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士族是信仰
作者:易如意      更新:2021-05-20 13:27      字數:2716
  清晨,東方的天際滾滾雲海衝出一輪通紅的太陽,灰蒙蒙的雲海被罩上一層朦朧的金光,猶如沸騰了一般。

  紅日下恢弘的太極宮肅穆莊嚴,各宮宮女、內侍、禁衛一隊隊一行行在各宮各苑中往來穿梭,或依依若仙或穩穩如士或威武昂揚。他們走在這當世最龐大最輝煌最雄偉的宮殿群裏,每一步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生怕出現錯漏使這座宮殿不再那麽完美。

  可是就在太極宮裏兩儀門前一群身穿官袍出身禮儀世家的官員,正在兩儀門前吵吵嚷嚷著要見李承乾。

  這些官員從昨天早上就來到兩儀門前要求見李承乾,要為他們不的子弟爭取官位,李承乾不見他們就賴在兩儀門前不走。

  好像他們拿朝廷的奉祿不是為朝廷辦事,而是專門為自家子弟爭取官位的。

  夏日人本來就極難入睡,何況這些人一直留在太極宮門前沒有洗澡沒有換衣服,渾身臭汗,十分難受直到下半夜才勉強入睡。

  所以到了旭日高升時,他們還橫七豎八地躺在兩儀門下的氈墊上呼呼大睡,絲毫不顧忌這裏乃是大唐帝國最重要的政治場所。

  幾十個小內侍不知道是奉了誰了命令,端著洗臉水和早餐來伺候這些人。

  十幾個朝臣被內侍輕輕叫醒揉揉眼睛,帶著一臉的起床氣怨毒地看著兩儀門,不情不願地在內侍們的伺候下洗漱用餐。

  也許是因為沒有睡好,也許是因為昨天沒有洗澡身上難受,也許是因為早餐不何他的胃口,也許是因為李承乾到現在也沒有對他們的做法做出任何表態……

  太常少卿劉子翼端起一碗飯粒油亮、香味濃鬱的米飯,隻吃了兩口就連碗一起摔到了兩儀門前。

  此舉引得眾人扭頭觀看,隻見六十多歲的劉子翼霍地起身喘噓噓地朝著兩儀門前跑去……

  一邊一跑還一邊在高聲大喊:“太子受小人蒙蔽,今日老夫就是死這裏也要見到太子殿下。”

  其他大臣此也不再吃飯了,紛紛起身追著劉子翼往兩儀門前跑。

  劉子翼出身臨淮劉氏,父祖皆出仕南朝到了他這一代才出仕隋唐,因為他們資質有限所以一輩子止步一個太常少卿。

  現在他兒子劉褘之剛剛入仕就被李承乾罷免了,他向來稱他兒子是他家千裏馬,如何能咽下這口氣?

  一眾朝臣跟著跑到兩儀門門口被守衛禁軍攔住了。

  “諸位大人請回!”門口禁軍伸出大鉞擋在劉子翼麵前。

  正向前跑的劉子翼見狀一滯,不由後退一步,被身後的官員扶住才站穩,旋即大怒上前兩步猛一揚手就給了攔的他禁衛一個耳光。

  抽了一耳光還不滿意,還指著那禁軍大罵道:“豬狗一樣的東西,誰給你的膽子敢攔著老夫?”

  那個禁衛挨了一耳光隻敢低頭挨罵連頭都不敢抬,甚至在他心裏都覺得自己不應該衝撞這樣的士族官員。

  這邊的動靜有些大,就驚動了守在這裏丘神績。

  全身鎧甲的丘神績麵無表情地緩緩走過來,丘神績向來以嚴厲著稱,群臣看見多少有些畏懼。

  但是也不擔心丘神績能把一個士族出身的太府少卿怎麽樣,外麵的一眾朝臣也都麵無表情地看著丘神績。

  雙方僵持了一會兒,劉子翼等人就聽見身後傳來腳步聲,回頭看見一群身著紅袍的官氣勢洶洶地走過來,為首的赫然是身穿紫袍的太常卿豆盧賢超。

  豆盧賢超出身昌黎豆盧氏今年七十多歲了,禮法閑熟所以一直做著太常卿,平時根本不進衙門隻有在朝廷有重大典禮時才會現身。

  不想今日竟然出現在兩儀門前,其來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走在他旁邊的是麵黃肌瘦的魏澹,魏澹的兒子魏玄軌這一次也被李承乾罷免,他來也是理所應該的。

