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張世謀狗急跳牆
作者:渭水之濱      更新:2021-05-20 14:40      字數:2537
  高宗即位,張世謀立即進言,勸高宗立張美英為皇後。

  高宗道:“張美人聰慧識達,可畢竟半道陪伴孤家,更何況立後之事須經皇太後準允。戰亂以來,幾位皇太後均已殯天,中原隻剩哲宗廢後孟氏獨撐門麵,沒有孟太後懿旨,孤家不能擅作主張!”

  張世謀尋思:聖上有食言之念,如果不立張美英為後,梧桐樹一番心血就會付之東流,爾後在朝廷的地位也就難保長久,族兄張邦昌現在汴梁控製著孟太後,何不送封書信過去說明情況,隻要討得孟太後懿旨,不愁高宗不來就範。

  主意拿定,便就書寫密信一封派心腹趕往汴梁去見張邦昌。

  張邦昌被金人立為傀儡皇帝後,東京軍民騷擾不定,以呂好問為首的舊宋臣子力逼張邦昌退位,加上勤王兵馬紛紛趕到一齊聲討,張邦昌隻好將宋哲宗的廢後孟氏迎進宮垂簾聽政。見同宗兄弟張世謀派人送來密書,便對孟太後說道:“康王已在南京即位是為高宗,欲立張美英為皇後派人討領懿旨。皇太後是哲宗之後,高宗皇帝這般看得起,還是準允為好!”

  孟太後按張邦昌說的做了。張邦昌又道:“康王還帶來音信,要太後將玉璽交與微臣帶往南京一鎮四方,還望皇太後依言而行!”

  孟太後不知這是張邦昌的詭計,便將玉璽交出。張邦昌騙到玉璽,連夜趕到南京獻給高宗。高宗得到玉璽心中大喜,對張邦昌和張世謀刮目相看,不久立張美英為後,還打算任命張世謀為左丞相,汪伯顏、黃潛善同知樞密院事,蘇澤做禦林軍統領。張邦昌“知己達變,勳在社稷”封為安郡王,太子太保。

  消息傳出,朝廷嘩然,李綱、宗澤、張所、吳奕一幹直臣立即上書反對。

  高宗羽翼未滿,不敢貿然行事,隻好召開朝會聽取群臣意見。

  李綱直言不諱地說:“聖上這般安排人事於社稷有何好處?張邦昌盡管是不得已而為之,可他畢竟做了33天傀儡皇帝,豈能封王進爵?張世謀是蔡京女婿,蔡京敗勢後他投降金國,隻是未被重用才投機鑽營陪伴天子南歸,讓他做左丞相,天下人如何信服!”

  吳奕道:“靖康之恥陰魂未散,聖上讓蘇澤統帥禦林軍無疑是為虎作倀。蘇澤早就聲名狼藉,在關中任倉稟官時便往北國倒賣國庫糧草。後在江南和朱勔沆瀣一氣征集花石綱,搞得民力疲憊,怨聲載道,這樣的奸賊當權,國家哪有寧日?”

  張世謀和蘇澤見李綱、吳奕咄咄逼人,跳將起來大罵不休。

  張邦昌、汪伯顏、黃潛善一旁附和,朝堂頓時大亂。

  吳玠、鄭達、苟月影聽得大堂中爭吵起來,倚劍在手走了進來。

  張世謀一夥見得,不敢輕舉妄動;高宗隻好傳下口諭:“擱置此事,日後再議!”

