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古都長安盡風流(2)
作者:渭水之濱      更新:2021-05-20 14:35      字數:1647
  驪蛛良駒嘶吼一聲正要動身,莫小兒突然想起她的八音洞簫:當初和玠哥哥吹奏洞簫相見,現在洞簫被蔡驢兒那廝損壞,相見時多麽沒勁,二裏關距長安不遠,不如上那裏弄把洞簫,再和玠哥哥相見也不遲。

  於是改變主意,向長安一路趕去……

  長安在北宋時叫作京兆府,盡管已經不是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但其險要的地理位置東京汴梁是無法比擬的。

  長安雄踞金鎖關、武關、大散關、潼關四關之中;四周有渭河、灞河、滻河、灃河、皂河、滈河、潏河、涇河八水環繞,千百年來,四關八水作為天然屏障擋住了北方蠻夷的鐵蹄強弩,周、秦、漢、唐多個王朝在這裏創造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到了宋朝,趙家貴胄卻要建都汴梁,謀劃者的鼠目寸光,最終導致了大宋王朝的覆滅。

  大宋奪得政權後宋太祖趙匡胤力曾經求建都長安,說不在長安建都,起碼要在洛陽。可其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以及顧命大臣們均不同意,因為他們都是中原人,不願意離開沾親連故的家鄉,堅持要在汴梁建立帝都。

  趙匡胤據理力爭:“倘若建都長安,據山河之形勝以裁減多餘的軍隊,遵循周朝、漢朝的先例以安定天下。”

  趙光義說:“安天下在於德政不在地勢的險要。”極力請求不能離開汴京。趙匡胤一手難抵眾拳,隻好作出讓步,事後感慨不已地說:“你們都是鼠目寸光,建都汴梁,四野一片平坦,沒有地勢可守,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將會竭盡,國家也就危險了……”

  趙匡胤死去150年,他的子孫果然竭盡民力,使國家陷入狼煙四起的泥淖之中,這恐怕就是逆天行事的報應。

  莫小兒來到長安城下搭眼去看,果然一座好城,便就跳下驪蛛良駒牽在手中,款款向城內走去。

  進了朱雀門,但見商鋪兩街,酒肆林立,過往之人熙熙攘攘,前麵挑出一麵旗子,上麵寫著“古城樂器行”五個燙金大字!

  莫小兒心中自喜,牽著驪蛛良駒走了過去,站在店門口喊了一聲:“請問此處有沒有洞簫!”

  頭綰布巾的店家老爹聽見喊聲,殷勤從事地跑出來答話:“小哥是要洞簫?有有有,中原、西域乃至蠻夷的各種洞簫都有,請小哥裏麵說話……”

  話沒說完,見莫小兒牽著一頭似蛛似馬又像麒麟的怪獸,頓時嚇得麵無血色,語無倫次地支支吾吾:“小哥……怪獸……你是甚麽人……”

  莫小兒哈哈大笑:“老爹不必驚慌,這是我的坐騎,不是什麽怪獸,它是不會傷害你的……”

  布巾老爹聽莫小兒這麽來說,方才鎮定下來,道:“既是小哥坐騎,那就拴到院子裏吧,長安這些年盜賊蜂起,小心被人偷了!”

  莫小兒將驪蛛良駒拴到院子裏一棵大樹上,走到裏麵,果然見偌大一個店鋪裏擺滿樂器,胡琴、琵琶、笛子、洞簫應有盡有。

  可莫小兒將那些裝飾華麗的洞簫一支支試過,卻沒有一件中意的,便就問道:“老爹,有沒有更精致的洞簫……”

  布巾老爹一怔,所有所思地說:“看來小哥是個行家!”這麽說著頓了一下,道:“我這店裏是有一把精製洞簫,據說是唐玄宗李隆基當年使用過的,通體裹金,很是珍貴,叫金身洞簫……”說到這裏,卻不言語。

  莫小兒道:“那還不拿出來看看?隻要是好東西,多少錢小可都不在乎……”

  布巾老爹似有難言之隱,沉默半天,方才說道:“老朽見小哥是個明白人,就將實情告訴你吧……”

  原來長安城裏有五害,為首的姓侯名勇,人喚“癩頭疤”。癩頭疤手下有四個弟兄,胡大、鮑二、蔡三、郎四,人稱“虎豹豺狼”。癩頭疤和四個虎狼兄弟都會武功,在長安城吃、拿、搶、要多年,官府也不敢招惹。前幾天,癩頭疤不知從那裏得知布巾老爹的樂器店有支唐玄宗用過的金身洞簫,便帶著“豺狼虎豹”四個兄弟搶奪去了。

  莫小兒怒不可遏:“怪不得大宋朝廷日漸衰落,長安五害如此囂張,官府竟然不予理睬。小可倒要管管這等閑事!”說著對布巾老爹道:“請老爹告訴癩頭疤的住處,小可這裏就將金身洞簫給你奪回來……”

  布巾老爹聲聲哀歎:“不可不可,長安五害不啻虎豹豺狼,官府都不敢去碰,小哥年紀輕輕,哪是他們的對手……”

  言猶未了,便聽店外一聲喝喊:“布巾老兒,你那金身洞簫什麽玩藝,竟將我們兄弟燒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