心要親征,徐光啟輕歎一口氣,無奈的說道:

  ??“那陛下以為當如何做!”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