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位卑未敢忘國優(1)
作者:渭水之濱      更新:2021-05-20 14:39      字數:2703
  千年古國的文明史不無證明著一個鐵的規律:真正憂國的,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身居陋巷的窮苦百姓,或者身處下層官吏兵勇。

  還在趙佶頻頻光顧鎮安坊,大興土木營造艮嶽時,李師師便就覺察到,大禍不遠咦,國家將有累卵之危。

  有幾次,師師委婉地向趙佶暗示這種危機,卻都被他拿話打斷。

  趙佶不喜歡女人談論政事,不管是後妃嬪嬙還是李師師。

  這一點倒是趙佶的英明,因為女人一旦參與政事,往往會帶來朝綱的紊亂;這不僅僅是因為女人自身,而是圍繞女人運作的那個團隊盤根錯節,幹涉太多。

  遠的不說,隻講真宗朝的皇後劉娥,就是千古奇例。

  劉娥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人,祖上是山西太原人,她老爸曾任部隊軍官和地方政府的長官,後來在戰爭中死亡。

  從這個角度講,劉娥也算是將門之後,隻可惜她是女人。

  老爸死時,劉娥隻有一歲;幾個月後,老媽也因病故去,劉娥成了孤兒,在艱難困苦中磨礪長大。

  困苦的人生經曆使劉娥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欲望和心機。

  長大後的劉娥開始學戲,不僅聲音甜美,而且容貌出眾,在幾次戲曲擂台賽上拔了頭籌,成為紅極一時的女明星。

  18歲時,劉娥嫁給一個銀匠為妻,為了做生意賺錢,銀匠帶劉娥來到京城開封。

  誰也沒有想到,劉娥的開封之行直接改變了她的人生。

  在開封,劉娥依然活躍在戲曲舞台上。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一年四季人流如織,商賈不斷,擁有巨資萬貫的富家比比皆是。

  這些巨商大賈,不少人都是戲迷,扮相俊美的劉娥自然就成了他們追捧的首選。

  劉娥一出場,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很快,她的名氣響徹京城。

  後來成為宋朝第三位皇帝的趙恒,此時隻有14歲,被封為襄王;也是一個戲迷。

  趙恒聽說劉娥的名字後,就帶了幾個保鏢,穿了便裝去看劉娥演唱。

  一見到劉娥的花容月貌,趙恒這個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著劉娥暗中傳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馬,立即就把她帶回別墅。

  18歲的劉娥已經有過婚姻史,見懵懂中的皇家少年這樣對待自己,覺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便就緊緊抓住趙恒不放。

  趙恒的奶娘對來曆不明且出身卑賤的劉娥十分不滿,到趙恒的老爸宋太宗那裏告了一狀,說少爺小小年紀沉湎女色,不是好事。

  宋太宗勃然大怒,勒令趙恒立即把劉娥送走。

  攝於皇上父親的威力,趙恒隻好暗中將劉娥送到一個親信家中,可他一有時間,還是偷偷和劉娥見麵。

  劉娥畢竟是聰明女子,離開趙恒的別墅後默默尋思:世人注重文才武略,文房四寶,要想攀上趙恒這樣的高枝,就得熟稔琴棋書畫。

  劉娥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的真諦。這樣一來,趙恒對劉娥更就刮目相看。

  毫不誇張地說,劉娥是趙恒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趙恒做了皇帝,是為宋真宗,劉娥被招進宮封為美人,不久又封為貴妃。

  因為趙恒的寵幸,劉娥的地位不斷提升。

  但劉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長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給趙恒生一個皇子。

  然而,劉娥早就喪失女人天生的本能,不會再生育,便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計策,將自己的丫環李氏送給老公趙恒。

  年輕美麗的李氏不久便懷了孕,後來還真產下一個男孩。

  趙恒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後來改名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

  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將李氏生下的孩子占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裏的人向孩子說明真相。

