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落魄女訴說亡國事
作者:渭水之濱      更新:2021-05-20 14:41      字數:2369
  柳曼月越說越悲憤,到後來竟然嗚嗚啼哭。

  章馨怡拉拉柳曼月的手,安慰她道:“姐姐不要難過,慢慢說下去……”

  柳曼月止了哭聲,清清嗓音,繼續訴說:金兵的慘無人道,使被掠的宋廷女賓整日以淚洗麵。

  賊酋皆擁婦女,恣意喝酒吃肉,整夜操弄管弦,讓被俘宋女陪伴作樂。

  不少宋女忍受不了金人的欺淩侮辱,選擇自殺,將清白之身留在漫天飄雪的北國大地。

  完顏宗翰長子設也馬看中宋徽宗之女趙富金,完顏宗翰要徽宗將趙富金交給設也馬。

  徽宗因富金已出嫁不予同意,完顏宗翰大怒,指著徽宗罵道:“你這廢材,成了俘虜,還擺什麽臭架子?本王說趙福金嫁我家犬子,不嫁也得嫁,膽敢違命,格殺勿論……”

  徽宗哀歎一聲:“上有天,下有地,人各有女、媳,我雖是亡國之君,可你也不能違背人倫、道德呀!”

  成了俘虜的徽宗趙佶,為保女兒的名節,總算說了一句人話,可這話不是他做皇帝時的聖旨,完顏宗翰不會聽的!

  完顏宗翰執意讓福金帝姬做了設也馬的妻子。

  金兵撤離汴梁北進時,俘虜的南宋宮廷人員總數為14000名,分七批押至北方。其中第一批宗室貴戚男丁二千二百餘人,婦女三千四百人。

  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自青城國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隻剩婦女1900餘人;一月之內,有近1500名婦女死去。

  1900名未死的婦女中,一部分被金兵送往上京,聽從金太宗發配;其中上千婦女被賜給金國留守方的人員;另有三百人留住浣衣院(官妓院),這些人都被迫隨女真鄉俗,露上體,披羊裘……

  徽宗最寵愛的皇後鄭氏,欽宗皇後朱氏,也被同樣處理。

  朱皇後不堪受辱,回屋後自縊,被救後又投水自盡而死。

  另一部分留在燕京被賞賜給伐宋的金兵,有的還被完顏宗翰以十人換馬一匹;有的被賣到高麗、蒙古作奴仆。

  亡國後的北宋遭遇曆史上最慘痛的嬗變,一首《人月圓》形象地寫道:

  南朝多少傷心事,猶唱後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柳曼月悲憤不已地傾訴,使章馨怡心驚膽顫,她隻覺神情恍惚,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親章惇。

  章惇為人多謀善斷,對政治特別敏銳,同時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

  如果當時向太後接受章惇不立趙佶的建議,恐怕就不會有靖康之恥;更不會有上萬宮廷大臣、工匠藝人、嬪妃宮娥被押解北國,魂歸他鄉的悲慘命運。

  章惇為人過於剛直,對王安石新法百般推崇,是哲宗朝中興變革的重臣。

  那時間,西夏屢屢犯境,邊境百姓苦不堪言。章惇進諫哲宗,提出征討西夏,振興朝綱的策略,得到哲宗皇帝積極支持,哲宗授章惇顧疆重臣、便宜行事之職權。

  章惇親赴西北前線指揮大軍和西夏作戰,擊潰不可一世,騷擾邊境多年的勁敵,收複了被司馬光無恥割讓的橫山諸多要塞。

  同時,章惇對守舊黨司馬光之流開棺鞭屍,徹底打壓了守舊黨的囂張氣焰,維持了王安石的新政,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保持了北宋對異族軍事打擊的優勢,章惇不愧是才智雙全的北宋名相。

  然世事渾濁,正不壓奸,徽宗在一幫奸佞小人的吵喝聲中,被推上皇帝舞台,結果釀成華夏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悲劇……

  幾聲沉悶的響雷打斷章馨怡的苦思冥想,她打個哆嗦抬頭看天,隻見一道電光從空中劈過,天地間頓時一片通明。

  雷電交加中,傾盆大雨直瀉而下。章馨怡慌忙拉起柳曼月,道:“快,回我的小屋裏去……”

  柳曼月隨著章馨怡來到靜月庵那間小屋,室內雅致的擺設使她頓感親切;尤其是那台古箏,油光發明,暗喻著章馨怡的才華和修行。

  柳曼月有點激動地詢問章馨怡:“古箏是小姐您的?”

  章馨怡點點頭:“放在奴家陋室,不是奴家的還能是哪個的……”

  柳曼月感歎不已:“小姐真乃宮中嫦娥,兵荒馬亂中,還不忘彈奏古箏……”

  章馨怡笑道:“苦中作樂嘛?不過也好,煩悶時彈上一曲,真能心曠神怡。柳姐姐,您今年多大哪……”

  柳曼月看了章馨怡一眼,道:“奴家二十有五,不知小姐貴庚若何?”

  章馨怡走過來拉住柳曼月的手:“這麽說姐姐真比馨怡大啊?馨怡今年十七歲,從今往後,柳姐姐就是馨怡的親姐姐……”

  兩人抱在一起啜泣半天,柳曼月說:“我們姐妹在靜月庵相遇應該高興才是,妹妹彈奏一曲如何?”

  章馨怡走到古箏跟前支好架子,將琴擺好,彈了一曲《漢宮秋月》。

  淒婉的音律,將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傳述得淋漓盡致。使常年深宮走動,不幸被金兵劫掠,舍生忘死逃脫出來的柳曼月淚流滿麵。

  柳曼月用手帕擦拭著眼邊,強打起精神把眼睛移向窗外。

  窗外烏雲翻滾,大雨使著性子向大地傾瀉;雨滴如珠,琴聲如泣,在這已經不屬於宋國的土地上回蕩……

  突然,章馨怡感到肚子疼痛起來,慌忙呼喊柳曼月,說自己可能要生。

  柳曼月畢竟年歲大些,便將章馨怡扶上炕頭,喚來靜月庵一空師太和幾個尼姑過來幫忙。

  那天夜裏,章馨怡產下一個子,左腳上帶著一個“馳”字。

  一空師太愕然不已,道:“看來這孩子是上蒼所賜,從胎裏給自己帶來名字,姑娘一定要好好喂養,使他長大成人,繼承父親的意誌!”

  章馨怡哭道:“孩子盡管是上蒼所賜,可他早就沒有父親啦!”

  章馨怡哭了一陣,看著粉嘟嘟的嬰孩,卻又嘻笑起來,心中默默說道:相公,你倘若在世,看見我們的骨血,不知有多高興……

  從此以後,章馨怡和柳曼月精心在靜月庵撫養吳馳。

  靜月庵主持一空師太對章馨怡關愛有加,使她的心身得到極大寬慰。

  不覺光陰荏苒,轉眼便是三載,吳馳已經長到三歲,會張口喊娘叫爹了。

  這一日,天正晌午,靜月庵的尼姑全都午休,章馨怡睡意全無,帶著吳馳在花園裏散步。

  吳馳滿院子攆著逮蝴蝶,章馨怡坐在花叢裏的石凳上看空中飛過的一行大雁,忽見一個熟悉身影急匆匆走進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