  但是走在魏澹旁邊的那個黑臉的年輕人來的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他就是已故的魏征的長子魏叔玉。

  魏征一心忠於李承乾天下皆知,到死了還苦心孤詣的替李承乾謀算,得到李承乾親書‘苟利國家生死依’的至高榮譽刻在墓碑上。

  魏叔玉做為魏征的長子怎麽也站出來反對李承乾?

  “魏文貞公也是出身於钜鹿魏氏。”

  很快就有人給出了答案。

  幾個兩儀門前的朝臣連忙轉身迎了上去。

  “見過豆盧老大人!”

  豆盧賢超聞言連看這些人都沒有看一眼,滿是皺紋的臉上罩著一層嚴霜一直往前走。

  豆盧賢超走到兩儀門前,腰板挺直前目視前方,看也不看兩側把守禁軍和內侍,眼裏連丘行恭都沒有,隻是淡淡地道:“去稟報太子殿下,太常卿豆盧賢超有事求見。”

  口氣如同役使自家奴仆,這就是唐朝世家出身官員的底氣。

  而守門則內侍和禁衛也不覺得自己被冒犯了,反而屁顛屁顛地進去報信。

  魏叔玉站在豆盧賢超旁邊黑黑的臉上也是毫無表情,但是心裏十分緊張。

  他沒有魏征的本事也沒有魏征的變通,他今天來此隻有一個目的,勸說李承乾不要被小人蒙蔽,如果勸不醒李承乾,為了報答李承乾對魏征恩得他決定以死上諫。

  小內侍進去一會兒就匆匆跑出來,滿頭是汗地向豆盧賢超等人躬身行禮道:“太子殿下出宮去了。”

  “哼!”

  豆盧賢超聞言怒哼一聲,小內侍嚇的一哆嗦。

  “陛下病重,太子殿下身負監國重任,不在宮中伺候陛下,處理政事、接見朝臣,反而出宮嬉遊成何體統?”豆盧賢超轉身看著群臣一字一句地道。

  “就是,就是!”

  “我等今日一定要見到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身邊的奸賊太多,竟引逗太子殿下出宮嬉遊。”

  ……

  ……

  朝臣們紛紛出聲附和道。

  豆盧賢超做為正三品的高官雖然實權不大,但是在朝在的野影響都極大,他往兩儀門前一站立即就驚動高士廉楊師道等人。

  高士廉等人紛紛去甘露門要見李承乾,聽說李承乾已經出宮了,想進去看看李世民又被老鬼和王方翼擋在、外麵。

  隻能回到公署安排人去照顧豆盧賢超等人,等安排的人去了回來說已經有很多低級官員自動跑過去照顧他們了。

  於是豆盧賢超一句毫無根據的話半天之內就傳遍了長安城。

  幾乎全長安的人都知道了李承乾在李世民病重監國期間出宮嬉遊,不孝不勤不儉,簡真就是昏君的樣本。

  很多現代人都覺得唐朝士族就是五姓七大家,隻要把這幾家的家主收拾了士族也就沒有了。

  穿越之前李承乾也是這樣認為的,可是穿以後李承乾發現他錯了,“士族”不是具體指哪一家,這是一個從東漢末年開始經過幾百年形成的權位信仰。

  已經成為士族的人家會全力維護自己家的地位,沒有成為士族的人家隻要有機會都會拚命把自己變成士族。

  所以他們都拚命抬高士族地位和影響力。

  這種信仰不光是存在於“士族”和“準士族”之間,連普通老百姓也非常崇拜士族。

  在還沒有說《唐全傳》李世民和他的手下的大將還沒有被神話的時候,他們在普通百姓中的口碑遠不如士族。

  而且就算單論五姓七家也不是真正的七家,各家都在各地有開枝散葉,出來的這些人也到處去報自己的郡望,什麽太原王氏,博淩崔氏……

  這些人家出來的官員本身就有公信力,所以李承乾這一次算是踢到真正的鐵板上了。