  趙恒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

  不久,劉娥被趙恒立為皇後,史稱“劉皇後”。

  趙恒死後,劉娥垂簾聽政,一個女明星控製了一個國家的政局。

  垂簾聽政的劉娥上台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將仁宗的母親李妃打入冷宮,又放火燒宮,致李妃於死地,後來又在宮中大肆殺戮,製造了一樁千古奇冤……

  女人一旦參與政事,掌握大權,不僅會禍殃後宮;甚至會禍殃整個朝政的遺訓在趙佶心靈上銘刻太深,趙佶登基後,堅決反對女人參政議政。

  趙佶不讓李師師參與政事,似乎很有道理。

  然而李師師時常與上層人物打交道,在那些豪俠之士的影響下,其性格、誌趣,都開始明顯地變化。

  首先出人意料的是她習武練劍、揮矛射靶,著戎騎馬。

  李師師似乎要學古代的花木蘭,當今的莫小兒、孫荊草。

  孫荊草在渭州大破西夏兵,莫小兒在平江府勇鬥李紈賴,斬殺奸臣朱靦;早就通過文人騷客之嘴灌輸到李師師耳中。

  憑著機敏聰敏,加上來訪中的能人指教,沒過多久,師師便將那張弓練到百發百中,劍法和騎術也有長足進展。

  其次,她的冷峻和孤傲得到克服,變成喜好抱打不平的熱腸人。

  就在師師錘煉武藝,準備效仿巾幗英雄時,馬擴走進聽的意念中。

  馬擴是馬政之子,宋廷派他去金國協商滅遼後的善後事宜,馬擴處置得有條有理,還得到金主的誇獎。

  但金兵厲兵秣馬準備南侵的態勢使馬擴憂心忡忡,返回汴梁後上奏趙佶,言說金過亡宋之心不死;請朝廷肅清政治,練兵備戰。

  此刻的趙佶正忙於艮嶽修建,蔡京、童貫、朱靦一夥奸臣圍著他團團進言討好;趙佶便將馬擴的話當成耳邊風,一如既往地尋歡作樂,致軍事國事於不顧;沉湎於滅遼“勝利”的迷蒙中。

  宋朝君臣似乎都不會意識到,滅遼是去了一狼,引來一虎;趙佶還在遼國滅亡後下令舉國歡慶,大赦天下;所有郡州官員都得到賞賜;中央及地方大吏們全得到晉升。

  歌舞升平中,趙佶自然忘不了李師師,讓張迪送去極其豐厚的賜品。

  師師聲聲哀歎:皇上不知禍之將至,一味地裝飾太平;而馬擴卻喚起她的憂國之心。

  在朝中,馬擴的地位微不足道;可在民間,他卻是一個不辱君命、國威的大英雄和傳奇人物。

  傾慕英雄,是女人的共性之一,傳奇人物,更能引起她們的好奇心。

  因此,師師很想見一見那個出使金國時,被金主稱為“也立麻力”(女真語:善於騎射)的神射手和雄辯家。隻可惜無人引薦,不得如願。

  李師師自從邂逅當今天子後,很為他的深情所感動,常常不自覺地關心著政局。

  政局的好壞,不但與愛她的皇上有關,而且密切的關聯自己的命運。皇上既然介入了她的生活,不管願意不願意,師師的命運便被捆綁在政治的車輪上。

  當開封的居民哄傳皇上臨幸鎮安坊後,人們不敢前來招惹是非,鎮安坊一度出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局麵。

  然而到後來情勢一下子反過來了,房前門庭若市,出現車水馬龍的盛況。

  當然人們這時拜謁鎮安坊,還是因為李師師,不過不是隻求一時之歡,而是希望皇上寵愛的名妓為他們在聖上麵前美言幾句。

  梁山泊的宋江和愛將燕青就因為招安之事來鎮安坊求師師在皇上麵前美言。

  師師還真照宋江的要求做了,梁山泊好漢後來全被朝廷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