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黨爭之議
作者:魔道世家      更新:2021-07-22 00:40      字數:2696
  現在他們心裏此刻都已經明白了,陛下是要以皇明書院來對抗以東林為首的那些書院政黨,看來陛下所謀極大啊。

  ??“稟陛下,黨爭確實乃我大明最大的弊端,臣鬥膽說句實話,當年的國本之爭與黨爭耗盡了我大明的心血,自此以後,黨爭愈演愈烈,而我大明國情則每況愈下。”

  ??“然時至今日,國本之爭雖早已結束,但所造成的影響卻一直毒害至今!”

  ??徐光啟可以說是真正的忠諫了,幸好他的皇帝是朱由校,要是換了其他皇帝,現在就得被拉出去淩遲。

  ??在這乾清宮中,當著當今的皇帝的麵內涵先帝,而且還是皇帝的親爺爺,這一般人真不敢這麽說,王象乾和王在晉就不敢。

  ??見徐光啟提起了黨爭,朱由校直接攤開了說道:

  ??“不瞞你們說,朕對於黨爭之事早已厭惡無比,這也是朕如此痛恨那些東林文官的原因,雖然朕沒有經曆過,但朕也知道皇祖時的大好局麵就是這些人崩壞的。”

  ??“萬曆年間我大明是何等的富庶?一石糧隻需要三四錢銀子即可,可如今一石糧呢?都快翻了十番了。”

  ??“這些人將自己的位置擺的高高在上,做出一副有功社稷、造福百姓的虛偽麵容,而他們這副虛偽麵容的背後呢?哪個沒有魚肉百姓?占著茅坑不拉屎,朕已下定決心,好好的整治一下才行。”

  ??“如果在朕這一朝仍然不管不問,那如何了得?那朕還有臉麵當這個皇帝?老百姓活不下去,沒有飯吃,到時天下必亂!”

  ??三位大臣聽的心一驚一驚的,沒想到陛下今日如此推心置腹,句句是發自肺腑之言,看來此事陛下已經積壓良久了。

  ??“陛下之言確乃實情,我大明看似穩定,實則波濤洶湧,可陛下想過沒有,如果真的如此做,那就是與那些士紳結仇了!”

  ??“此事需得萬全之法,陛下絕不可因一時的意氣動怒而發,否則陛下開始就會落了下乘,再想有何作為恐怕難如登天。”

  ??雖然佩服陛下的雄心壯誌,但王象乾並不是很看好,當年太祖皇帝何嚐不是鐵腕嚴法下場?

  ??可最後依然還是以失敗告終,雖然懲處貪官汙吏、士紳豪強無數,可這種暴力的手段隻是暫時性的好了那麽一點點。

  ??強如太祖皇帝都無法剔除他們,陛下真的能行嗎?

  ??“元輔說的極是,臣與陛下一樣深恨於這些不作為的偽君子,可其中實在是牽扯極大,一著不慎,大明就有傾覆之危啊,陛下萬不可操之過急,心急便難有作為!”

  ??徐光啟這樣務實的實幹派自然也是鄙視的,這些人自視甚高,除了他們那些所謂的領袖,眼中看不起任何人,嘴巴比誰都會說,可真的要他們行動起來一個個的便啞巴了。

  ??朱由校又說道:

  ??“如今的官場作風和民間風氣你們也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如果朕還當個睜眼瞎子,以後更加不可製!”

  ??“朕雖然是大明的皇帝,但朕也不跟你們遮遮掩掩,你們都是熟讀史書的人,都應該知道,這麽多年來,沒有不亡的國家,強如漢唐都避免了這一事實。”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當一個朝代立國以後,必有興盛衰亡,太祖驅逐蒙元建立大明,兵鋒何其鋒利?永樂年間我大明又是何等的輝煌,而如今呢?”

  ??“這正是年久所積的弊端而導致,一個王朝是不可能永遠的強盛下去的,要想避免這些,唯有不斷的改變!”

  ??“而據朕所觀,大明已有此像,而這些所謂的的清流名仕,正是我大明弊端之一,因此必須得改變!”

  ??“這皇明書院必須開,而且耽擱不得,朕必須要將這種風氣一掃而空!”

  ??皇帝都這麽說了,他們現在就算想諫也不下去了,而且陛下所言皆為事實,大明已經積重難返了。

  ??皇帝都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們這些臣子現在也沒有什麽好怕的了,隻有盡心的輔佐陛下完成這一豐功偉業。

  ??徐光啟立時上前道:

  ??“敢問陛下,皇家書院該當如何開辦?開辦以後如何運轉?還請陛下明示!”

  ??朱由校笑笑說道:

  ??“閣老問到了關鍵!”

  ??隨後朱由校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縱使徐光啟這些當代精英聽的也是一懵一懵的。

  ??朱由校要開辦的皇明學院除了講學以外,還要培養其他方麵的人才,不管是農業、商業、醫學都要有所涉及。

  ??尤其要重點培養工學、機械、紡織等這些手工業,都是即將麵臨的改革。

  ??這些都是實現工業革命的前提,後世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而現在要實現工業革命,必須要積累生產技術,大興商業,解決百姓的就業和溫飽問題。

  ??而這些都不是一兩年就能夠完成的,尤其是生產勞動,這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發展的。

  ??說句不好聽的,大明現在雖然不是很落後,但已經開始與世界潮流開始脫軌了,現在的大明比起西方來說已經沒有什麽領先優勢了。

  ??朱元璋的重農仰商實在是太致命了,而且他的這一政策如今完全形同虛設,他一生看重的農民百姓依然沒有改變命運,他們還是淪為了那些人的奴隸。

  ??大明對於海洋興趣和發展也欠缺太多,基本上處於半海禁情況,大明的政策是民間不準出海,但官方可以,但大明的官方並沒有抓住這一機會發家致富。

  ??最後導致直接便宜了那些沿海商人,尤其是李旦、鄭芝龍這樣的海洋霸主。

  ??現在西方的工業革命還沒開始,大明還有近三十年的時間可以領先世界,大明所擁有的資源和底蘊也不是他們能夠比的。

  ??但萬事就在於開頭難,他對於這些完全是兩眼黑,自己隻能盡全力為天下人提供一個好環境和機會,然後指引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其他的也管不了這麽多了,是敗是成在此一舉。

  ??這些在這個時代的讀書人看來,這些都屬於不務正業、奇技淫巧,隻有飽讀詩書方才是正道,隻有四書五經這樣的聖人理學才是正途。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