  群臣散去,張世謀憤憤不已,回到宮苑依舊怒氣難消。

  就在這時,小卒突然送來一封書信,張世謀打開去看,竟是翁不二含手書。

  翁不二含那年被天台五劍在石板坡打下懸崖,宋金兩邊的都知他墜崖身亡,吳乞買還請求老皇上完顏阿骨打發兵中原為翁不二含報仇,老皇上未準。

  可是翁不二含並沒死亡,天台五劍將他打下懸崖後被一棵大樹架住撿了一條性命。

  撿得性命的翁不二含沒有急於回到金國,而是回到鬼域海州機緣山找到師傅李道首。

  李道首指導翁不二含養好身體恢複武功,翁不二含才回到金國麵見吳乞買。

  吳乞買見翁不二含起死回生,大喜過望,一連擺了幾場酒宴為他壓驚。

  席間吳乞買談到康王趙構逃回中原重立朝廷之事,翁不二含慷慨言道:“大王無須憂慮,老衲有個故人叫張世謀,原是蔡京女婿,蔡京遭貶後張世謀逃亡北國投靠狼主,可狼主未能重用。張世謀現在是宋皇身邊的紅人,老衲修書一封,張世謀定能將趙宋江山拱手相送!”

  於是修書一封,派得力心腹送到張世謀手中。

  張世謀看罷書信,方知翁不二含並沒死亡,寫來書信要他利用宋皇信任鏟除忠良大將,為金國一統華夏掃清障礙。

  蘇澤見張世謀憂心忡忡,知道他接到的是金國來書,便就旁敲側擊:“是金國的朋友來信吧?”

  張世謀瞠目結舌:“你怎麽知道?蘇大人莫非也是……”

  張世謀的言下之意是:蘇大人莫非也是金國奸細。

  蘇澤笑道:“下官在馬嵬驛就知道大人結交了金國國師翁不二含,前一段傳說翁不二含死了,可那是個煙霧彈。如果下官沒有猜錯的話,書信一定是翁不二含寫來的。大人和下官現在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還有什麽隱瞞的……”

  張世謀見蘇澤說出奧秘,點頭默認,說翁不二含要他裏應外合鏟除主戰的將領。

  蘇澤拍手稱好:“英雄所見略同,眼下金強宋弱,金國遲早要統一中原,我們何不買個人情,借金國力量鏟除敵手!”

  張世謀見蘇澤這麽來說,不禁麵麵相覷,道:“大人此話怎講……”

  蘇澤道:“立即回書翁不二含,讓金兵在太行山一帶鬧騰,然後請聖旨將吳玠、鄭達、苟月影調往前線,再利用張皇後的身價將李剛、吳奕等人一網打盡!”

  張世謀連聲稱好,連夜修書一封送給翁不二含。

  沒過多久,金兀術便在邊境做出大舉南侵的態勢。

  據守太行山的馬擴、秦邦傑抵擋不住金兵的進攻,紛紛後退……

  金兵南侵的消息傳至應天府,登基不久的高宗嚇得麵無血色。

  高宗早就領教過金國鐵騎的厲害,金兀術一旦突破太行山防線,不幾日就會打到南京應天府,危在旦夕,立即召集大臣問計。

  李剛道:“太行山沒有朝廷軍隊,一直靠幾支民間隊伍與金人對峙;而應天府卻有禁軍八九十萬,聖上若讓老朽統軍,老朽定能全殲金兵於太行山中,迎二聖回國!”

  高宗一直擔心二聖回國後自己皇位難保,李剛動不動提起此事,心中便就不是滋味。

  張世謀猜出高宗心意,不禁笑道:“廉頗老矣,豈能帶兵?李大人馬上就要做棺材瓤子,談何容易統軍?吳玠是將門之後,年輕有為,曾做過西軍元帥,又在火燒洞保駕有功,讓他統軍禦敵,何愁金軍不退……”

  高宗見說,當即準奏,封吳玠為“征北大元帥,鄭達為統製官,苟月影為統領,率領禁軍10萬上太行山抵擋金兵!”

  吳玠接到聖旨不敢怠慢,和鄭達、苟月影在校場點好兵將急急北上,不在話下。

  卻說李綱見吳玠、鄭達、苟月影受命北上,心有餘悸地對吳奕道:“聖上年輕,經不住奸臣攛掇,名義上賜封吳玠為征北大元帥前去禦敵,其實是釜底抽薪,要孤立我們幾個顧命大臣……”

  吳奕不以為然:“大人無須沮喪,吳玠走了,還有吳奕,您憂慮什麽……”

  李綱道:“吳大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吳玠離開朝廷,張世謀對付你我還不是摁死一隻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